1、金錢板(重慶市),編號:Ⅴ-91
(1)批次/類型:2011年(第三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
(3)保護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文化館
2、金錢板(四川省),編號:Ⅴ-91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四川省成都市
(3)保護單位: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藝術研究院)
金錢板,又稱“三才板”,“金簽板”。形成于清初。
《易經(jīng)》說“道有天道,地道,人道”三塊竹板各代表一道。廣泛流行于巴蜀各地。金錢板由長約一尺,寬約一寸,厚約0.25寸的楠竹片制成。共3塊,為使竹板敲打動聽,板中嵌小銅錢。既作伴奏樂器,又作表演道具。
藝人用右手拿著的一塊有節(jié)拍地打著左手拿的兩塊板的不同部位。其響聲給人一種清新,鏗鏘而又有和諧節(jié)奏的音樂感。擊打一兩分鐘,藝人在金錢板的節(jié)拍下開始演唱。多用方言土語,以唱代說,要求嚴格,要句句壓韻,并要一韻到底,中途不得轉韻。每句唱詞,多是七字句,十字句,亦可用長短句,以便演唱者在唱時能使節(jié)奏做到“三停頓”。
在語言上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動,鏗鏘有力,通常用四川方言,歇后語,諺語和象聲詞來表達,但又要做到俗不傷雅。
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金錢板這門傳統(tǒng)民間表演藝術在川北已基本絕技。但有幸的是,出生于嘉陵區(qū)蟠龍鎮(zhèn)的金錢板表演藝術家蔣炳榮,自幼學藝以來,與兄弟蔣炳奎。走村串戶,或院壩或茶場,為群眾表演技藝。他決心傳承這一民間藝術,讓它更具風采。
與評書、蓮花落等說唱藝術一樣,金錢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鄉(xiāng)場鬧市路口劃個圈子表演,拉扯場子招攬顧客。
因喜歡的人越來越多,便逐漸發(fā)展到進入茶館表演。加之道具簡單,就是幾塊竹板,演員一人,機制十分靈活,非常適宜在茶館中進行演出。
所以,后來金錢板就主要在茶館中進行演出了。在金錢板表演藝術的發(fā)展過程中,因藝人的不斷創(chuàng)造總結,使其表演技法不斷豐富完善。還因技法特點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雜派”等幾個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擊打技巧與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將三塊竹板呼來耍去,摹仿?lián)舸虺龃笞匀坏母黝惵曇?,富含萬千變化,令人稱奇;清派金錢板主要注重說唱的咬字吐詞、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節(jié)奏穩(wěn)?。欢s派則基本上兼清派與花派之長,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說唱中注意節(jié)奏變化、靈活自如、唱中帶說、說中帶唱,長短句子交錯而行,快慢自由。
表演者手拿三塊楠竹頭做的板子,邊敲邊打,邊說邊唱,邊唱邊演。金錢板板質以楠竹或斑竹制成,共3塊,每塊長30厘米、寬3.3厘米、厚約0.5厘米,其中兩塊中嵌有小銅錢或金屬片,故名“金錢板”。
它的唱腔是前輩藝人在川劇高腔一些曲牌的基礎上加工、改革而成。金錢板都是一人演唱,唱詞為七字句或十字句,也可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適當伸縮,兩句一聯(lián)。金錢板可以打出風云雷雨9種不同的節(jié)奏和音響。
金錢板的傳統(tǒng)書目有《三國》、《水滸》、《游江南》等長篇的“長條書”;還有取材于民間寓言、故事、笑話的二、三十句的小段,叫作“詩頭子”。傳統(tǒng)書目中有最能吸引聽眾的三段“買米書”,即《武松趕會》、《武松鬧廟》、《武松打店》。
代表作品:《武松趕會》、《瞎子算命》、《貨郎子》、《繞口令》、《十八扯》、《老實話》、《小菜打仗》、《倆相幫》、《圈套》、《激浪丹心》、《洪湖凱歌》、《雙槍老太婆》、《偷雞》。
2005年10月,夾江縣文化局退休老干部史生榮同志,應邀前往歇馬參加鄉(xiāng)老協(xié)成立典禮。典禮上,史老精彩的金錢板表演吸引了山區(qū)的老老少少,同時也撩動了時任歇小校長沈紅伍的心。一番親切的交談后,史老來到學校給全體師生演出并即興的試教了部分孩子,學生的熱情讓史老師興奮不已。他說:“我四處尋徒,要將畢生所學——民間藝術的瑰寶——金錢板傳承下去,今天我找到了,找到了一大群徒弟”。大家一見如故,學生從此愛上了金錢板,史老師從此也“樂不思蜀”,一心一意地教他的學生,和歇馬小學的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