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福建?。幪枺孩?179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
(3)保護單位:泉州市鯉城區(qū)文化館
2、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福建?。?,編號:Ⅷ-179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福建省惠安縣
(3)保護單位:惠安縣文化館
3、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福建省),編號:Ⅷ-179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福建省南安市
(3)保護單位:南安市博物館
4、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福建省),編號:Ⅷ-179
(1)批次/類型:2014年(第四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qū)
(3)保護單位:廈門市湖里區(qū)閩南傳統(tǒng)建筑營造技藝傳習中心
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是中原文化和閩南本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與泉州的地理、氣候條件及文化習俗等相結合,形成一種獨特的建筑形式,傳播于閩南的泉州、漳州、廈門等地及港澳臺和東南亞等地區(qū)。
閩南民居最為獨特的建筑俗稱“皇宮起”,惠安民居營造技藝即通過“皇宮起”宮殿式大厝的建造表現得最為典型?!盎蕦m起”源起于唐五代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當時閩王王審知(862—925)的嬪妃黃厥系惠安人,因得閩王寵愛而被特許按宮殿規(guī)制和外形在家鄉(xiāng)大興土木。后來,“皇宮起”宮殿式民居大厝由此成為當地民居爭相仿效的樣式,并逐漸流傳四方。南宋皇室南外宗正司遷入泉州后,把中原宮殿建筑技藝帶入民間,使宮殿式“皇宮起”的民居建筑進一步發(fā)展。這種宮殿式大厝有單護厝、雙護厝、四護厝等類型和三開間、五開間等樣式,為橫向擴展布局,縱深二落、三落、五落不等?!盎蕦m起”以庭院為組織單元,而以走廊、過水貫穿全宅,建筑中較多運用磚瓦,以石砌基礎和紅磚砌筑外圍墻,以穿斗木構架做承重結構,采用硬山式屋頂和彎曲起翹的燕尾脊式屋脊。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城市改造及房地產建筑業(yè)興起,很多閩南傳統(tǒng)民居被拆遷或損毀。同時,現代建筑工藝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建筑市場萎縮,一些名師名匠及其傳人或去世或改行,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面臨消亡的危險,急需有關方面搶救保護。
何為“閩南民居營造技藝”
閩南民居屬于中國傳統(tǒng)院落式民居的一個流派,是民居形態(tài)中材料使用和結構技術最先進、構成因素最豐富、“禮”的層次最復雜和裝修裝飾最多樣的一種類型。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分為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磚石作、油漆作、彩畫、堆剪作等主要工種,其中大木作最為重要。工匠也按工種分類和分工,同樣以大木作工匠為核心。
該技藝發(fā)源于泉州,是閩南地區(qū)古建筑技藝的主流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泉州南音、泉州李堯寶刻紙已入選世界“非遺”名錄,但鮮為人知的是,泉州市博物館發(fā)起參選的閩南民居營造技藝也入選世界“非遺”!
記者昨日獲悉,8 月19日至20日,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頒證儀式暨保護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傳統(tǒng)木結構營造技藝列入世界“非遺”名錄,而閩南民居營造技藝作為其三大技藝之一,也被囊括其中。
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國際古建筑修復師姚洪峰說,中國傳統(tǒng)木結構營造技藝是以我國3個省的營造技藝“捆綁”在一起,聯合進行申報的。福建省是其中之一,而泉州是福建省惟一參與并入選的城市。
其實,申報工作早在2008年前就開始了?!拔覀円詶畎⒚缑窬訛榇硇越ㄖ?,制作了相關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用來介紹閩南民居營造技藝?!比菔胁┪镳^館長陳建中說,閩南民居營造技藝發(fā)源于泉州,工作人員以楊阿苗民居建造技藝為范本,“闡述”了該技藝。此技藝是“中國傳統(tǒng)木結構營造技藝”的一個子項,也許就是它造成了該技藝入選世界“非遺”,但卻長時間“養(yǎng)在深閨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