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前身為洛陽牡丹花會,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2012年洛陽牡丹花會成功舉辦30屆,并在2010年升級國家級文化盛會。三十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貫徹“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宣傳洛陽,擴大開放”的指導思想,“洛陽搭臺,全省唱戲”,將牡丹花會辦成一個融賞花觀燈,旅游觀光,經貿合作與交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經濟文化活動。 洛陽牡丹花會已經成為全市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經成為洛陽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節(jié)日,已經成為洛陽發(fā)展經濟的平臺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陽走向世界的橋梁和世界了解洛陽的名片。同時,也已成為企業(yè)展示實力、樹立形象、宣傳揚名的極佳平臺和舞臺。
1982年9月21日,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將牡丹花作為洛陽市“市花”,每年根據(jù)牡丹開放情況于4月某日至5月某日舉辦洛陽牡丹花會。從1983年至今(2013年),洛陽已連續(xù)成功地舉辦了31屆牡丹花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牡丹雍容華貴,端莊富麗而引發(fā)人們諸多聯(lián)想,派生出與之相關聯(lián)的文化象征意義,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內涵。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純潔與愛情的象征。國尊繁榮昌盛,家重富貴平安,人喜幸福吉祥,這些特點和寓意,牡丹兼而有之。
(一)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征
牡丹花開時節(jié),繁花似錦,燦爛輝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長安、洛陽的狂歡節(jié)。自唐宋以來,牡丹成為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續(xù)下來。
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洛陽說過:“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它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fā)達、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這一文化象征意義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因為她非常貼切地代表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的美好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二)對富裕生活的期盼與追求
牡丹花姥紫婿紅,富麗堂皇,從氣質上給人以富貴之感。自宋以來,牡丹即被稱為“富貴花”。此說起自宋哲學家周敦頤,他在《愛蓮說》中寫道:“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從此,牡丹與“富貴”二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歷代繪畫及各種工藝美術作品中,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征,與其他花鳥、山石的不同組合,就表現(xiàn)出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三)勁骨剛心、不畏權貴的高風亮節(jié)
人們喜愛牡丹,賦予了牡丹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優(yōu)秀品格。武則天冬日游園,一時興至,竟下令百花限時開放,百花懾于權勢,不得不開,獨牡丹沒有按時開花,而被武則天下令放火燒之,貶出長安。在《秋翁遇仙記》中,一伙惡奴毀花霸園,是牡丹仙子及時趕來救活了被毀壞的牡丹花,嚴懲了暴徒。牡丹這種不畏權貴和惡勢力的精神,倍受稱贊。作為“富貴花”,牡丹并不嬌嫩脆弱,她原來生長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為森林面積日漸縮小,濫挖藥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懸崖峭壁中頑強生長。在黃土高原干旱貧瘠的土地上,她仍然開出絢麗的花朵。
與會專家緊緊圍繞努力把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辦成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節(jié)會品牌,辦成牡丹的盛會、百姓的節(jié)日的目標,就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和提升第29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方案特別是主題、宗旨、目標、特色活動等進行論證。
據(jù)悉,自2011年起,河南省洛陽牡丹花會正式升格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文化廳和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
2012年,第3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簽約117個項目集中簽約,投資總額達1007.3億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yè)5家,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瑞典山特維克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yè)首次投資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