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平王,養(yǎng)有一條龍犬,其毛五色,姓盤名瓠。有一年,鄰國高王犯界,平王遣將征伐無果,于是張榜招募驍將,誰能取高王首級,賞金萬兩,封邑萬戶,以女相許。豈料滿朝文武無人應招,惟有盤瓠為報主恩,毅然揭下皇榜。平王大喜,遂賜宴餞行。盤瓠食罷,拜辭而去,走如飛云,身游大海,七日七夜,徑到高王國中。時高王在朝,認得盤瓠,心中竊喜,笑言平王有此龍犬不能畜之,今來投我國,其國必敗矣。俗語謂異物進朝而國必勝,朕能畜此犬,乃興邦之禎祥。于是退朝引盤瓠入內(nèi)宮,置酒美食待之,每坐朝時,常令侍側(cè)。某日,高王行宮賞花,濕蕊濃花酒,不覺醉酒不省人事。時值高王一人,盤瓠立刻咬殺高王,取得首級回朝。平王與眾臣視之,確認是高王首級大喜。此時群臣進言,盤瓠是畜,不可妻以女,也無封爵之道。二公主聞之曰:“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軀,而負明約于天下,國之禍也?!逼酵鯊闹?,將二公主許配給盤瓠為妻。擇日成婚,并吩咐群臣,送斑衣一件以遮其體,繡花帶一條,以縛其腰,繡花帕一幅以束其額,繡花褲一條,以藏其股,繡花布一雙,以裹其脛。成婚后,在二公主的幫助下,盤瓠從龍犬變成了一個美男子,育有六男六女。平王聞之悅,敕封盤瓠為始祖盤古王,六男六女皆王瑤子孫,并賜以十二姓。盤王立功后雖受到恩寵,但沒有去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帶著妻兒,走進“草木茂盛,無人行跡”的深山,教孩子們學會狩獵、耕織、刺繡?!哆^山榜》稱:“一天盤王進山打獵,在追趕一只受傷的大公羊時,遭到瘋狂的反撲,展開激烈搏斗,不幸被石羊角叉落石崖,梓木打?qū)⒍??!毖蛞矇嬔聠拭?。全家悲痛欲絕,砍了梓木,剝了羊皮蒙上制成長鼓,擊鼓泄憤拜祭盤王。
瑤族“好五色衣裳”,是對先祖紀念的一種標志?!稄V東新語》曰:“盤瓠毛五彩,故令瑤姎徒衣服斑斕?!蔽迳侵赋唷⑶?、黃、白、黑,古代稱之為正色,是一種質(zhì)地純正,凜凜不可侵犯的象征。為了紀念盤王,其妻教授孩子們用五色刺繡各種花紋圖案,配以服飾上,代代相傳,這也許是瑤族刺繡的起源吧。 ?
瑤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shù) 民族之一,粵北地區(qū)是瑤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瑤族服飾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彰顯著自我民族的特色?,幾迮有撵`手巧,自小學習刺繡,世代傳承,以 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手法譜寫出瑤族文化。本文立足于粵北瑤族,以瑤族服飾刺繡為研究點,追溯其歷史,挖掘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瑤族女孩一般從懂事始便學習刺繡。她們從母親處討得青色布、彩色絨線、針等,或聚在母親身邊,或在刺繡的姑娘群中,求教刺繡技巧。刺繡顯示了瑤族婦女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她們的刺繡品構(gòu)圖精巧、色彩斑斕、圖案精美,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贏得了許多國內(nèi)外學者的稱贊、青睞和研究。
刺繡的用途主要是配飾在服飾上,男女衣服、頭巾、腰帶、圍裙、小孩的帽子、挎包、傘袋等物件上。據(jù)瑤族的傳統(tǒng)習慣,頭巾是年輕女子戀愛時送給心上人的一件寶貴禮物。所以,瑤族姑娘多數(shù)在十一、二歲開始學刺繡。 ?
刺繡用料是紅、綠、黃、黑、白色五種色線來配色繡;如用白色布作底布,就用紅、綠、黃、黑色線繡;用蘭黑色布作底布,就用紅、綠、黃、白色線繡,實際上只用四種色線。刺繡時雖因其底布繡出后用途上的不同而圖案組合,配色有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基本圖案是定型的。這些圖案肢解出來的個體圖共有30多種類型,它們又是由三種線條演變而成的。線條是對角線、垂直線和平行線、無弧線,角度分別為45、90、180度。刺繡不用畫底稿,先用黑線或白線(視布色而定)依著布紋繡出一行行方格,再在方格中繡出各不相同的圖形。圖中的人形紋、獸形紋只限于白色或黑色而不用其他顏色。其刺繡是從反面繡,不看正面,但又能使正面構(gòu)成三角形,齒狀形、城堞狀形等,其結(jié)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個物體圖案,再將其組合起來,就是各種衣物服飾上的圖案。這些花紋圖案中,有象征男女的、有象征飛禽走獸和花草植物等,花樣繁多,鮮艷奪目。 ?
瑤族刺繡品種繁多,常見的有花袋、花帶、花帽、頭帕、腳綁、圍裙等等。還有姑娘為出嫁準備的婚服、披肩;定情用的荷包、香袋等。這些工藝品,均用棕黑色的棉布為襯底,以紅、黃、藍、白、綠、黑、紫色的絨絲線為料,用三寸長的繡花針,刺繡出五花八門的圖案。圖案花紋有正方形、三角形、梭形、圓形、水紋形、波浪形、之字形、工字形以及雙蝶戀花、雙龍戲珠、稻穗和鮮花等造型藝術(shù)。她們根據(jù)品種需要擇色,巧于心計,嫻于精工,繡出的圖案古色古香、美觀大方,具有濃郁和民族特色。繡一個簡單的瑤袋,聰明的瑤族姑娘就能謀篇布局,以綠色水紋為底層,白色浪花為波光,構(gòu)成大海汪洋的景色;然后繡三角形、梭形、之字形等雜色圖案,表示青山起伏,花香鳥語;接著,再繡藍天白去,紅日高掛,雄鷹翱翔。動靜交織,活似一幅錦繡山區(qū)美景。一針一線、一圖一案,都體現(xiàn)出瑤族婦女匠心獨具,一片深情。
刺繡可以說是瑤族婦女的終生手藝。少女時期,她們就跟長輩學習執(zhí)針引線,一般刺繡衣襟花邊、花帶、腳綁等常用品種,練基本功。到了青春期,也是刺繡最緊張的時期,因為姑娘們進入戀愛階段,她們必須精心刺繡花袋、荷包、香包、頭帕作為送給情人的定情物,以精良的藝術(shù),顯示自己的才華,博得男青年的贊賞和敬愛。同時,她們還要嘔心瀝血繡備嫁衣、圍裙等珍品,作為出嫁時不可少的嫁妝。嫁妝要比任何刺繡品都精細、美觀,講究標新立異、超群脫俗,要出嫁時穿著,光彩照人。結(jié)婚之后及中年時期,婦女們及給丈夫繡衣邊、煙袋等等,作為賢妻良母的標志。中年到老,她們除了刺繡日常用品外,更主要的職責是把自己的手藝傳授給下一代,培養(yǎng)接班人。因此,瑤家刺繡得以代代相傳。刺繡藝術(shù)活細工粗,陶冶著瑤家女性勤勞、溫柔、熱情的性格。
瑤家把自己的刺繡作品視為最珍貴的東西,一般是不轉(zhuǎn)送他人的。如果外人進山,能得到瑤家的瑤袋或花帶,那瑤家是把他當作最尊貴的客人。
瑤族刺繡中這些花紋圖案中有可能留存有過山瑤的歷史、家族、宗教、經(jīng)濟、生活等方面的形跡,有待今后進一步的挖掘、探討,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