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塌是魯菜獨(dú)有的一種烹調(diào)方法,它可做魚,也可做肉,還可做豆腐和蔬菜。豆腐經(jīng)過調(diào)料浸漬,蘸蛋液經(jīng)油煎,加以雞湯微火塌制,十分入味,又可稱為“鍋塌豆腐夾餡”,成菜呈深黃色,外形整齊,入口鮮香,營養(yǎng)豐富。
最早的鍋塌系列菜是來自山東地區(qū),早在明代山東濟(jì)南就出現(xiàn)了鍋塌豆腐,此菜到了清乾隆年間榮升宮廷菜。后傳遍山東各地,又傳入到天津、北京及上海等地。
塌豆腐玲瓏別致,整齊端莊。
食材準(zhǔn)備
主料:豆腐(北) 400克
輔料:雞蛋黃130克 小麥面粉 100克 蝦籽 15克
調(diào)料:大蔥5克 姜2克 植物油75克 鹽10克 味精5克 料酒5克 各適量
制作步驟
1、豆腐切成16片,加鹽、味精腌10分鐘,放入面粉中兩面沾裹均勻,再沾上一層蛋汁備用。
2、大火燒熱炒鍋,加500克油燒至五分熱時,下豆腐片炸至皮色金黃即撈出瀝油,并修去多余、不均整的蛋衣。
3、鍋內(nèi)放油10克,以大火燒熱,下蔥花、姜末爆香,續(xù)下酒、高湯、鹽、蝦籽、豆腐,再將豆腐翻個面便可出鍋,盛盤時盤底可墊生菜葉作為裝飾。
食材準(zhǔn)備:豆腐250克、雞蛋1只、蔥花、姜絲少許,鹽1/4茶勺。
制作步驟
1、豆腐切成0.5厘米厚、5厘米長、2.5厘米寬的片,用少許鹽、味精、生抽、淀粉腌10分鐘。
2、豆腐兩面面粉和雞蛋糊,一片片入溫油鍋兩面煎黃,撈出。
3、鍋中留少許油,加入蔥姜末爆香,然后加入豆腐、高湯(用水和雞精兌也行)少許鹽,大火將湯煮開后,改小火將湯汁收到快干時即可。
食材準(zhǔn)備:北豆腐、雞蛋、紅椒、食鹽、雞粉、蔥、姜、蠔油、香油、淀粉、白糖、胡椒粉、植物油
制作步驟
1、北豆腐切成骨牌塊
2、在切好的豆腐兩面撒少許鹽、胡椒粉腌制5分鐘
3、雞蛋打散
4、把豆腐塊先沾一層干淀粉,再裹勻蛋液。放入已經(jīng)燒熱加了植物油的煎鍋內(nèi)
5、煎至兩面金黃盛出
6、煎鍋內(nèi)再放少許油,爆香蔥姜,翻入建好的豆腐,加半碗水
7、加入鹽、白糖、蠔油、雞粉,大火燒開,轉(zhuǎn)中小火煮至鍋內(nèi)湯汁快干時,用少許水淀粉勾芡,再淋入香油,即可裝盤,最后撒入紅椒和蔥末
原料:豆腐、肉茸、雞蛋、料酒、味精、精鹽、面粉、濕淀粉、蔥、姜絲、醬油、清湯、油。
烹飪方法:先將豆腐切5厘米長、3厘米寬、1厘米厚片,兩片間夾肉茸餡,放籠中蒸過;把雞蛋攪打均勻,加入料酒、味精、精鹽、面粉、濕淀粉,攪成糊,先在大盤中抹一層糊,將豆腐塊排成兩排放在糊上,再在豆腐上抹一層蛋。加少許油燒至五成熱時把豆腐推入鍋內(nèi),翻煎至淺黃后放入蔥、姜絲,倒上用清湯、醬油、料酒、味精調(diào)成的汁,加蓋收干,翻扣在盤內(nèi)即可。
特點(diǎn):色澤金黃,外型渾圓,豆腐形方,寓意天圓地方。口感酥嫩,汁濃味鮮。入口鮮、香、軟、嫩,且富有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