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山脈不是主體,遼闊的沖擊平原才是主要地形。
在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的影響下,平原意味著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地下水,以及畜牧、農(nóng)耕的發(fā)達。
在有限的可食用牲畜中,肘子成為各大廚師的共同選擇。發(fā)展到巔峰的,是被譽為“中華百年老菜”的“鴻宴肘子”,唐山市烹飪協(xié)會會長時建國說。
選料精細是第一步。豬的兩只前蹄為“真肘子”,肘子的大小有嚴格的規(guī)定——兩斤半左右的為最佳。經(jīng)過清洗、加工過的肘子,再經(jīng)過人工拔毛,肉皮白中透粉。
第二步,焯水,過油,這是將肉皮色澤和味道升華的關鍵。過油讓肉皮的顏色由白變紅的同時,肉皮迅速冒出泡狀物。
第三步,在鍋底墊入雞骨,肘子碼在鍋里,放入蔥、姜、料酒、醬油和含有十三香、炒果、桂皮的香料包。再倒入足夠的底水,并沒過肘子。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一個半到兩個小時。
第四步,上籠屜蒸。兩小時之后,肘子已經(jīng)七八成熟,但還要上籠屜蒸一個小時左右。在高聳的蒸籠里,肘子被重疊放置,蒸汽從籠屜底部緩緩涌出。被放入的蔥、姜、大料等原料,在籠屜里發(fā)揮著二次提味、提鮮的作用。
第五步,整形。待肘子出屜后,還需要最后的整形,整個肘子呈圓形。肉皮呈棗紅色,十分有光澤。上桌后,只用筷子就可以將其切割成小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