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湯粉,著名武漢傳統(tǒng)小吃,以圓米粉為主要食材,魚糊湯,小蝦米,蔥花為輔料,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被譽為“武漢一絕”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是經典的漢味名吃。
它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其傳統(tǒng)意義、歷史內涵,絲毫不比羊肉泡饃遜色。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xiāng)澤國、魚米之鄉(xiāng)的氣息和味道。
糊湯粉的湯汁,是用兩三寸長的野生小鯽魚熬制成的。天然環(huán)境下,自然生長的野生鯽魚,肉質密實、緊湊,味道異常鮮美。經營糊湯粉的商販,通常是在頭天下午買回活蹦亂跳的小鯽魚,然后將魚剖洗干凈,放在文火上,整整熬一個通宵。魚肉熬得不見形,魚骨幾乎熬化了,魚肉、魚骨髓全融進了湯里。用鮮活魚徹夜熬制出的魚湯,味鮮汁濃,回味帶點清甜,含在嘴里,似乎有一股生命氣息在齒間游走。用來做糊湯粉的米粉,是用秈稻米磨成漿制成的。米粉像線粉一樣細,潔白細長,口感柔韌有勁。
在位于武昌的“漢味美食第一街”戶部巷,有幾家賣糊湯粉的小店鋪,從早到晚,顧客盈門。我看那下粉的大嫂,用鐵勺舀起半勺魚糊湯放進碗里,再用竹撈子盛上一把潔白的米粉,在沸騰的開水鍋里燙幾下,撈起,放進盛有魚糊湯的碗里,撒上蔥花、蘿卜丁等。賣糊湯粉的旁邊,還必有油條賣。食客端著魚香撲鼻的糊湯粉,不會立即吃,而是接過店員遞過來的剛出鍋的熱油條,用手把油條掐成寸長,放進碗里。剛剛起鍋的熱油條,酥軟、滾燙,浸進湯里,似乎還發(fā)出滋滋的聲響。我學著食客的樣子,用筷子夾起飽蘸魚湯的熱油條,趁熱送進嘴里,那種鮮香和酥軟的口感,吃起來妙不可言。
在武漢人眼里,糊湯粉天生要與油條搭配著吃。糊湯粉與油條搭配著吃的絕妙之處在于:魚湯是流質的,喝進嘴里,一會兒就滑進了喉嚨里。而流質的魚湯儲在油條里,便由液體變成了固體和立體,便于食客全方位地品嘗魚湯的鮮美滋味。
1、用鮮魚加配料加淀粉、胡椒熬成稠魚湯。
2、將米粉煮出,澆上魚湯,加入香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