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Fuzzy bird sonata》(絨毛鳥奏鳴曲),這是薩克斯當代作品中一首非常有分量的作品,是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吉松隆于1991年創(chuàng)作完成。之所以說這首作品很有分量,是因為它對演奏者的要求很高,這首作品的三個樂章中包含了薩克斯的很多高難度技巧,包括滑音、彈舌、超吹等等,并且在第三樂章中作者留給演奏者一大段cadenza,讓演奏者通過即興演奏來完成,其中要加入上述這些技巧進行組合。這首奏鳴曲繼承了傳統(tǒng)奏鳴曲三樂章快、慢、快的結構,并且將每個樂章附上了標題,三個樂章分別為run bird(跑動的鳥)、sing bird (歌唱的鳥)、fly bird(飛翔的鳥),在三個樂章中加入了很多日本音樂元素,與現(xiàn)代音樂色彩。 第一樂章,run bird(跑動的鳥)。樂曲的開始是一大段引子,引子為急板,這個樂章的引子與其他樂曲的引子不太相同。大多數(shù)情況下,奏鳴曲的引子是由鋼琴或者薩克斯一方來完成,而這個樂章的引子是由兩件樂器共同完成。首先是兩小節(jié)旋律的兩遍重復的演奏,這個旋律運用的是呈示部主題的動機。接下來方塊A是鋼琴與薩克斯之間的對話,這個部分跳躍了前面的4/4拍,改拍號為11/16拍,使節(jié)奏更加緊湊,并且加強了與前面的層次變化。接下來方塊B為一句自由旋律與一句回到原速旋律的連接。給人一種節(jié)奏松緊交替的感覺。之后呈示部從方塊C開始,呈示部的拍號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在4/4拍中進行,這里的亮點在于節(jié)奏重音,與傳統(tǒng)作品的節(jié)奏重音不一樣,這個樂章的節(jié)奏重音會落在后半拍或者最后的一個十六份音符上,這是新古典主義作品常用的寫作手法,使節(jié)奏感覺加強,并且多了很多律動上的變化。在鋼琴部分是節(jié)奏感很強的伴奏型,兩個聲部在節(jié)奏上達到了很好的呼應。中段是一段很優(yōu)美的旋律,速度為行板,與前面的快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之后一大段彈舌,實際上是作者運用這種獨特的音響效果來詮釋對于作品的理解,前面優(yōu)美的旋律再加上這一段彈舌,豐富了整個樂章的色彩。再現(xiàn)部分與前面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收束部分運用了一組向上的模近,之后又以一個重音收尾,使結尾收束的干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