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雞又叫白斬雞,是粵菜系雞肴中的一種,始于清代的民間酒店。
白切雞通常選用細(xì)骨農(nóng)家雞與沙姜、蒜茸等食材,慢火煮浸后,晾干切塊。
成菜后,色潔白帶油黃,皮爽肉滑骨香,清淡鮮美。
白切雞肉熟而不爛,皮爽肉滑,原汁原味,清淡鮮美。
雞肉肉質(zhì)細(xì)嫩,滋味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鈣、磷、鐵等營養(yǎng)成分,其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雞肉還含有對人體生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礦物質(zhì)及多種維生素。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對營養(yǎng)不良、畏寒怕冷、貧血等癥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所需食材
清遠(yuǎn)白切雞·食材
原料:清遠(yuǎn)雞1只、蔥500克、姜1塊
調(diào)料:生抽1大匙、黃酒3大匙、鹽2~3小匙、白糖1小匙
湛江白切雞·食材
原料:湛江雞1500克,沙姜20克,生姜片、0克,蔥5克
調(diào)料:鹽、雞粉、白糖、味精、料酒、花生油、香油各適量
烹飪步驟
清遠(yuǎn)白切雞
1、鑄鐵鍋鍋底鋪滿小蔥,擺些姜片。
2、將雞清理干凈,雞肉表面抹少許鹽和黃酒,放入鍋中,在雞肉上也放些姜片。
3、開中大火加熱2分鐘左右,看到有煙氣冒出,轉(zhuǎn)小火,蓋上鍋蓋,在鍋蓋上放一些冰塊,小火燜煮25分鐘左右。開蓋用筷子戳雞腿部位,無血水冒出即可。
4、關(guān)火后取出雞,放入冰水中浸泡10分鐘;撈出雞肉,擦干水分,將雞肉切成塊。取一些小蔥和姜切成碎末,加適量鹽、生抽、白糖,拌勻,倒入鍋內(nèi)剩余的汁水,拌勻,食用時蘸醬料即可。
湛江白切雞
1、把雞洗凈,切下雞爪,切去爪尖。
2、蒸鍋倒入半鍋清水燒開,加入生姜片、蔥、料酒,調(diào)入雞粉、鹽、味精,煮沸。
3、手提雞頭,將雞身浸入鍋中,氽燙片刻提起控水,重復(fù)數(shù)次后再將整只雞放入鍋中。
4、用小火煮20分鐘,將雞煮熟透,取出。
5、放入冰水中浸沒冷激2-3分鐘。
6、沙姜切末,加入少許雞粉、白糖、鹽、味精、香油,拌勻。
7、鍋中倒入少許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熱。
8、用鍋勺將熱油淋入沙姜末中,制成蘸料。
9、熟雞冷激好后取出,均勻抹上香油,改刀斬塊。
1 0、裝入盤中,與蘸料一同上桌即成。
要點提示
1. 浸雞的具體時間要視雞只的大小,肥瘦來決定,一般在18分鐘~25分鐘。水夠多的情況下,時間可減少。水淺的話時間要適量增多。
2. 制白切雞的關(guān)鍵在以微沸水浸至僅熟,用“蝦眼水”。再用冷開水過冷而成。雞的熟與否可以摸捏雞的腿部,以大腳筋緊縮,雞腿肉緊實,雞胸肉緊實為熟。成品應(yīng)“肉熟骨不熟”,“肉不帶血,骨中帶血”為佳。
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不宜與李子同食會導(dǎo)致腹瀉;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感冒發(fā)熱、內(nèi)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癥、患有熱毒癤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癥的人忌食雞肉;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大便秘結(jié)者不宜食用雞肉;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fā)熱的人忌食雞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