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老虎》是一首被法國兒歌《雅克兄弟》(另譯《雅克教士》,德國叫《馬克兄弟》,英國叫《約翰兄弟》)重新填詞改編的歌曲。在中國,將第一二句的“雅克弟兄”改為“兩只老虎”,歌詞大意也改為這只老虎沒有眼睛(或沒有耳朵),又或沒有尾巴而驚嘆其“奇怪”。
臺(tái)灣導(dǎo)游:當(dāng)年鄭成功去臺(tái)灣時(shí)帶了兩只老虎,不慎老虎跑掉了。臺(tái)灣百姓沒見過老虎,看見它們?cè)诮稚洗髶u大擺地走過,還以為是兩只放大版的貓,紛紛圍上去觀賞。不想老虎會(huì)咬人,結(jié)果傷了許多人。圍觀的百姓一看不對(duì),就拿起棍子來打老虎,終于將老虎制服。這時(shí)鄭成功的手下正好趕來抓老虎,就把兩只受傷的老虎帶回去交差。鄭成功一看,怎么這兩只老虎面目全非了?于是就編了一首童謠:“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沒有耳朵,一只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鄭成功與老虎的故事挺多,但是提到編了童謠的卻只有這個(gè)。那就只分析它好了。
為何沒有提到百姓帶了利器,呃,對(duì)付手無寸鐵的老虎對(duì)外宣傳就說棍子就夠了免得失了身份。不過要從活老虎身上卸下零件有難度,那或許已經(jīng)將老虎綁的結(jié)結(jié)實(shí)實(shí),只是——怎么懲罰的方式不同?
歌詞中與故事關(guān)聯(lián)甚少,老虎傷人不提,人們伏虎不提,就提到跑得快,跑得快還會(huì)傷在人們手里?對(duì)老虎的評(píng)論是超然于事外的"真奇怪",為何不是"真活該"、"真不乖"呢。
說的是兄妹相戀為世俗不容最后索性自殘的悲劇,然后話鋒一轉(zhuǎn) 紀(jì)念這個(gè)故事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曲子就是節(jié)奏歡快的兩只老虎。這是為了搞笑需要將故事嫁接到兩只老虎上的。
兩只身有缺陷的老虎跑得快,對(duì)老虎不置褒貶只說奇怪,到底寓意何在?有人說這跟政治有關(guān),政治細(xì)胞真是豐富,活在當(dāng)代實(shí)在是太屈才了。有人搪塞"歌中不就是說了'真奇怪'嗎",認(rèn)真你就輸了,好吧,我輸了。像"雪白的黑馬"類的作品確實(shí)存在,興許《兩只老虎》正是它們的遠(yuǎn)房親戚。
至于"老虎版"的歌詞為何能在中國成為主流,可能是由于《國民革命歌》曾經(jīng)廣為流傳(1926年7月2日,廣東省教育廳通過“推行國歌案”,決定在新國歌未頒發(fā)前,以《國民革命歌》為代國歌)使得原歌詞沒有市場,而后時(shí)代變遷 留下來的就是"老虎版"
Frère Jacques
●Frère Jacques,
●Frère Jacques,
●Dormez-vous?
●Dormez-vous?
●Sonnez les matines!
●Sonnez les matines!
●Ding, dang, dong.
●Ding, dang, dong.
兩只老虎,兩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沒有耳朵,
一只沒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兩只老虎,兩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沒有耳朵,
一只沒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 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ang, dong.Ding, dang, dong.
打開蚊帳,打開蚊帳,
有只蚊,有只蚊,
快啲攞把扇嚟,快啲攞把扇嚟,
撥走佢,撥走佢。
Martinillo, Martinillo,
?Dónde está?,?dónde está?
Toca la campana,Toca la campana,
Din, don, dan, din, don, dan。
或:
Campanero, campanero
?Duermes tú?, ?duermes tú?
Toca las campanas, toca las campanas,
Din, don, dan。 Din, don, dan。
Frà Martino, campanaro,
Dormi tu? Dormi tu?
Suona le campane, suona le campane。
Din don dan, din don dan。
兒歌《兩只老虎》曲調(diào)簡潔優(yōu)美,朗朗上口,甚至在民國時(shí)被用來做國歌的曲調(diào)。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為了鼓舞士氣動(dòng)員民眾,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鄺墉,根據(jù)兒歌《兩只老虎》的曲調(diào)重新填了詞,改名為《國民革命歌》。這首歌經(jīng)當(dāng)時(shí)的政治部主任鄧演達(dá)、副主任郭沫若同意,作為國民革命軍軍歌。
這首軍歌的前面幾句是“打倒列強(qiáng),打倒列強(qiáng),除軍閥,除軍閥!”后面則分別是,“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
1930年春,“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閻錫山聯(lián)合馮玉祥向蔣介石開戰(zhàn),把軍隊(duì)中人人熟悉的《國民革命歌》改成了《打倒老蔣》:“打倒老蔣,打倒老蔣,除軍閥,除軍閥!革命一定成功,革命一定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中共在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中,將《國民革命歌》改成《土地革命歌》。電影《閃閃的紅星》中就有這樣一幕,小主人公潘冬子和伙伴們一起,興奮地唱起這首《土地革命歌》: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和劣紳,和劣紳;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分田地,分田地!”
另有歌詞為:“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真歡喜,真歡喜!”
Frère Jacques est une célèbrecomptinefran?aise, connue dans le monde entier dans de multiples langues。 Elle est chantée à quatre voix, encanon。
《雅克兄弟》是一首著名的法國童謠,聞名世界,有著多種語言版本。以卡農(nóng)四部輪唱的方式演繹。
(Frère Jacques 德國:“馬克修士”,英國:“約翰修士”)
La chanson fait référence auxmatines,
première prière de la journéeliturgique,
pour lesquelles un moine devait sonner les cloches des matines,
en milieu ou fin de nuit. Elle a probablement été composée au XVIIe siècle.
歌曲反映出了為了作為一天中第一次祈禱儀式的晨禱,一位修士要在半夜或深夜敲響晨禱的鐘聲。這首歌極有可能是在17世紀(jì)創(chuàng)作的。
Frère Jacques, Frère Jacques,
Dormez-vous ? Dormez-vous ?
Sonnez les matines, sonnez les matines,
Ding, daing, dong !Ding, daing, dong !
雅克兄弟,雅克兄弟
你在睡嗎?你在睡嗎?
去敲響晨禱的鐘,去敲響晨禱的鐘
叮,叮,鐺!叮,叮,鐺!
什么階段的孩子最怕“老虎”?
德國老師介紹,這首童謠來自于精神分析的發(fā)源地——德國,并與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
在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3~6歲是“恐怖敏感期”,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會(huì)對(duì)“鬼怪、猛獸”產(chǎn)生莫名的恐懼。有時(shí)這種恐懼是非理性的,在大人們看來是無憑無據(jù)、沒有必要的,但也許正是這種無中生有的和無法自圓其說的想象,使孩子們感到莫名的恐懼。
《兩只老虎》中的“老虎”可以視為猛獸的象征。除了童謠之外,一些古代的神話故事中也常有鬼怪、猛獸出沒,比如:一條火龍橫空出世,一頭獨(dú)角獸威力無比,等等。這些影像會(huì)投射到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里,引發(fā)令人毛骨悚然的想象。在孩子的感覺中,一些猛獸、妖魔鬼怪似乎真的會(huì)威脅到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