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以新鮮黃牛的牛腩為好。
2)牛腩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tǒng)稱。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國外進(jìn)口的部分是以切成條狀的牛肋條為主(又稱條肉),是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另外,在里脊肉上層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狀不大規(guī)則的里脊邊,也可以稱作牛腩,是上等的紅燒部位。牛腱也可以算是牛腩的一種,筋肉多,油少,甚至全是瘦肉。因此一般用來鹵,不適合燉湯,更不適合紅燒。 牛腩:切成丁、塊、或條狀,尺寸按個人嘴的1/3-1/4為宜。切后放入盤中用冷水沖洗2遍,再放水浸泡。
白蘿卜:沖洗干凈、切成塊狀,大小同上也可略大。注意不要削蘿卜皮。
1)牛腩(一斤半左右)要先切成四五厘米見方的小塊,鍋中放涼水,把牛腩放入鍋中煮,水滾后五分鐘撈出,必須用涼水,如果用熱水,牛肉表皮會很快變白變硬,里面的血水出不來。牛腩取出后,用溫水洗干凈。加生抽、料酒及胡椒粉稍微腌一下。
2)將蘿卜加水大煮(不要蓋鍋蓋),持續(xù)滾5分鐘左右,煮掉蘿卜的辣氣。
3)炒鍋上火,加入烹調(diào)油(2Tbs,30ml),在油五成熟時,放入蒜蓉(大約兩瓣蒜)、姜片幾片,把鍋爆香,(這時鍋應(yīng)該離火,否則蒜蓉會焦)放柱侯醬(2tsp,可選),磨豉醬(2tsp,可選),放兩塊腐乳(可選)在鍋中炒碎炒香,把牛腩放入鍋中翻炒到有熟色。
4)在牛腩掛勻腐乳后,炒鍋加溫水,水量以沒過牛腩兩指為宜,再加入拍裂的姜一塊(乒乓球大小即可)、料酒(2Tbs,30ml)、八角三只、桂皮一小塊、陳皮一小塊(小指甲蓋那么大即可,陳皮一定不能放多)、甘草片兩片、小茴香一小把(大約三十粒)、少量老抽上色,
這時候不要放鹽,鹽要快熟的時候放(提前放鹽,肉不容易熟)。開大火,開鍋后(水滾后)轉(zhuǎn)小火,(火一定不要太大,鍋中不能有太多白煙冒出,只有小火慢慢燉肉才會軟)。
5)牛腩燉一小時后,加入煮去了辣氣的蘿卜,并放糖(3Tsp,25ml,可選)。再燉大約四十五分鐘,不要蓋鍋蓋,不然會成蘿卜牛腩湯。
6)在牛腩燉到夠軟爛 且湯水收到只剩1/3的時候,放入鹽(2Tsp,15ml)和蔥段,翻勻。起鍋并點(diǎn)上一點(diǎn)香油。這樣一道牛腩就做好了。
1)香料一定不能多放,否則弄巧成拙,會出怪味。
2)一定要用文火,大伙燉不軟。
3)如果想吃土豆,在起鍋前20分鐘左右放入土豆塊(時間視土豆塊大小決定),這樣牛腩熟時,土豆剛剛好。
5)糖、鹽、味精的比例可以自由掌握,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可以作的時候嘗一嘗。味精過量加熱會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如果一定要放,建議起鍋的時候放。
6)所以調(diào)味料和香料都可以根據(jù)個人嗜好增減。
牛腩(腰窩): 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zhì),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jī)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fā)育及術(shù)后,病后調(diào)養(yǎng)的人在補(bǔ)充失血、修復(fù)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jié)的補(bǔ)益佳品;牛肉有補(bǔ)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qiáng)健筋骨,化痰息風(fēng),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于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白蘿卜:白蘿卜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美食,含有豐富的維A、維C、淀粉酶、氧化酶、錳等元素。另外,所含的糖化酶素,可以分解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亞硝胺,從而起到抗癌作用。對于胸悶氣喘,食欲減退、咳嗽痰多等都有食療作用。
牛腩性溫,吃多了容易上火;而白蘿卜性偏寒,兩者一起燉正好起到寒熱中和的效果,而且“香”得益彰,產(chǎn)生妙不可言的香味,燉久彌香,只要保證牛肉不被燉碎 燉得越久越入味、越好吃。
牛腩(腰窩):牛肉不宜與板栗、田螺、紅糖、韭菜、白酒、豬肉同食。
白蘿卜:白蘿卜忌人參、西洋參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