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故居,位于廣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學校區(qū)內東北區(qū)309號2樓。此樓樓高兩層,坐南向北,為美國麻金墨夫人1911年所捐建。原是嶺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葛理佩住宅,其后王季思、楊國榮、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過。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陳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樓的二樓?!墩撛偕墶?、《柳如是別傳》等著作就是在此寫就?,F(xiàn)里面陳設為陳寅恪居住時的擺設以及所使用的書籍等。
遠遠望去,陳寅恪故居坐南向北,順著校道來到陳寅恪故居東側,只見一排及腰高的木護欄,一扇木籬笆門半開,一條白色的小路直伸到故居門前。護欄旁立有茶褐色花崗巖石碑,上面刻著“陳寅恪教授故居”以及其生平簡介。陳寅恪晚年雙目失明,只能略辨光影,陶鑄探望他時問他有什么需要,大師說:“我的眼睛不好使,出入不方便,幫我把門前的小路涂成白色的吧?!庇谑菍W校為他鋪設了這樣一條白色的小路,還在故居旁的路邊加木欄以策安全。
沿著筆直的白色小路便可來到故居正門前,幾扇百葉小窗緊閉著。正門前有三級臺階,拾級而上,拱型的門有三步來寬,紅色的木門向兩邊半開著,透過內門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右側有上二樓的樓梯。這里也是陳寅恪講學的地方。據說陳寅恪講課時總是端坐而講,態(tài)度嚴肅。大師曾言:“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F(xiàn)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贝髱熒险n時教室總是坐得滿滿的:一半是學生,一半是慕名而來的老師,人稱他是“教授中的教授”。大師的成就早就蜚聲海內外,牛津大學一直想聘請他為客座教授,虛位等待多年才另請他人。季羨林說:陳寅恪為一代史學大師,“一代史學大師必須能上承前代之余緒,下開一世之新風,踵事增華,獨辟蹊徑”。
繞著故居靜靜漫步,經過西側可看到這里的植物長勢都很好:高大的假檳榔,墨綠的蒲葵、青翠挺拔的竹子……多少年了,它們依然忠實地守護著這座小樓。凝視著西側這叢節(jié)節(jié)高的翠竹,讓人想起大師的“貶斥勢利,尊崇氣節(jié)”,這是大師在自編文集時總結平生為人治學道路,這也正是大師一生凜然大節(jié)的寫照。
來到故居后方仰望,可見二樓是一排五扇大窗,窗下是藍色的通花瓷雕;一樓相對應的是兩邊各有四扇大窗,而中間是一扇同樣寬的大門。和二樓不同的是一樓的門窗都是拱頂?shù)模T的正上方還有一盞舊式的路燈,加上紅墻、綠瓦、藍通花,隱隱透出一種難能的古韻。
踏上與正門一樣的三級臺階,便觸手可及經銹跡斑斑的鐵門。鐵門前的三棵米蘭隨風舞動,掛在鐵門左上側的新路牌上寫著:“中大東北區(qū)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