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錫雕(浙江?。?,編號:Ⅶ-62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浙江省永康市
(3)保護單位:浙江榮盛達錫制品有限公司
2、錫雕(蓮花打錫),編號:Ⅶ-62
(1)批次/類型:2014年(第四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江西省蓮花縣
(3)保護單位:蓮花縣文化館(蓮花縣美術館)
3、錫雕(山東?。幪枺孩?62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山東省萊蕪市
(3)保護單位: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4、錫雕(錦州錫雕),編號:Ⅶ-62
(1)批次/類型:2021年(第五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遼寧省錦州市
萊蕪錫雕,按類別分為:禮器、飲具、燈燭具、煙具、薰具、文具、化妝盒、紀念章、紀念幣、浮雕擺件、花瓶、儲藏用品等。
按表現內容與形式分為:花、鳥、魚、蟲、詩詞歌賦、龍、鳳、走獸、吉祥物、人物、傳說故事等,多達100種以上。
萊蕪錫雕在材質、造型、制作技法等方面有它鮮明的地方特征。
⑴在材料上采用云錫牌純度為99.9%的純錫,不添加其他任何材料,以保持純錫綠色金屬的特性不被破壞。云錫牌99.9%的純錫質感細膩、溫潤、略泛珠色、柔韌性強,便于手工敲打各種造型,可塑性較好,不但可雕可鏨更便用于烙鐵塑形,在材料選擇上這是一重要特征。
⑵在造型上緊湊、簡約玲瓏、收放自然、比例協調,通過造型、裝飾、質地肌理等藝術手段來體現作品內的韻味和意蘊。
造型的氣韻體現在形體的大小、方圓、俯仰、開啟、收放,線條的曲直、張弛、緩急、長短、強弱等變化,給人以樂感和神韻;設計遵循“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內容與形式完整統一的原則。以求達到適用與美感的完美結合,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給人帶來一種秩序、安逸、穩(wěn)定的精神享受。
⑶內容上借助地域文化故事傳說、瑞獸花鳥、詩詞等來表達人們的思想和愿望,寄托人們積極向上的美好精神向往。
⑷制作技法上采用板金下料工藝、鍛、鏨、塑、雕、焊、鑲嵌、多材質組合等技法,凹雕、線雕、浮雕并用,表面拋光度可達10級以上,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形態(tài)式通過烙鐵來塑造完成的,這是制作技法上與眾不同的主要特點。
錫雕所用的工具有:刀、銼、各種錘子、板子、大小異型剪刀、劃規(guī)、刻刀、各種形狀鏨刻刀、各種砧子、臺具、夾具;材料有:99.9%云錫牌精品錫、銅絲、銅板、水晶、玻璃、高檔珍惜木材、高檔玉石、寶石、藤皮、紫砂等;
⑴禮器類:祭祀用品、冥器;
⑵飲具類:茶、酒、餐具。作品:《躍龍門》、《龍騰提梁壺》、《鼎式燙酒具》、《有容乃大》、《自得其樂》、《繩紋提梁壺》、《盤龍酒具》、《盛世果盤》、《龍鈕嵌紫砂茶具》、《蘭亭序保溫杯》、《福壽保溫杯》等;
⑶燈燭類:《仙鶴敬壽燭臺》、《仙鶴遙控臺燈》、《萊蕪八景臺燈》等;
⑷煙具類:《松竹水煙壺》、《地方風光煙筒》、《吉祥煙缸》、《地方風光打火機》等;
⑸薰具類:《龍鼎薰爐》、《鏤空九龍薰爐》等;
⑹文具類:《風光筆筒》、《瑞獸墨壺》等;
⑺化妝類:《脂粉盒》、《琴式萬壽香盒》、《瓜蝶香粉盒》、《錫方萬壽香盒》等;
⑻紀念章、紀念幣類:《長勺之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夾谷會盟》等;
⑼浮雕掛件類:《一鼓作氣》等;
⑽圓雕擺件類:《一品當朝》、《情侶鶴》、《鳳城萊蕪》、《種子》等;
⑾花瓶類:《大雙榮雙平》、《小雙榮雙平》、《龍鳳瓶》等;
⑿儲藏用品類:《長勺之戰(zhàn)茶罐》、《一鼓作氣茶罐》、《清明上河茶罐》、《蘭亭序茶罐》等。
我國制錫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清時期錫雕在民間已相當盛行。萊蕪制錫藝術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得到高度的發(fā)展,達到萊蕪錫加工工藝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從事錫加工制作的業(yè)者不下千人,器物主要以生活用品和禮器為主,。據傳,當時到處是打錫賣錫的吆喝聲,加工作坊主要分布在現楊莊鎮(zhèn)、寨里鎮(zhèn)一帶,由于時人大多崇尚錫制品,婚喪嫁娶、饋贈親朋好友更是以錫制品為貴,因此,錫加工成為當時萊蕪重要的手工業(yè)之一,也是村民農閑時的主要經濟來源。萊蕪錫雕創(chuàng)始人在此基礎上,選取質地、色澤俱佳的上等錫,精工細作,摸索創(chuàng)作出了主要以觀賞為目的的藝術制品,在民間收藏。
當時錫加工藝術的代表首推萊城西關王氏一家。公元1780年,萊蕪城西關制錫世家王家,綜合多種藝術,創(chuàng)制了第一批錫雕制品一配套茶具、酒具,其錫制品已脫離單純生活用品加工的范疇,上升到了以藝術欣賞為主題,兼具實用性的藝術層面上來,以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雕制工藝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了浮雕藝術和鑲嵌技法等,形成了獨特的工藝技巧和精湛的構思設計,用這種技術和工藝生產的錫雕產品,潔凈光亮、幽雅別致、玲瓏剔透、獨具風韻,成為萊蕪當時集錫制品之大成者。文人雅士紛紛到王家定制各種器皿,能擁有一件王家的錫雕制品,成為當時上層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從此,“萊蕪錫雕”以造型美觀、技藝精湛、獨具一格而著稱于世。
錫雕一問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為貢品。曲阜博物館珍藏的滿漢全席錫制餐具,即為魯王工坊第三代傳人王業(yè)普(字元吉)所做,是乾隆為女兒出嫁時專門定制的嫁妝,資料記載為:“乾隆女兒婚嫁到曲阜,由京派人到萊蕪定做” 。在公元1914年美國全球物品展覽會上,錫雕榮獲“巧手如神”、“巧奪天工”兩大金獎,南洋展覽會榮獲最優(yōu)龍牌獎,魯王工坊第五代傳人王俊亭(字洪熙)的作品在公元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國際銀質獎,使萊蕪錫雕藝術從此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萊蕪錫雕在整個萊蕪地區(qū)文化產業(yè)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整個山東省也是獨門絕技。它是山東省的優(yōu)秀民間技藝,是萊蕪礦冶文化的遺存,發(fā)掘、搶救、保護萊蕪錫雕藝術,其現實意義有兩點:
(一)、學術價值。萊蕪錫雕特殊和高超精湛的加工技藝,豐富了我國金屬加工工藝,特別是錫制品加工工藝,更重要的是它真是記錄了萊蕪自明清以來金屬加工技藝的發(fā)展流程和金屬加工業(yè)的興衰,它特殊的制作工藝和藝術語言,極大得豐富了傳統金屬加工業(yè)的思想和藝術內涵,發(fā)掘、搶救和保護這一民族瑰寶,使其傳承下去,使萊蕪錫雕煥發(fā)出時代光彩,無疑是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二)、審美價值。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口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和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人們的審美水平也越來越高,萊蕪錫雕由其傳統的使用價值逐步向審美價值過度和轉化的發(fā)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人們求變、求美的價值趨向,迎合了人們崇尚自然和諧、返樸歸真的審美情趣,在現代技術日益發(fā)展進步的今天,萊蕪錫雕厚重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必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進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代。
由于萊蕪錫雕制作工藝復雜,專業(yè)技術要求高,一件作品制作周期往往長達半個月、一個月,制作一件精品從設計到成型,有的要花費半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因此,很難形成規(guī)?;可a,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市場發(fā)展。特別是現代社會,很多年青人對傳統手工藝制作技藝不感興趣,人員培訓錄用成了一大問題,從業(yè)人員很難招收,再加上這是一門特種工藝,人員培訓周期長、投入大,更需要從業(yè)人員一種熱情和天分為基礎,萊蕪錫雕后繼乏人的現狀一時難以改變。面對著以上種種狀況,搶救、保護萊蕪錫雕藝術已是刻不容緩。
根據萊蕪市的文化經濟的發(fā)展狀況,經過科學的分析、論證,因地制宜,提出了科學的保護、發(fā)展方案并規(guī)劃了萊蕪錫雕藝術未來五年發(fā)掘、保護、發(fā)展的藍圖。
1、進一步全面深入錫制的開展普查工作,徹底摸清萊蕪錫雕藝術的發(fā)展和傳承脈絡,取得第一手資料;
2、將普查所獲的資料進行規(guī)類、整理、存檔、并制作好影像資料,永久保存;
3、組織部分專家,分別從冶煉、鑄造、藝術審美等方面,對萊蕪錫雕工藝加以考察和科學論證,編寫萊蕪錫雕藝術方面的叢書。
1、重點搞好歷史存留下來的萊蕪錫雕作品的收集和整理,以魯王工坊為主體,聯合順興工藝品廠,盡快建立萊蕪錫雕珍品陳列館,到2007年,由政府牽頭,在萊蕪市區(qū)重點路段規(guī)劃建設一批以萊蕪錫雕藝術為主題的標志性廣告宣傳牌,同時,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借助各類展會,搞好萊蕪錫雕藝術項目的推介,并每年組織一到兩次全國性的巡回展,擴大萊蕪錫雕在全國的知名度;
2、以魯王工坊和順興工藝品店為依托,到2008年成立萊蕪錫雕藝術研究院,掛靠國內知名的工藝美院,并常年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教授擔任藝術顧問,擴大會員,挖掘萊蕪錫雕的歷史文化和審美價值,搞好產品研發(fā)和項目推介。借助奧運會的有利時機,推出一系列以奧運會為主題的錫雕產品,并對外搞好宣傳推介,不斷提高萊蕪錫雕在全國的知名度;
3、在搞好現代市場營銷的同時,借助資金,進一步搞好對傳統錫雕工藝的挖掘和整理,走出一條保護和開發(fā)并舉,傳統和現代并存的新道路,到2009年,建立萊蕪錫雕藝術紀念館,展出各個時期遺留下來的錫雕作品,同時,組織萊蕪錫雕傳人在紀念館內現場獻藝;
4、搞好萊蕪錫雕從業(yè)人員的培訓,培養(yǎng)一批熱愛萊蕪錫雕藝術手工技藝的接班人,壯大隊伍,后繼有人,把萊蕪錫雕藝術這一百年工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