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川中學是一所由四川省教育廳批準,以寄宿制為主的民辦普通完全中學,是中學數學教改實驗基地,是教育部北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的"全國新世紀初中數學實驗基地"學校,是成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該校被四川省推薦為全國首批表彰的"民辦中小學先進集體",榮獲"四川省民辦教育先進集體"稱號、榮獲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中小學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授予的"全國優(yōu)秀民辦中學"稱號。
學校位于美麗的肖家河畔,占地34畝,校舍建筑面積22487.46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藝體館、教職工樓等建筑面積為17816平方米。校園內樹木林立,風景如畫,歐式風格的現代化綜合樓、藝體館布局合理;人工草坪塑膠跑道的運動場標準氣派;長25米、6泳道的游泳池設施完善;能容納800人以上的學生公寓功能齊全;廣播、電視、計算機三網合一的校園網先進、適用、快捷;還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語音實驗室、理化生實驗室。該校一流的教學設施已達到國家級示范校的配備標準。
學?,F有3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466人,現有教職工119人,專職教師100人,其中高級教師44人,中級教師36人,特級教師3人。學校已形成了優(yōu)質結構合理、業(yè)務精良、作風過硬、敬業(yè)愛生的五心(愛心、耐心、細心、專心、責任心)的教師隊伍。
學校以誠實、勤奮、樂群、健康作為校訓,以"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作為學生成才的目標,學校秉承成都七中"三體教育"(著眼整體發(fā)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思想,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啟迪發(fā)現學生和思考問題的智慧,奠定學生今日和未來發(fā)展的基礎。堅持"小規(guī)模、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崇尚精品、追求一流"的辦學理念,學校以 "校風正、學風濃、秩序好、校園美、高質量、有特色"的嶄新面貌,堅持以"為培養(yǎng)科技人才打好基礎,為培養(yǎng)管理人才打好基礎,以及為前兩者的復合型人才打好基礎"為教育目標,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學校重視教師的日常學習提高,通過開展經常性的教研組內研課,即"轉轉會"評課、青年教師賽課、高級教師獻課、教學專家現場指導等活動,以及教師的自我反思,錘煉教師隊伍,"夾磨"教師成長,有效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同時還經常邀請專家來校講學、同時派老師到外出進修、到外地參觀學習。這樣,學校已經形成了一支五心(愛心、耐心、細心、專心、責任心)的教師隊伍,保證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使西川中學迅速成為一所成都市有特色的知名學校。
1、建立校長領導下的分工合作負責制,副校長和中層干部采用條塊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每個干部既分管一條線,比如教學、德育和藝體,同時負責一個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
2、建立務實可行的課程與教學體系:"以課堂為主、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以必修課為主,必修課與校本課程相結合,分層分類推進"。
3、加強教研組建設。將教研組建設的重點落實到年級備課組。學科年級備課組對一個年級的所任學科的教學質量負責。一個班級的班科教師集體對該班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負責。
4、年級備課組堅持日常的教學研究和集體備課活動,集體備課做到"三定五統一"(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fā)言人;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布置作業(yè)和統一測評)。
5、加強年級組建設。年級備課組堅持好每周的"轉轉會"聽課制度,并進行認真評課;年級組加強班科教師的建設,班科教師集體是以班主任為軸心的班主任和全體任課教師組成的教育集體,有效形成班級教育的合力。
6、充分利用轉轉會、青年教師賽課月、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高級教師獻課周和每年舉行的"西川教育論壇"等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立足實際抓研究,營造全校科研興教的氛圍,鼓勵教師編寫教學資料、帶題研修。學校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fā)了廣大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研究的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也為提高教育質量,提升辦學品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廣大教師尤其是骨干、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科研活動,在課題研究方面作出了成效,這支隊伍也在不斷壯大。2005年學校獲得四川省第二屆基礎教育課改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物理教研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在四川省推薦的1000多項成果(全省僅37項一等獎)中,脫穎而出,足見該校科技興校的實力。英語組、語文組嘗試承擔國家級課題的子課題研究,物理組開展校本課題研究,數學組將準備區(qū)級課題結題。
學生的管理和教育是學校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實現辦學目標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該校始終堅持學校的德育工作體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強化以做人教育為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立志成才為主線的人生價值觀教育。
通過組織學生學習、貫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小學生禮儀常規(guī)》,以及加強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訓練,我們從學習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基礎的道德知識、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的培養(yǎng),使之成為有道德、有理想、守紀律、有文化的人。
初中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變化的重要時期之一,除進行生理健康教育外,學校加強了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指導。開展對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協助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定期開辦家長學校(幫助家長認識青少年成長期的一些心理特征)等工作。
加強班級教育。以班主任為核心抓好班集體建設,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努力創(chuàng)造適合各個層次學生健康成長的班級環(huán)境。堅決擯棄體罰、變相體罰和嫌棄學困生的現象。尊重家長,加強家、校聯系,共同作好育人的工作。
學校教師開展"認真研究學生個體差異"的工作,每一個教師都堅持跟蹤、觀察、分析二至三名學生,做好記載,并逐步掌握如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有效的個性化教育。
該校從2000年創(chuàng)辦伊始就建立了學生研究性學習制度,它涉及環(huán)境調查、歷史、科技、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等100多個不同選題。12年來該校共舉行18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全校師生共完成了1萬多份研究性學習成果。《四川日報》、《成都日報》、《四川教育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對該校的研究性學習歷程和成果進行了跟蹤報道。2005年成都市第十一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信息學)項目競賽活動尹泓力、劉詠薇獲得一等獎;2006年四川省第二十二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李桐宇、鄧詩浩等11位同學獲得科學論文一等獎,2008級周喬、張承志、向軒里等獲得科學論文二等獎,在第22屆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科學論文、科技制作)中西川獲得團體一等獎,周奕韜等6人獲得一等獎,尤剛等5人獲得二等獎; 2007年第二十三屆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唐夕堯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盆景植物智能電灌系統》獲得大賽一等獎。吳奕聰撰寫的論文《從新都區(qū)兩名大學生務農看創(chuàng)業(yè)需要的基本素質》獲得英特爾英才獎; 2008年西川榮獲成都市第二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科技制作)團體一等獎;劉穎喬獲得成都市第六屆學生優(yōu)秀人才選拔賽一等獎;第26屆成都市青少年電子作品制作比賽西川獲得團體二等獎;楊佳豪等7名同學獲一等獎;成都市第二屆青少年電腦機器人比賽中,陳柏余獲得一等獎;2009年四川省第二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田洪被評為四川省"十佳"優(yōu)秀科技教師,獲得優(yōu)秀科技教師綜合實踐能力比賽一等獎。
為了進一步深化、提升教育效果,2008年6月該校在中國教育學會正式立項,對研究性學習進行課題研究,現在《初中學生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成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重點規(guī)劃課題。同時,該校正嘗試把研究性學習課堂化,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真正轉變教師觀念,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我國基礎教育的根本性改革貢獻一份力量。
以藝體、科技、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學校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學生的活動課程,把它納入整個課程體系,專門安排課時,實行藝體、科技總輔導員制度、活動課檢查、監(jiān)督制度,特長生命名表彰制度,班級和年級的社會實踐等制度,以保證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通過活動課的開展,我們發(fā)現了學生的潛質,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有特色的成長和發(fā)展。
堅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建立和形成校長、教師和家長定期或不定期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制定家校聯系制度(家校聯系本、家長會)和校領導與定期的家長會商制度,并納入常規(guī),形成家庭和學校強有力的教育合力。
2003年底,該校初2005級2班一次普通的家長會受到全國眾多媒體的關注,《中國教育報》進行長篇報道,四川《教育導報》也刊登了"創(chuàng)新家長會所體現的教育意義"的記者手記。2004年《四川日報》又以《我們需要怎樣的家長會》為題,作了長篇報道,認為這樣的家長會體現了"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