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府面簡稱“伊面”,是一種油炸的雞蛋面,為中國著名傳統(tǒng)面食之一,源于中原開封,后傳入廣東、福建、蘇州等地。
它以雞蛋面條先煮熟再油炸,可貯存起來,饑餓時(shí)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澤金黃,面條爽滑,湯濃味鮮,可加不同配料,炒制成不同風(fēng)味的伊府面。
伊府面湯鮮面香,口味咸鮮,色澤鮮艷,外焦里嫩,香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
每千克伊府面含有以下營養(yǎng)素:熱量(2318.45千卡)、蛋白質(zhì)(63.04克)、脂肪(148.01克)、碳水化合物(187.27克)、膳食纖維(6.66克)、維生素A(471.60微克)、胡蘿卜素(876.00微克)、硫胺素(1.03毫克)、核黃素(0.74毫克)、尼克酸(10.30毫克)、維生素C(27.10毫克)、維生素E(91.67毫克)、鈣(195.01毫克)、磷(847.05毫克)、鈉(3410.18毫克)、鎂(177.11毫克)、鐵(17.00毫克)、鋅(8.76毫克)、硒(31.11微克)、銅(1.57毫克)、錳(5.13毫克)、鉀(1187.72毫克)、碘(47.45微克)、維生素B6(0.09毫克)、泛酸(0.06毫克)、葉酸(33.00微克)、膽固醇(93.00毫克)。
原料
精面粉500克,水適量,雞蛋4個(gè),鹽少許,食油250克,細(xì)淀粉適量。
方法
1、先將雞蛋磕入面盆里,放入鹽面攪勻,再倒入面粉用手?jǐn)嚻?,將面與雞蛋攪勻后倒入適量冷水,再攪拌和成面團(tuán),揉勻揉光,放案板上用面杖用力軋至均勻有勁時(shí),搟成3毫米厚的薄片(搟法與家常刀切面相同),搟時(shí)需不斷撒入淀粉面撲(淀粉裝在紗布袋內(nèi)),折疊起來用刀切成0.5厘米寬的條,用手將面條上層的頭向前揪起,一手抓頭,一手握中間,抖出面撲,投入開水鍋內(nèi)煮熟撈出,冷水過涼,分成5份,分別下入熱油瓢內(nèi)炸成金黃色撈出放在盤里,吃時(shí)將炸好的面條再下入開水鍋里煮一下(煮的時(shí)間不能長,待面回軟后撈出)。
2、瓢里放油上火加熱,再把煮好的面下入瓢里,將面煎黃,倒入盤里。然后再將所配作料下鍋炒制,澆在伊府面上即成(或面下鍋拌勻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