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土生土長的金州人吳洪恩在金州古城創(chuàng)建了益昌凝糕點鋪。開始,吳家只是靠賣蒸饅頭為生,后來因為手藝好,擴大經(jīng)營開起了糕點鋪,主要以軟硬八件、套環(huán)酥、光頭餅、狀元餅等為主。“那時益昌凝開在古城南街,清晨四點多,爺爺就和伙計們在一排長長的面案子上排成一字搟餅皮,聲音輕快而富有節(jié)奏像鼓點,鄰居們就在這鼓點聲中醒來,提著竹籃去買燒餅當早餐。
城門一開,城外人也能在南門外聽到這聲音,然后陸續(xù)擁到益昌凝糕點鋪吃早點,晚來一步,燒餅就會賣完。”現(xiàn)居金州古城乙區(qū)的吳智明老人在自己的家中,根據(jù)上一輩人的回憶向記者描述著當年的情景,“益昌凝糕點鋪的鼓點是老金州城人早起的鬧鐘。”根據(jù)金州文化館檔案的記載,“益昌凝在賣完早點后,伙計們又開始準備制作軟硬八件等點心,這時南來北往的客商和進城趕集的人會等在益昌凝糕點鋪門口,買上幾件點心,趕著大車離開金州城”,吳智明說,就這樣益昌凝的名字越來越響,遼南人都知道,還有從外地專門趕來買點心的,像做工細致的套環(huán)酥,最多能數(shù)出64層,光頭餅用熱水一泡又甜又糯,沒牙的孩子和掉牙的老人甭提多喜歡了。連當時的奉天省省長王永江都專門去他家買過點心。
1940年,88歲的吳洪恩去世,兒子吳可容在父親去世后接過了糕點鋪。1950年,吳可容去世,兒子吳智明只有15歲,為了接手糕點鋪,剛上中學一年級的他不得不輟學回家當上了小老板。因為個子矮夠不著面板,他只能站在小木箱上每天早晨四點起床跟伙計一起工作。 “益昌凝糕點”成國有,掌柜變車間組長
1956年,益昌凝糕點公私合營為大連金州益昌糕點廠,當黑底金字的招牌被拿下時,吳智明心里感慨萬千,他把自己家最好的爐子、模具都搬到新廠中去,在他家干了多年的老師傅也一起隨他入了新廠,他成了一個車間的班組長。
1964年,公私合營的食品廠變成了國營單位,吳智明當上工人,有了工資,退休后也有了養(yǎng)老金。
有一次,銷出去的兩車糕點因質(zhì)量問題同時被從兩個銷售點退了回來,吳智明一查發(fā)現(xiàn),負責人竟是自己,在狠扣了自己的工資和獎金后,他提前退休了。 百年老字號重現(xiàn)金州城
2005年,益昌廠正式停業(yè),益昌糕點也逐漸淡出老金州人的視線,人們從生活中離不開它到后來只是在回憶往事時才能提到它,這期間也有人跟吳智明提讓他恢復老字號,但因為他年事已高,兒女也都不干這一行,無法實現(xiàn)。2009年,金州人徐學林在了解了益昌凝的事后,三次來到吳家,跟老人以及老人的兒女表達想恢復老字號的事。 外姓人來繼承吳家的老字號,這就意味著要將秘方也一起傳給他。開明的吳老和他的兒女經(jīng)過家庭會議后一致同意,即使將祖輩傳下來的秘方交給他姓,也不能讓老字號從此銷聲匿跡,“益昌凝”不只是他們吳家自己所有,也陪伴了多少代金州人一起成長,見證了金州的興衰榮辱,是很多老人口里念叨心里記掛的名字,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讓它重新亮相。就這樣,吳智明將祖?zhèn)鞯乃氖喾N糕點的工藝配方和餡料配方傳給了徐學林。
2009年12月12日,徐學林效仿古人舉行了非常正式的拜師儀式,金州文體局、民政局、工商局等部門一起來到現(xiàn)場給他們做了見證。
徐學林是一名商人,在食品配料領(lǐng)域縱橫多年,“我想恢復益昌凝,主要是因為我小時候就是吃益昌凝糕點長大的,我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益昌廠停業(yè)后,我很心酸,為此還特意把‘益昌凝’的副食品的商標給注冊了”,徐學林說。
2010年1月23日,百年老字號“益昌凝”在金州重新開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