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圖書館是三臺縣人民政府1956年投資興辦的公共圖書館,面向全社會開放。是搜集、整理、保存、開發(fā)、利用圖書期刊、音像制品、縮微膠片、電子出版物和網(wǎng)絡信息等文獻資源為讀者服務、并進行社會教育的公益性服務機構。 ? ?
二0一三年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三臺縣圖書館歷史悠久,1929年,29軍軍長田頌堯重視文化,倡議募捐修建三臺縣立圖書館,即現(xiàn)在圖書館的前身。
這里,流傳千年的古籍書浸透著濃濃墨香,見證梓州歷史文化底蘊;林立的工具書包羅萬象,參政咨詢必不可少;本土地方文獻陳列有序,反映三臺及周邊的滄桑變化;文學藝術,科技書刊常年外借,服務社會大眾!綜合期刊琳瑯滿目,提供全方位最新媒體資訊;先進的電子讀物全文檢索、方便快捷、永不磨損;無紙化閱讀、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緊抓E時代脈搏!多功能展廳隨時開放、展覽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社會教育影響巨大!
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有聲有色,教育讀者開卷有益;各種培訓班相繼在此開設,讀者在知識海洋中遨游、學習,真正進入了“沒有圍墻的大學”!三臺縣圖書館是作為“全國文化先進縣”的三臺人的驕傲!
七十七年來,服務讀者不計其數(shù),目前館藏各類古籍書、近現(xiàn)代圖書、期刊、報紙等23萬余冊、電子圖書10萬余冊;數(shù)據(jù)庫達6個T。嶄新的三臺縣圖書館于2012年6月建成,座落于風景秀麗的涪江之濱,占地10余畝,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是讀者修身治學、文化休閑的理想場所!
古代圖書館稱之為“藏書樓”,是帝王將相、士大夫們的私有財產(chǎn),藏書在這里長期“養(yǎng)在深閨無人識”。而當今圖書館堅持“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注重“藏為用”的藏書方針。因此我館在藏書體系上根據(jù)“適合縣情、服務縣域經(jīng)濟”的原則,著重收藏農(nóng)業(yè)、醫(yī)藥、經(jīng)濟管理、政治法律類書籍,文學、歷史、經(jīng)濟類工具書以及一百余種報刊、雜志。此外還有凝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古籍書近2萬冊,在20世紀70年代上繳四川省圖書館后仍然保留5000余冊,內(nèi)容涵蓋“經(jīng)、史、子、集”四部(200余類),在全省縣級圖書館的古籍藏書中首屈一指!3000余冊三臺及綿陽周邊縣市的地方文獻保存著本地風土人情、民俗地理、家族宗室、地方經(jīng)濟、政治、文化百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①古籍善本、珍本5000余冊:收藏《潼川府志》、《三臺民國縣志》及《經(jīng)》、《史》、《子》、《集》四部各類書,包括《四書》、《五經(jīng)》、《康熙字典》、《周》、《易》、《禮》、《佛經(jīng)》、《本草萬方》、《論語》、《禪山朝暮課誦》以及數(shù)術、八卦、相宅類書、古人學習評注等。
②各類工具書、宣傳圖片:
包括《中國大百科全書》、《古今圖書集成》、《辭?!?、《牛津英漢詞典》、《國史鏡鑒》、《中國百年史圖片》、《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光輝的歷程》、《港澳回歸》、《二十四史》、《資治通鑒》、《中國文史叢書》以及早期革命資料等。
③醫(yī)藥、農(nóng)業(yè)類:醫(yī)藥衛(wèi)生包括中醫(yī)理論、驗方、偏方,中草藥理論及鑒別與療效以及針灸書籍,西醫(yī)臨床、內(nèi)外科學,公共預防科學等等。
農(nóng)業(yè)林業(yè)類包括種養(yǎng)殖、植物保護、園藝、畜牧、水產(chǎn)養(yǎng)殖、漁業(yè)各類。
④電子科技、教育、經(jīng)濟、工業(yè)類:包括無線電、家電、計算機科學及應用、計算機軟件類書籍,以及銑工、車工、焊工、刨工理論及實踐指導,《國家標準匯編》、機械、化工、建筑、食品工業(yè)、經(jīng)濟、統(tǒng)計、會計實務以及數(shù)理化學習、科學普及讀物。
⑤語言文學、音樂藝術、歷史地理、政治法律、軍事類:
《中國古代文學讀本》、《小圖書館叢書》、《茅盾選集》、《中國新文學大系》、《三國演義》、《基督山伯爵》、《戰(zhàn)爭與和平》等中外名著,《英語》、《日語》、《德語》、《俄語》等語言學習資料,《音樂知識手冊》、《歌曲作法》、《樂器知識》、《管弦樂法》、《美術》、《攝影》,《中國共產(chǎn)黨大辭典》、《第三代領導集體思想理論》、《刑法》、《民法》、《憲法》、《軍事理論》、《世界史》、《中國通史》、《歐洲史》等等。
⑥報紙、期刊:《全國主要報刊索引》(1956年起)、《人民日報》(1950年起)、《大公報》(1949年后)、《文匯報》(1956年后)、《新華月報》(1950年起)、《新華文摘》(1981年后)、《四川日報》(1952年后)、《三臺報》(1956年后)、《新聞照片》(1965年后)、《綿陽日報》(1968年后)、《光明日報》(1956年后)、《解放軍報》(1965年后)、《工人日報》(1956年后)、《中國青年報》(1958年后)、《羊城晚報》(1965年后)、《日本公開專利文摘》(1979年后)、《瞭望》(1987年起)、《半月談》(1982年起)、《人民音樂》、《求是》、《四川政報》、《文史知識》等。
⑦宣傳圖片、畫報、地圖:《偉人毛澤東圖片》、《鄧小平百年》、《弘揚民族精神、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鏟除社會毒瘤―毒品》、《WTO與中國》、《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科技之光》、《軍魂雄風》、《園林藝術》、《體育運動圖片》、《世界商店裝飾設計全集》、《圖片中國百年史》、《紀念周恩來》、《攝影作品》、《關山月畫集》、《革命戰(zhàn)爭攝影作品集》、《新華社歷史照片》、《孔繁森》、《焦裕祿》、《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潼川地圖》、《人民畫報》、《朝鮮畫報》、《越南畫報》、《解放軍畫報》、《環(huán)球銀幕畫刊》、《大眾電影》等。
⑧地方文獻:收藏《三臺年鑒》、《三臺統(tǒng)計年鑒》、《可愛的三臺》、《杜甫在三臺》、《東北大學在三臺》、《新安堂古氏族譜》、《任氏族譜》、《王氏族譜》、《李氏族譜》、《三臺公安志》、《三臺水利電力志》、《汾涪詩集》、《詩意行走》(陳霽)、《梓州新詠》、《郪江鄉(xiāng)志》、《金石鄉(xiāng)志》、《西平鄉(xiāng)志》、《前鋒鄉(xiāng)志》、《建平鄉(xiāng)志》等。
一、圖書借還、續(xù)借、讀者辦證(含補辦)
地點:一樓服務臺
二、藏書檢索:圖書館觸摸屏檢索,圖書館網(wǎng)站檢索。
地點:一樓大廳
三、圖書預約、新書推薦。
地點:一樓大廳
四、現(xiàn)刊、報刊合訂本閱覽:
地點:閱覽室
五、網(wǎng)絡閱讀:
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遠程訪問、讀秀、文正、萬方、心聲.音頻館、中國兒童資源、中國知網(wǎng)、視頻資料、學習課件等、免費數(shù)據(jù)庫試用等。
地點: 2樓電子閱覽室。
七、網(wǎng)上圖書檢索及電子資源共享服務:
可了解本館概況及最新工作動態(tài)、檢索本館藏書、網(wǎng)上續(xù)借、新書通報、催還通告、及各種電子資源。圖書館網(wǎng)站瀏覽。
八、信息咨詢服務。
(1)E-MAIL :stlib@163.com。服務電話: 5156095;咨詢地點:共享工程三臺支中心。
(2)圖書館在線解答疑難問題。
九、查閱報刊、資料(復印費1.00元/張)。
一、辦證須知
1)讀者須憑本館辦理的圖書證借閱圖書。
2)讀者憑有效身份證均可到圖書館借閱圖書。
3)每個借書證最多可借書5冊(借滿5冊須還書后才能再借);借書期限: 15天。
4) 賠償規(guī)則
① 圖書過期每冊每天0.20元
② 借書有污損現(xiàn)象提前聲明,加蓋圖章以明責任。
③ 讀者污損圖書,根據(jù)程度輕重按書價的30%予以賠償 。
④ 代書板丟失賠償5元 。
⑤ 丟失圖書按書價3--50倍賠償( 根據(jù)出版年代、版次、館藏量處理 )。
5) 其他應注意的事項
① 所借圖書要當面檢查,如有破損或缺頁,應及時向工作人員聲明,并蓋相應印章,以明責任。
② 讀者應愛護圖書,不得將圖書任意圈畫,污損或撕頁,書中所附設施,條形碼請注意保護,不得損壞與更改,違者予以重罰。
③ 讀者所借圖書應妥善保管,以防遺失,遺失者,照章賠償。
④ 讀者借書,應自覺辦理借書手續(xù)。凡私自將圖書攜出室外者,一律按偷書論處。
⑤ 借書證應注意保管,如有遺失應立即聲明掛失,掛失前被人冒借圖書時由本人負責。
二、入館須知
1) 讀者必須持有效證件方可利用圖書館;
2) 入館后不許大聲喧嘩,保持肅靜和衛(wèi)生;
3) 必須遵守館內(nèi)各項規(guī)章制度;
4) 愛護館內(nèi)一切公共設施;
三、讀者入室規(guī)則
1)讀者入室,須憑本人圖書證換取代書板后方可入內(nèi);
2)讀者入室,不得穿大衣帶書包,更不得攜帶易燃易爆物品;
3)室內(nèi)應保持安靜,不得大聲喧嘩;
4)保持室內(nèi)清潔,嚴禁吸煙,不準隨地吐痰、扔紙屑及吃帶皮食物;
5)讀者入室選書,要正確使用代書板;不得將圖書亂拿亂放,不準搞亂圖書的排列次序,不準任意挪動架位,隱匿私藏圖書;
6)讀者要愛護圖書。不得在圖書上任意圈畫、污損、割頁等,書中所附設施條形碼不得隨意損壞與更改,違者予以重罰。
四、綜合閱覽室規(guī)則
1)不許大聲喧嘩及打鬧;
2)保持公共衛(wèi)生與環(huán)境整潔,禁止亂扔廢棄物品;
3)對違禁者將按有關條例處理。
五、電子閱覽室上機規(guī)則
(1)要進入本室上機的讀者,先了解該室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服務項目和服務內(nèi)容等,對于各項制度已說明的內(nèi)容,本室工作人員不再給予解答;
(2)要上機的讀者,必須先在工作人員處登記,說明上機內(nèi)容然后由工作人員開出上機計時單,本室要求單人單機;
(3)讀者使用本室一切物品,都要經(jīng)工作人員的允許,不得自行取光盤、開機。
(4)讀者上機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安靜,看VCD的讀者一定要帶上耳機并調(diào)整好音量,有問題一定要工作人員解決。
1.圖書館所有場所都實行開架借閱,借書處負責辦理借閱手續(xù)。
2.讀者入館(庫)時須憑借書證、閱覽證,辦理驗證手續(xù)。
3.閱覽證和借書證是讀者在圖書館借閱圖書的唯一有效證件,務必妥善保管,并僅限本人使用。讀者入館(庫)時請自覺驗證,若使用他人借書證,借用雙方各停止借書權限1個月,若盜用、冒用他人借書證以及使用來歷不明的借書證者,一律收繳。
4.讀者進入不能帶包的書庫前將書包等物品放入免費寄包柜內(nèi),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若發(fā)現(xiàn)物品丟失。圖書館工作人員有義務協(xié)助尋找,但不承擔賠償責任。
5.入庫選書時請自覺使用代書板,每次限取一冊,閱畢及時對號歸架或放在臨時書架上,隨意亂架或不使用代書板者停止借閱權限一個月。
6.讀者選好圖書后,還回代書板,并將書、證一起在借書處辦理借書手續(xù)。還書時直接將書放在還書處,無需使用借書證。
7.讀者在辦理借書手續(xù)前,請仔細檢查所借圖書條形碼是否齊全(每冊圖書均有兩條)、是否有污損、撕割,如發(fā)現(xiàn)上述情況應及時告訴管理人員蓋章,否則還書時發(fā)現(xiàn)污損、缺頁的情況,責任由讀者承擔。
8.外借圖書總冊數(shù)的限定:5冊
9.借閱期限:每次15天,可續(xù)借一次,續(xù)借期15天。文獻借閱逾期將按0.2元/天收取違約金。
10.讀者請勿將未辦理借書手續(xù)的圖書帶出圖書館,不得將書藏在衣褲內(nèi)或從窗戶等處丟出庫外,違者以偷書論處。凡偷書者一律處以書的五倍罰款。
11.讀者請保管好所借的圖書,不得在書上涂寫、撕割,違者按有關規(guī)定處罰。若丟失將按圖書館的有關規(guī)定賠償。
12.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將終止提供圖書借閱或續(xù)借、預約、通還通借等服務,待相關問題解決后讀者借閱權限方可恢復:
(1) 借閱的圖書已逾期。
(2) 預約圖書、委托借閱累計兩次不來辦理借閱手續(xù)的。
(3) 其它違章。
13.讀者到各廳庫借書時,請詳細閱讀有關的借閱規(guī)則。
14.讀者離館時,應全部還清所借文獻和罰款,并在圖書館注銷讀者信息后,才能辦理離館手續(xù)。
據(jù)《三臺民國縣志》和《潼川府志》記載,三臺從民國12年(即公元1923年)開始開設閱覽室,先后設在東街、學街文廟(現(xiàn)英語實驗學校內(nèi)),上南街談天巷等處,民國14年由“三臺學會”出基金與募捐開始籌辦圖書館,民國十六年,國民黨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在中山公園(今牛頭山)建成少兒圖書館,并設立小浪橋、電車等。民國十七年九月,田軍長又倡議募捐在北街修建“三臺縣立圖書館”,田本人率先捐獻線裝書《四部備案》、大洋1000元,共計募捐3350元大洋,十九年一月耗資大洋6000元、600多平方米的三臺縣立圖書館建成并正式開館!面向社會有限制地開展閱覽、借閱服務。1950年由三臺縣人民政府成立三臺縣圖書館,設在人民公園(今梓州公園),并在東街、上南街建設分館閱覽室。通過采購、編目,加工整理面向群眾開展借閱服務,并對農(nóng)村圖書室輔導。1992年三臺縣人民政府規(guī)劃在北壩開發(fā)區(qū)修建嶄新的現(xiàn)代圖書館,地址設在文華路三臺大酒店左側,后因資金等問題擱淺,1996年配合城市改造,撤除公園處圖書館,搬遷至“百樂影城”。2003年,在省、市、縣多方領導的關心關懷下,修建一新的園林式圖書館在鳳凰山麓終于落成了,但5.12大地震被震壞納入災后重建項目,經(jīng)過積極爭取,獲得了澳門政府的大力支持,新館于2009年開始修建,2012年6月完工,總投資1200余萬元,建筑面積達4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