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圖書館始建于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雷茂才為首的五位瀏陽籍留日歸來的愛國志士,在現(xiàn)在黃金臺對面的呂祖廟,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面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名為“師范傳習所”,迄今已有110年的歷史。在以“常德市圖書館”命名之前,隨著館址的遷移,館名也一再更替,曾用名有“通俗教育館”、“民眾圖書館”、“教育圖書館”,是我國最早以“圖書館”命名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現(xiàn)有館舍于1988年3月對外開放,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題寫了館名。
館舍面積8331平方米;總藏書量45.5萬冊,其中古籍線裝書12385冊(最珍貴的有明清刻本3種21冊),各類工具書及地方文獻萬余種。全館有15個服務窗口對外開放,對讀者實行零門檻的全開架借閱,服務時間每周71.20小時,年接待讀者30多萬人次,外借書刊 28萬冊次。
美麗富饒的沅澧流域,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曾流傳善卷仰止的遠古神話?!般溆熊瀑忮⒂刑m”,賦予了這個湖湘城市獨特厚重的文化形象。尤其讓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是,近代都市文明的曙光也曾從這里升起。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伴隨著工業(yè)革命的步伐和西方文明大潮的涌入,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誕生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以“圖書館”命名的圖書館——“常德圖書館”。透過《湖南官報》發(fā)黃的扉頁,我們得以見她當年的歷史風貌:以雷茂才為首的五位瀏陽籍留日歸來的愛國志士,在武陵城黃金臺對面的呂祖廟,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面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史載,開館初期,每天到閱書者,竟達數十人之多。100年前的沅澧大地,就這樣充滿著先進文化浸潤的芳香。
幾度風雨,幾經劫難;呂祖廟、泥鰍巷、工人文化宮、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公墓、武陵大道75號,一次次館址的遷移,都標志著時代的變遷;“師范傳習所”、“通俗教育館”、“民眾圖書館”、“教育圖書館”、“常德市圖書館”,一個個館名的更迭,都記載著它的成長與興衰。穿越時空的云霧,歷史呈現(xiàn)的每一個片斷都是極為生動的畫卷。
1988年那個生機勃勃的春天,胡耀邦總書記揮筆寫下六字館名,常德市圖書館迎來了她新館開放的大喜日子——3月30日。那4444平方米的新型古典園林式建筑,在春日和煦的陽光中,在蒼松翠竹間顯得格外亮麗、嫵媚。改革開放的春風,喚醒了積淀在人們心頭對知識的渴望,黨中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號召,進一步把圖書館的舞臺拓寬。圖書館員工心中的憧憬與祈望,如同春芽破土而出,花兒吐蕊綻放,他們發(fā)揚“勵精圖治、謀求發(fā)展,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豐富藏書為依托,凝聚力量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在圖書館園地里,播種希望、演繹傳統(tǒng)、揮灑時代,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服務社會的華美樂章。
江澤民主席“在全社會大興勤奮學習之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指示,為常德市圖書館注入了更加蓬勃的朝氣和無窮的活力。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常德市圖書館員工繼往開來,努力奮斗,興建新書庫大樓、開通自動化管理系統(tǒng)、辦分館、搞活動、送書下鄉(xiāng),充分挖掘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加快向現(xiàn)代化圖書館轉型的步伐,使得服務成果不斷涌現(xiàn),各種榮譽紛至沓來,兩個文明建設捷報頻傳?!皣乙患増D書館”榮譽稱號的獲得,更是一個劃時代的崛起,它標志著常德市圖書館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從此進入前所未有的嶄新階段……匆匆百年,彈指一揮間。 追溯常德市圖書館發(fā)展的脈絡,回首百年的風雨滄桑,我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有人說圖書館最能體現(xiàn)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征和歷史印記,因為它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守望、呵護著圣潔淳樸的精神家園。正是因為保存了這些超越時空的經典巨著,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圖書館人,才能讓我們看到了充溢著人類智慧和美好的文字,才能讓濃濃的百年書香綿延不斷。在這喜慶的日子里,我們衷心祝愿,祝愿這座百年老館,永遠保持它鮮活的生命力,祝愿她的明天更加充滿希望,一步一步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