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餅,中國傳統(tǒng)名點(diǎn),相傳早在北宋時代,安徽合肥就生產(chǎn)一種形似銅錢大小的實心餅,名“金錢餅”,風(fēng)味可口,在農(nóng)村婚嫁中,麻餅視作為喜餅,表寓意吉祥。麻餅是歷史悠久的正宗川點(diǎn)。椒鹽麻餅除了麻餅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點(diǎn)外,配料中有花椒、食鹽,成為純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風(fēng)味,為川點(diǎn)中的名品。另外,香脆酥甜的土家族麻餅也是貴州省德江縣土家族的傳統(tǒng)食品。
紅糖麻餅的主要成分是由面粉、紅糖還有麻油(胡麻油)構(gòu)成,所以被稱之為“紅糖麻餅”。由于只有紅糖一種,所以當(dāng)?shù)厝撕喎Q為“麻餅”。
麻餅顏色呈類紅糖的暗紅色,由于做法不同,有的麻餅類似于燒餅,呈整塊;有的麻餅類似于一窩絲,呈盤絲狀。無論是什么形狀,麻餅的餅體都比較松散,容易散開,但餅體本身有很松軟,這就導(dǎo)致了“酥而軟”的奇特口感。
由于是胡麻油作為主要成分,故麻餅有一股非常獨(dú)特的胡麻油味道,與由胡麻油炒的菜略有不同,麻餅的胡麻油味更類似于聞到的胡麻油香氣的味道。加上紅糖濃厚的甜味和“酥而軟”的口感,有很高的辨識度。
主料:
皮料:面粉11.75公斤 麻油2.65公斤 飴糖5.9公斤 純堿65克 撒粉1.25公斤 面麻2.5公斤。
心料:食鹽0.25公斤 花椒面0.1公斤 瓜糖4.75公斤 川白糖9.5公斤 桔餅1公斤 麻油2.5公斤 飴糖3.5公斤 熟粉 7公 斤 蜜櫻桃0.5公斤 蜜玫瑰0.5公斤 核桃仁1公斤
制作方法
制皮料:飴糖不能太濃,其溫度以35℃左右為宜(以手檢能“分岔”)。飴糖與麻油拌合后,下面粉與純堿。視面粉的干、濕度酌量加水,一般可加水1公斤左右。加水后,再攪拌5~6分鐘,用手稍摺疊,然后分皮。 2.制心料:先下各種花果料、川白糖、食鹽和花椒粉,再下麻油,最后下飴糖和熟粉,逐次拌合,均勻即可。不宜多攪拌,以免使花果料成醬狀。
成型:按皮40%,心60%的比例包心。用專用鐵圈成型,然后打麻。餅面打麻應(yīng)均勻,麻粒不能重疊;底面只打上少許芝麻,餅腰不能粘麻粒。打麻后即烘焙。
烘焙:用急火,爐溫350℃左右。進(jìn)爐時餅面在下,烘焙1分鐘左右,翻面,再烘焙約1分鐘,芝麻炸裂有聲時,即可出爐。
相傳早在北宋時代,合肥就生產(chǎn)一種形似銅錢大小的實心餅,名“金錢餅”,風(fēng)味可口。又傳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時,合肥人張德勝,被朱任為先鋒,為了籌辦干糧,張到合肥,特制一種大“金錢餅”,就叫麻餅,以餉水軍,因此士氣大振,擊敗元軍,奪取采石天險。朱聞訊后,稱之為“得勝餅”,張死后,被追封為蔡國公,故又稱“蔡國公餅”?!÷轱炇菤v史悠久的正宗川點(diǎn)。椒鹽麻餅除了麻餅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點(diǎn)外,配料中有花椒、食鹽,成為純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風(fēng)味,為川點(diǎn)中的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