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面粉,豬瘦肉,姜末,蒜末,堿,干淀粉,精鹽,水發(fā)冬菇,熟雞肉,味精,雞清湯等。
1.將豬瘦肉絞茸加精鹽、味精、姜末和清水攪成餡心;
2.把熟雞肉撕成粗絲;冬菇切小片;雞湯內(nèi)加精鹽燒開保溫待用;
3.將面粉拌勻揉透,搟成薄面皮,再將面皮疊好,切成二寸六分見方的面皮;
4.取面皮一張,抹上餡心1份,包成貓耳朵形狀的生坯;
5.將清水燒開,下入生坯,同時將每只碗里放適量雞湯,蒜末少許,煮熟后隨即撈在碗中,放上適量雞肉、冬菇即成。
合肥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冬菇雞餃是清代末年創(chuàng)立的,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當年廬州城內(nèi)有一位名叫宋德禮的年輕人,別號宋三,他每天晚上都會挑著餃子到東大街一帶叫賣。據(jù)說宋三非常注重選料,講究質(zhì)量,專用本地產(chǎn)3斤重以上的隔年母雞與冬菇一起燉制餃子,做出來的冬菇雞餃因其餃皮薄如紙,餡嫩湯鮮, 深受合肥人的喜愛。
1927年,宋三的徒弟劉青山接手經(jīng)營,后打出了“劉鴻盛”的招牌,并創(chuàng)建了“劉鴻盛餃面館”,專門經(jīng)營餃面點心。此后的幾十年里,劉鴻盛餃面館長盛不衰,成為合肥人有口皆碑的美味,是“合肥五大傳統(tǒng)名小吃”之一、“安徽名小吃”,曾被評為“中華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