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湖,古名樊良湖,又名新開湖。屬淮河流域,淮河入江水道穿湖,終達長江。跨江蘇省高郵市、寶應(yīng)縣、金湖縣與安徽省天長市,水域總面積為760.67平方公里(平水面積),僅次于太湖,洪澤湖,為江蘇省的第三大湖。一般水位5.55米深。屬跡洼地型湖泊,水面寬廣,環(huán)境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高郵湖大閘蟹、高郵湖龍蝦是著名的品種之一,魚蝦的產(chǎn)量也很大。高郵湖是天長水路入江通道。在,龜、蝦、蟹等水產(chǎn)品豐富,亦以產(chǎn)鴨著名。
蘆葦迷宮是高郵湖蘆葦蕩濕地公園的核心部分,屬原生態(tài)湖泊濕地,總面積約80萬平方米,是大世界基尼斯認證為“中國最大原生態(tài)水上蘆葦迷宮”,其中大小灘涂、河港星羅棋布,魚蝦肥美,擁有多種鳥類、水生植物及濕地植被,來這里不僅能欣賞蘆葦搖曳生姿,還能一覽原始的濕地風(fēng)貌。更是被人們譽為“天然氧倉”。
高郵湖湖底平坦,湖底高程3.5-4.5米,高郵湖常年水位5-5.5米,蓄水5-6億立方米,汛期蓄水9.38億立方米。死水位5米,死庫容4.6億立米,蓄水位5.7米,蓄水面積648平方公里,灌溉庫容4.2億立米,防洪水位9.24米,防洪庫容27億立米,蒸發(fā)量890毫米。
湖水呈黃綠色至淡黃色,為重碳酸鹽類鈣組I型水。據(jù)2010年數(shù)據(jù),高郵湖pH平均值為8.66,溶解氧平均值為7.3毫克/升,總氮平均值為1.02毫克/升,總磷平均值為0.051毫克/升,CODMn平均值為9.61毫克/升,葉綠素a平均值為10.38毫克/升,透明度平均值為0.69米。
高郵湖地處長江、淮河下游內(nèi)陸水域,浮游植物有9門156屬,其中蘭藻門29屬,占18.6%,隱藻門2屬,占1.3%,金藻門5屬,占3.2%,黃藻門2屬,占1.3%,硅藻門29屬,占18.6%,甲藻門4屬,占2.6%,裸藻門6屬,占3.8%,綠藻門78屬,占50%,輪藻門1屬,占0.6%。浮游動物有288種,其中原生動物94種,占32.6%,輪蟲106種,占36.8%,枝角類50種,占17.4%,橈足類38種,占13.2%。
底棲動物有92種,其中軟體動物腹足類15種,占16.3%,斧足類22種,占23.9%,節(jié)肢動物的甲殼類14種,占15.2%,水生昆蟲16種,占17.4%,環(huán)節(jié)動物的多毛類3種,占3.3%,寡毛類7種,占7.6%,蛭類3種,占3.3%,其他12種,占13%。
水生植物共29科62種,其中萍科、水蕨科、芡科、菱科、柳葉菜科、唇形科、胡麻科、貍藻科、金魚科、桔???、黑三棱科、茨藻科、科、燈心草科各1種,各占1.6%,槐葉萍科、繖形科、龍膽科、玄參科、澤瀉科、天南星科、浮萍科各2種,各占3.2%;小二仙草種、雨久花科各3種,各占4.8%,睡蓮科、蓮子菜科、菜苤科、禾本科、莎草科各4種,各占6.5%,蓼科8種,占12.9%。
魚類計有24科74屬109種。作為捕撈對象的主要有鯉科、鳀科、銀魚科、鯰科、鮠科、鰻鱺科、鯔科、鮨科、鱧科、合鰓科、塘鱧科、杜文魚科等12科,主要有鯉、鯽、青、草、鰱、鳙、鳊、魴、、紅鰭鲌、蒙古紅鲌、翹咀紅鲌、條、鳡魚、鰟鮍、大銀魚、太湖短吻銀魚、梅鱭、鯰魚、黃顙魚、河鰻、鱖魚、黑魚等。另外,還有蝦、蟹和貝類。高郵湖在三河閘建閘之前,青、草、鰱、鳙四大家魚的捕撈量,1952年占總捕撈量的12%,1953年建閘后,四大家魚捕撈量逐年減少,到1960年,僅占捕撈量的0.16%,幾乎到了絕跡的程度。
江蘇省湖蕩灘地多,水生經(jīng)濟植物資源豐富,可分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四大類。主要品種如下:挺水植物有蓮藕、蘆葦、蒲草等。一般生長在靠近岸邊水淺的地方,植株挺立于水中,部分基葉伸出水面。省內(nèi)淡水水域均有分布,特別是湖泊、河蕩地區(qū)資源豐富。浮葉植物有菱、芡實、莼菜等,根生在水底,莖比較柔軟,葉片浮于水面。菱主要分布在里下河、蘇州水網(wǎng)地區(qū);芡實在湖蕩、港汊和漚田均有分布;莼菜以太湖東山所產(chǎn)有名。漂浮植物有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整株植物飄浮水面,其根不著生于水底,省內(nèi)河溝和湖蕩地區(qū)均有分布,資源比較豐富。沉水植物有有苦草、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藻等,植株生于水中,湖蕩地區(qū)均有分布,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