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境內(nèi)一座連接浦口區(qū)綠水灣南端和雨花臺區(qū)大勝關的跨江大橋,簡稱南京長江三橋,南與南京繞城高速公路相接,北與寧合高速公路相連,是中國較早的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較早的弧線形鋼塔斜拉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于2002年12月24日奠基,2004年6月實現(xiàn)承臺出水,2005年5月主橋合龍,2005年8月主體完工,2005年10月7日正式通車。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北起浦口區(qū)寧合高速公路張店互通,南至雨花臺區(qū)南京繞城高速公路劉村互通;線路全長約14.89千米,主橋全長4.744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30.9億元人民幣。
截至2018年底,根據(jù)江蘇省物價局、財政廳、交通廳關于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收費年限的批復,該橋的收費年限正式確定為30年,自2005年10月7日收費之日起計算,將一直收費至2035年10月7日。按照該橋收費標準,7人以下小車通行費是每輛次20元,私家車優(yōu)惠是每輛次15元。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稱重系統(tǒng)已開啟防作弊功能,請勿采取跳磅、繞磅等違法手段,保持5千米/小時勻速進入車道。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高清監(jiān)控攝像系統(tǒng)全面覆蓋整個橋段、防換卡軟件已全面升級,可應對換卡、墊鋼板、使用千斤頂、沖卡等各種偷漏費行為。
在南京長江第三大橋行駛過程中,如發(fā)生車輛拋錨等事故,及時撥打監(jiān)控中心電話等待救援。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高速公路限速標志標明,本路段最高限速為100千米/小時,最低限速為60千米/小時。
截至2018年2月8日,南京長江三橋的日均車流量已突破6萬輛。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位于南京長江大橋上游約19千米處的大勝關,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下游約1.55千米處,距長江入海口約350千米,橫跨長江兩岸,北岸起點為浦口區(qū)境內(nèi)的寧合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42)張店互通,往北接寧淮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25)和寧合高速公路;南岸終點為雨花臺區(qū)境內(nèi)的繞城公路劉村互通,往東接南京繞城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250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中國國家“十五”期間建設項目,也是江蘇省五個戰(zhàn)略性過江通道之一,是在南京大發(fā)展背景下,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南京大交通格局的一個新成果,同時也是呼應江蘇省沿江大開發(fā),作為沿江先導工程的一個成果。南京長江三橋因為是上海至成都國道主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情況應該先于南京長江二橋建設,但考慮到八卦洲開發(fā)需要,二橋提前到三橋前面建設,不過南京長江三橋在南京長江二橋建設初期就已經(jīng)開始前期規(guī)劃。
1997年12月5日,南京市政府向有關方面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建設南京長江三橋符合南京市總體規(guī)劃,能夠進一步帶動南京市南部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建設南京長江三橋,是完善國道、省道干線公路網(wǎng)建設及滿足過江交通的需要?!边@份報告分析了建設三橋的有利條件,提出了籌備工作的具體建議。
1998年,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前期工作開始啟動,當時尚在參與南京長江二橋建設的工程師們一邊建二橋,一邊做三橋規(guī)劃。
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批復三橋初步設計,同年國家環(huán)??偩峙鷱腿龢蚬こ汰h(huán)境影響報告。
200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批準南京長江三橋立項;同年11月,南京長江三橋建設指揮部成立,南京市副市長戴永寧和南京市副秘書長魏竹琴先后擔任三橋建設總指揮長;同年12月24日,南京長江三橋奠基。
2003年3月10日到11日,包括陳新院士在內(nèi)的中國橋梁、港航專家19人,在南京東郊賓館對三橋深水基礎關鍵技術方案進行論證;同年7月,南京長江三橋建設指揮部召開了五天會議,專門研究鋼塔的制造、安裝等施工技術和工藝;同年8月29日,南京長江三橋的啞鈴型鋼套箱浮運就位,南京長江三橋主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2004年6月,南京長江三橋實現(xiàn)承臺出水。
2005年5月,南京長江三橋主橋提前合龍;同年8月,南京長江三橋主體完工;同年9月,南京長江三橋整體完工;同年10月7日,南京長江三橋正式通車。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主橋為雙塔雙索面鋼塔鋼箱梁斜拉橋,是中國較早的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上較早的弧線形鋼塔斜拉橋,其弧線形鋼塔設計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增強建筑美感的特點。橋面以下塔柱和下橫粱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面以上部分為鋼結構,全線共設四座互通立交,由南向北分別為劉村互通、天后村互通、高旺互通和張店互通。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全長約14.89千米,其中跨江大橋長4.744千米,主橋主跨648米,索塔高215米,橋梁跨徑布置為1288米(63+257+648+257+63米),橋及連接線全長約15.6千米,南引橋長680米,北引橋長2780米。南岸接線長3.083千米,北岸接線長7.773千米。全線按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100千米/小時,橋梁標準寬度32.0米,設計洪水頻率1/300,最高通航水位8.71米;設計荷載汽車—超20級、掛車—120,設計風速100年一遇10米高處、10分鐘平均風速31.7米/秒,設計地震烈度Ⅶ度,索塔設計船舶撞擊力順橋向13500千牛頓,橫橋向27000千牛頓。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成前中國沒有任何鋼塔橋設計、施工的經(jīng)驗可借鑒,鋼塔橋的科技含量高、建設難度大。南京長江三橋索塔高215米,相當于兩座金陵飯店的高度,采用鋼砼塔身設計,下橫梁以下部分為砼塔身,以上部分為鋼塔身。加工工藝要求高、吊裝難度大、中國國內(nèi)沒有成熟經(jīng)驗可循是鋼塔施工的突出特點和難點。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的南主墩剛好位于長江主弘,在洪水期這里的水深達到50米左右,而中國國內(nèi)橋墩基礎處最大水深只有30多米,建設難度極高,更要在一個枯水期完成承臺澆筑,工期要求更高。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周期中有兩大節(jié)點,一是在2004年枯水期實現(xiàn)承臺出水,二是2005年臺風來臨前完成主橋合龍。這對橋塔的施工提出更高更快的要求,而鋼塔橋在中國是第一次建設,不僅要質量、而且要速度,國外的橋梁專家均預言這一設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2008年1月,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其“特大跨徑橋梁鋼塔和深水基礎設計施工創(chuàng)新技術研究”獲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7年,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007年7月,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獲第24屆國際橋梁會議(IBC)年度大獎——“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獎,這是該獎項自設立以來首次授予中國橋梁工程。
2008年3月,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獲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2009年,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獲2009度中國國家優(yōu)質工程獎金質獎。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江蘇省2010年要完成的五個戰(zhàn)略性過江通道之一,是南京市“富民強市,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先導工程,也是實施沿江開發(fā)戰(zhàn)略的重要跨江工程。南京長江三橋的建成對于完善中國東部地區(qū)大交通格局,帶動南京江南、江北新區(qū)發(fā)展,呼應沿江開發(fā)戰(zhàn)略,促進南京都市圈發(fā)展和長三角一體化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南京大外環(huán)的交通格局,解決南京市的過境交通問題,與南京長江二橋、繞城公路、浦珠公路及寧六公路形成南京內(nèi)環(huán)快速通道,并與寧淮高速、繞越高速和南京長江四橋形成南京外環(huán)快速通道;把寧滬高速、寧合高速、寧通高速、寧杭高速、寧淮高速、寧蚌高速、寧馬高速連成一體。同時,也改善南京及周邊地區(qū)的投資環(huán)境,進一步提升南京的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南京作為長江中下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推進南京的城市化建設步伐。同時呼應沿江開發(fā)戰(zhàn)略,對促進南京都市圈共同繁榮和長三角一體化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浪新聞、人民網(wǎng) 、中國新聞網(wǎng) 評)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成之前的中國沒有一座鋼塔橋,世界上的鋼塔橋80%集中在日本。鋼塔橋可以縮短建設工期,減輕橋梁自重,提高結構抗震性能,增加結構安全度。南京長江三橋不僅為中國橋梁史保留了建設經(jīng)驗,其設備的運用也提升了中國橋梁施工設備的新水平。為了保證三橋鋼塔吊裝,三橋建設指揮部專門請生產(chǎn)塔吊的法國波坦公司為南京長江三橋量身定造兩臺特大型塔式起重機,身高252米,是世界較高的塔吊。這個參與建設南京長江三橋的吊塔后來被蘇通大橋使用,使蘇通大橋300多米高塔的建設難度大大降低。此外,南京長江三橋在長江的一個枯水期里完成基礎施工,創(chuàng)造了長江水下基礎施工水位最深、工期最少的雙項新紀錄。(新浪新聞 評)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沒有用政府一分錢,是江蘇省重大基礎工程項目實現(xiàn)政府“0”投入的較早項目。這與南京長江三橋在建設初期提出要“融資取得新成果”的目標是一致的。南京長江三橋的總投資是30.9億元,建設時剛好是南京城建快速發(fā)展的時候,于是采用增資擴股這一新型的市場運作模式。2004年,南京長江三橋順利完成增資擴股后,按照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成立一個股份公司——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有限責任公司,用市場化的方式,多方籌措建橋資金。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指揮部則具體負責工程建設。2007年交由股份公司經(jīng)營管理,到了規(guī)定收費年限后,再交還給南京市政府。南京長江三橋增資擴股后,將當初政府注冊成立南京長江三橋有限公司的4100萬資金又還給了政府,真正實現(xiàn)了政府“0”投入。(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