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街位于海淀區(qū)中東部,向北經(jīng)頤和園路到達北大西門和頤和園,向南經(jīng)萬泉河路到人大西門和萬泉莊,東邊是海淀鎮(zhèn)中關(guān)村,西邊是稻香園小區(qū)。
蘇州街全長1000米,寬14米,瀝青路面。地鐵10號線上的蘇州街站,因位于京西著名的商業(yè)街——蘇州街南段而得名。
北京市地震局站:26路, 302路, 374路, 394路, 528路, 運通110線, 運通114線, 運通118線;
海淀橋西站:374路, 528路, 634路, 740內(nèi), 740外,740外環(huán), 913路, 982路, 983路, 運通113線;
海淀南路站:304路, 307路, 386路, 611路, 630路,671路, 944路, 運通109線;
地鐵10號線蘇州街站;地鐵4號線中關(guān)村站;
這條古老的街道南起紫竹院西側(cè)的萬壽寺,北至海淀鎮(zhèn)西側(cè),至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視,其母也隨之前往?;侍髸r年已六旬,是第一次去江南,大開眼界,回宮后仍念及江南的秀麗景色。《嘯亭雜錄》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以為圣母祝賀七十大壽為由,仿照江南的街景,從萬壽寺開始一直往北到海淀鎮(zhèn)、暢春園沿線,大興土木,建成了一條長達數(shù)里的蘇式“商業(yè)街”,得名“買賣街”,俗稱“蘇州街”。街長三里,肆宇櫛比,錯落有致。五步一樂亭,十步一劇臺,各種商店都仿照蘇州樣式,并從姑蘇城里選派商人在此經(jīng)營,喧鬧的街景商鋪、熙熙喃喃的吳儂軟語,使人真好像置身于繁華的蘇州街頭。老太后每當(dāng)想起江南的景色,就到此游賞,很是歡欣。在祝壽期間,從紫禁城西華門到暢春園大宮門一路設(shè)置點景建筑、戲臺、經(jīng)棚。為慈禧太后所羨慕,在其60大壽期間想模仿。此后,歷代皇太后太后乘轎出西直門,在綺紅堂大船塢或樂善園上船,在長河上岸后,進萬壽寺行宮小憩片刻后,經(jīng)蘇州街進海淀鎮(zhèn),前往暢春園。
嘉慶五年(1800年),嫌其街靡費擾民,乃罷除之。嘉慶末年,因順天府尹蔣之照所請,每屆萬壽寺廟會之期,許多鄉(xiāng)民在蘇州街自由設(shè)市,由禁地逐漸變成公共市場。
直至咸豐二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了暢春園和海淀鎮(zhèn)后廢棄,以后便逐步地只有其名而無其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