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清河坊高銀街祠堂巷42號。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謙案昭雪,故宅改建為憐忠祠,以資紀(jì)念?,F(xiàn)故居已照原貌修繕一新,陳列于謙生平事跡,尚留旗桿石、造像碑等遺物。故居免費(fèi)向公眾開放。于謙杭州故居(另有于謙北京故居即北京于謙祠參見百科該詞條)位于清河坊高銀街祠堂巷42號,距離西湖僅一公里。
故居一進(jìn)有井一口,一面靠墻,三面由石欄桿圍住。當(dāng)年于謙在這里汲水,井圈內(nèi)壁繩痕還在。井邊有一間十余平方米的起居室,于謙在這里起居,在井邊洗漱后開始一天的晨讀。主建筑“忠肅堂”,原是故居的廳堂,陳設(shè)簡單,一眼望得到底,一如于謙清白的一生。“忠肅堂”門廊的一副對聯(lián):“吟石灰、贊石灰,一生清白勝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擊意社稷”。
忠肅堂后面是個(gè)小園,一池方塘,兩個(gè)小亭,靜穆得仿佛能聽到池中的天光云影。一碑、一井、一室、一堂、一池、兩小亭,一眼盡收。
乘坐8路、60路、195路、208路(夜間線)、216路(夜間線),高銀街東口站下沿高銀街或河坊街走至祠堂巷拐彎向北至盡頭即到。
于謙,杭州人,15歲考中秀才,16歲起就讀于吳山三茅觀,寫下了有名的《石灰吟》,這詩成為他一生為人的寫照。因于謙少年上吳山讀書,至今吳山上尚有“于街”之稱。明成化二年(1466),于謙案昭雪,故宅改建為憐忠祠,以資紀(jì)念,巷亦名祠堂巷。如今,故居的忠肅堂、思賢庭、古井已照原貌修繕一新,陳列于謙生平事跡,原有的旗桿石、造像碑等遺物,亦一并展出。于謙故居占地不大,進(jìn)門便可看見影壁上刻者于謙的名詩《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