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峽地處甘肅省張掖市、酒泉市和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交界之地,位于甘肅省高臺縣城西北60公里處的羅城鄉(xiāng)天城村。峽口周圍山嶺重疊,壁立千仞,飛鳥難渡,黑水中分,僅此一線。漢晉時期從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龍城的古道便由此穿過,正處于甘(甘州今張掖)、肅(肅州今酒泉)、蒙(今內(nèi)蒙古)三方交界,而且左右山崖如刀削斧劈,十分險峻,自古有“天城鎖鑰”之美譽,在抗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入侵中發(fā)揮了天險要隘的戰(zhàn)略作用,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鎮(zhèn)夷”,建國后方改為“正義峽”。
相傳,古時峽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將其劈成兩半,峽口豁然開朗,山崖上至今還留有當(dāng)年的遺跡———神禹斧痕。
峽口兩山對峙,絕壁千仞,如斧劈刀削一般,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石峽。黑河水隨地勢滔滔流入石峽,蜿蜒曲折穿越百里峽谷,前后分作三段,素有“黑河小三峽”之美稱。河水穿過三峽后,日夜不息奔向額濟納旗茫茫的大沙漠。這就是《禹貢》記載的“導(dǎo)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