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臺位于山東諸城市內(nèi),為北宋熙寧八年(1075)蘇軾任密州(治所在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建。當(dāng)時諸城西北墻上有“廢臺”,蘇軾“增葺之”而成,“日與其僚,覽其山川而樂之?!逼涞芴K轍依據(jù)《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并作《超然臺賦》予以贊詠。超然,即超脫塵世、樂天知命的意思,后引發(fā)蘇軾《超然臺記》橫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
當(dāng)時諸城西北墻上有“廢臺”,蘇軾“增葺之”而成,“日與其僚,覽其山川而樂之?!逼涞芴K轍依據(jù)《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并作《超然臺賦》予以贊詠。超然,即超脫塵世、樂天知命的意思,后引發(fā)蘇軾《超然臺記》橫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有人評曰:“若無子由明兄意,神州那得超然臺。優(yōu)游物外迪心智,諸城至今尋舊臺”。蘇軾政務(wù)之余,或遠(yuǎn)眺名勝古跡,或撫琴抒發(fā)情懷。千古絕唱《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即是在此臺上一氣呵成的。
超然臺自蘇軾之后,歷經(jīng)朝代變更與兵荒馬亂,在如此久遠(yuǎn)的歷史長河中,歷代賢達(dá)人士曾多次維修。史料記載,元代重修兩次:1322年密州同知庚伯麟修超然臺、蘇公祠;1338年密州達(dá)魯花赤真閭修超然臺,并留刻石于臺上。
明代重修五次:1393年由千戶所修;1455年由知縣黃武修超然臺并增修慕賢亭;1522年知縣張瑤奉命遷真武神于北極臺,超然臺專祀蘇東坡;1579年知縣李觀光修蘇公祠;1591年知縣寧嘉猷修蘇公祠。
清代重修七次:1690年知縣馬修超然臺及蘇公祠;1721年知縣羅廷璋增修超然臺、蘇公祠;1759年知縣張師赤修超然臺及蘇公祠;1829年修超然臺及蘇公祠;1836年知縣汪封渭修超然臺及蘇公祠;1852年知縣王廷榮修超然臺及蘇公祠;1889年修超然臺及蘇公祠。民國時期修臺二次:1919年縣知事尹祚章修臺;1924年混城旅長畢庶澄修臺。
關(guān)于臺上石刻,也歷經(jīng)滄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jì),有修臺記、賦、跋、詩、像、竹等石刻50余方,不過多有遺失與復(fù)刻。隨著朝代的變更和混戰(zhàn),超然臺石刻受到了極大損壞,首先是臺前“超然臺”三個大字被人挖走,直到元代由中議大夫王 C用柳體書寫徑尺的“超然臺”三個大字,刻石嵌于原處;其次是臺上的諸多石刻,也在元代以前遺失殆盡。此后,后人復(fù)刻《超然臺記》《超然臺賦》,及《重修超然臺記》《專祀蘇東坡先生記》《雪夜書北臺壁》等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