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潛中學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杭州市天目山麓於潛鎮(zhèn)潛陽路28號,其前身為於潛縣立簡易師范學校,創(chuàng)建于1945年9月。該校目前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堅持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端正辦學指導思想,堅持教育、教學改革。學校堅持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30多年來,一直堅持學雷鋒,《學雷鋒、創(chuàng)三好的條件》已修改12稿。良好的學風、校風正在形成,教育質量逐年穩(wěn)步提高。1984年開始實行獎學金制度。1985年建立了教代會制度,同年10月召開了首屆教代會。1993年為加強教育、教學管理,開始設立年級組。1994年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全面負責、黨支部起監(jiān)督保證作用、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新的學校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目標循環(huán)責任制》、《工作條例》、《獎勵條例》、《育人守則》等制度,走科學管理道路,向管理、科研要質量,爭創(chuàng)農村優(yōu)良中學。1996年下半年,學校申報省三級重點中學,1997年12月15日至18日由省教委督導處與杭州市教委督導詐組成的驗收組來校驗收,已順利通過。1998年3月19日省教委正式發(fā)文公布,并授予銅牌。學校已從一所農村普通中學躋身全省百所重點中學之列。2003年4月學校順利通過了省教育廳督導處的督導評估,成為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
自2000年始,學校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學校領導審時度勢,決定實施校園整體改造,邀請了省市設計院制訂了校園規(guī)劃方案,2001年建成餐廳、教學樓,2002年建成了女生公寓、教師公寓,同年學校收到了天松集團捐贈的價值100多萬元的土地和房產,同時開始了校園東部的改造,2003年建成了行政科技大樓和400米標準田徑場和水泥球場,2004年體育館完工,并完成了校門遷建工作,同時完成了校園道路澆筑和綠化工程,到2004年4月投資4000多萬元的校園整體改造全部完工。學校教學設施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學校投入250多萬元建成了校園網,并在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新了微機房的電腦及網絡設備,有標準實驗室9個(物理4個,化學3個,生物2個)。
於潛中學的前身為於潛縣立簡易師范學校,創(chuàng)建于1945年9月??谷諔?zhàn)爭期間,1940年8月十縣聯(lián)辦的浙江省立浙西第一臨時師范學校設于於潛縣觀山??谷諔?zhàn)爭勝利,1945年9月該校遷至嘉興平湖。於潛縣立簡易師范學校就是利用“浙西一師”的校舍等教育教學設施創(chuàng)辦起來的,校長董燊。
“於潛簡師”學制三年,每年春秋各招一個班,前后共招6個班,畢業(yè)學生206人,解放后,畢業(yè)生中多數(shù)從教,也有的從政,成為各條戰(zhàn)線的領導骨干力量。1948年秋,停招簡師生,改招初中生。1949年5月,於潛解放。8月,學校遷至城內鎮(zhèn)廓頭,與附屬小學——原潛州中心小學分處孔廟兩側,后來小學遷走。9月,由縣長梁震委托顧兆周接管,學校更名為浙江省於潛縣立初級中學,先后以顧兆周、程希文為臨時負責人。
學校初創(chuàng)時期,規(guī)模很小,設備簡陋,校舍總面積為1075.58平方米,大部分為孔廟的殿閣等改用。操場設在小山岡上,僅2400平方米,辟一個籃球場和100米跑道。圖書、儀器幾乎沒有。1949年下半年,全校只有6個教學班,其中“簡師”留下的簡師生3個班、初中生1個班。
1950年4月,學校行政領導實行主委制,由方慰農任主委。為加強學校領導,1950年12月由於潛縣縣長梁震兼任主委,程冰清任副主委。1952年開始設團專職干部,成立團總支,由趙關炎任團總支書記,趙治培任副書記。1953年實行校長制,由縣長孟澤五兼任校長,先后委派黨員方政方、常華庭擔任專職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同年2月開始建立學校黨支部,并由主持學校工作的專職副校長方政方兼任首任學校黨支部書記。隨著國家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學校也迅速得到發(fā)展。1956年學校有10個教學班,學生由解放初的不足200人增至492人,教職工由解放初的17人增至42人。同年10月,本校教師梁楚生被提拔為副校長。
1957年5月於潛縣委調俞松壽來校任校長兼支部書記。同年下半年,學校試辦農業(yè)高中兩個班,一年后即停辦。1958年秋,招收普通高中和躍進高中各一班,同時招收了兩個工業(yè)高中班。“工高班”亦于一年后停辦。從1958年開始,學校由初級中學發(fā)展為完全中學,學校改名為浙江省於潛中學。其時,學校大辦農場,農業(yè)基地有水田142畝、山50畝,第一年就收獲稻谷57000余斤。1959年於潛縣并入昌化縣,學校更名為昌化縣第二中學。1960年初,俞松壽調離,葉碧野調入任專職支部書記。1961年昌化縣并入臨安縣,學校改名為臨安縣於潛中學。至“文革”前夕,學校已發(fā)展為高中3個班、初中9個班,校舍擴展到4892.89平方米,操場已擴展至11400平方米,圖書室、儀器室已建立,并初具規(guī)模。
1966年5月底,學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沖擊,開始了十年動亂。學生“停課鬧革命”,初、高中停止招生,學校領導與10多名教師遭受迫害,黨、團組織癱瘓,給學校各方面工作造成了極大的損失。1968年8月,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領導“斗、批、改”。1969年1月,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葉碧野任主任。1968年秋恢復初中招生,1971年春恢復高中招生,學生推薦入學。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以后,特別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學校獲得新生,為學校的發(fā)展開辟美好的前景。
1978年4月恢復校長制,縣委任命葉碧野任校長兼支部書記,陳善徹、張遵文任副校長。同年9月,縣委任命嚴正任教導主任,羅桂余為副教導主任,蘇錫侯為副總務主任,行政領導班子配備比較齊全,學校被定為全縣三所重點完中之一。1979年5月葉碧野調離,調入葉明華任支部書記。1980年4月,陳善徹被任命為校長兼支部副書記。1980年5月葉明華病故。
1984年5月機構改革,縣委任命陳善徹任支部書記,羅桂余任校長。同年11月,嚴正調縣政協(xié)任副主席,教導主任由沈信友接任。1985年9月,陳善徹退居二線,支部書記由羅桂余擔任,調入俞岳龍任校長,詹樟松任副校長。1992年8月,俞岳龍調離,調入褚林森繼任校長。1996年8月,教導處實行體制改革,分設為政教處與教務處。政教處分別由郭惠振、方曉玲擔任正、副主任。教務處分別由單偉強、沈堅東擔任正、副主任。同年下半年,臨安市首次實行“雙推”、“雙考”,選拔副局級領導干部,學校校長褚林森被選拔為臨安市教委副主任。1997年8月,詹樟松被任命為校長兼支部書記,樓國富任副校長,羅桂余因即將退休而離任。1998年8月沈堅東被任命為副校長,祝謀斌被任命為教科室主任兼教務處副主任。
2000年7月沈堅東被任命為校長,詹樟松任黨支部書記,方曉玲、張鋼農任副校長,分別分管德育和教學工作。2003年8月張鋼農調市教研室。2003年8月黃大明、金文明被任命為副校長,分別分管后勤和教學工作。
1978年以來,學校規(guī)模逐漸擴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師待遇顯著提高。1985學年至1987學年,全校初、高中共21個教學班,學生逾千人。1988年下半年停止初中招生,學校發(fā)展為高級中學,辦學規(guī)模為18個班。至1999年校舍建筑總面積21749平方米,比初創(chuàng)時擴大20倍多。建造了實驗樓、教學樓、圖書樓、學生公寓。泮池及泮池橋已整修一新,,實驗樓與教學樓前均辟有花壇,綠草如茵,四季花卉,爭奇斗妍,學校正向花園式的校園環(huán)境而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