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诙宋?;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6.5~7.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強,第IV或V棘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棘強大,軟條數11;胸鰭中長,長于腹鰭;尾鰭叉形。體呈銀灰色,腹面顏色較淡,體側有許多淡青色縱帶,其數目和鱗列相當。腹鰭和臀鰭顏色略黃;尾鰭上下葉末端尖,大部為深灰色,僅下緣鮮黃色。
1.習性:在 朝鮮、日本、及菲律賓,我國黃海、東海和南海分布。為淺海沿岸底層魚類。平時分散棲息于淺海。
2.食性:雜食性,攝食雙殼類、蝦、蟹、蝦蛄、藤壺和海藻。
3.生長:體長一般為250mm,體重0.25~0.5kg,大的可達1~2kg。
4.繁殖:生殖期為2~4月,2齡魚懷卵量為15萬粒左右。浮性卵,油球1個。
5.洄游:移動不大,常棲息于淺海和港灣巖礁處。
般以船釣、延繩釣、一支釣或底拖網等方式捕獲,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的烹調方法。
我國鯛科魚類的增養(yǎng)殖發(fā)展較快,人工育苗正大規(guī)模推開。早在 1974~1979年廈門水產學院就進行真鯛、平鯛、黃鰭鯛及二長棘鯛等的養(yǎng)殖試驗,通過這幾年的成功試養(yǎng),真鯛、平鯛生長較快。黃鰭鯛次之,二長棘鯛生長最慢,而且掙食很兇。鯛科魚類在我國除進行網箱養(yǎng)殖外,還進行室內外水泥池及室外土池養(yǎng)殖,除了進行海水養(yǎng)殖外,還可進行低鹽度地區(qū)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