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古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開發(fā)價值。揚州市園林局下一步的發(fā)展目標,是在公園現(xiàn)有基礎上擴征土地180畝,使整個公園規(guī)模達到300畝,以充分挖掘古竹西旅游資源,再現(xiàn)禪智寺繁華勝跡。具體地說建設好三大塊:
再現(xiàn)唐宋古竹西八景
即月明橋、昆丘臺、竹西亭、呂祖照面池、三絕碑、蘇詩石刻、芍藥圃和蜀井第一泉,以及乾隆皇帝三住的竹西精舍等景點。
建“錦秀蜀岡”微宿景區(qū)
揚州蜀岡集唐、宋、元、明、清各代景點多達上百處,除大明寺、觀音禪院尚保存外,其余已湮沒無聞,其中有三十余處再現(xiàn)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比如鑒真和尚出家處的大云寺、還有山光寺、建隆寺、香阜寺、邗上農(nóng)桑、邗溝大王廟、華倫廟、北來寺以及華表等。以上景點幸有圖文存在,再現(xiàn)起來比較容易。
建興現(xiàn)代文明的文化娛樂景區(qū)
包括建大型兒童游樂場;建野炊天地;建臺商文化娛樂活動中心,集會議、旅游、休閑三位一體,實行吃住行游樂購物一條龍配套,有車隊、游船、垂釣、旅行社等設施,充分體現(xiàn)綜合服務功能。
此外建成兩個基地:農(nóng)業(yè)文化教育基地和田園式休閑基地;做足“水”文章,恢復古禪智碼頭,開辟古運河和邗溝水上游覽線,使之西與平山堂、瘦西湖,東與茱萸灣,北與邵伯湖,南與“春江花月夜”景區(qū)連網(wǎng),讓“竹西佳處”呈現(xiàn)“山色蔥籠水接天”的妙境;廣植楊柳、竹子和芍藥、瓊花,做足皇帝文章和休閑手筆。
竹西公園經(jīng)過十年建設己初具規(guī)模,又完成了管理體制改革,引進外資,擴大合資合作方式將更加靈活。揚州市政府宣布:熱忱歡迎港臺同胞考察洽談,共同開發(fā)揚州這塊文化好地方、千年勝跡,在揚州旅游大開發(fā)上開辟出新的光明途徑。
火車站乘坐26路到人民大廈(中醫(yī)院)/石塔寺/西門換乘30路到竹西公園;
汽車西站南乘坐88路→27路到竹西公園;
汽車東站乘坐25路/58路到大王廟(化工學校)/梅花山莊/五臺山大橋換乘30路到竹西公園;
城北客運總站乘坐25路到大王廟(化工學校)/梅花山莊/五臺山大橋換乘30路到竹西公園。
竹西公園位于揚州古運河畔,1989年在古竹西寺遺址上興建、占地130畝,取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命名。竹西寺原名上方禪智寺,早初為皇帝行宮。后隋煬帝舍宮為寺,據(jù)今為1412年。雖然它晚大明寺136年,但因為盛傳的故事以及“竹西八景”,它在唐宋時代其名聲一直先于大明寺。截止太平天國前,揚州寺觀園體,以文學藝術盛稱海內(nèi)外者,數(shù)上方禪智寺,即竹西守為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