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wèi)作為黃河上的一個自流灌溉市,其獨特的地理區(qū)位應承載并演繹大河文明的脈絡。本次規(guī)劃借用“大河之舞”彰顯世界文明發(fā)源地之一的黃河文明的獨特內涵,將黃河的景觀功能和城市功能與人類親水的天性相結合,通過融合、吸納、沉淀河流及城市文明成果,形成中衛(wèi)市“沙漠之魅、大河之舞、絲路之魂、黨項之根、生態(tài)之秀、城市之美”的獨特集群景觀。
三個主題
絲綢之路風情帶、大河之舞休憩綜合帶、城市休閑綜合帶。其間規(guī)劃了一條內河景觀水系銜接絲綢之路風情帶和大河之舞休憩綜合帶,將黃河、應理湖、香山湖、黃河濕地公園四大片區(qū)水域連為一體,并設計了一處城市標志性建筑群落——黃河宮。2012年計劃建設黃河宮、水下景觀通道、三面佛等景觀節(jié)點以及河岸護坡砌筑、沿河綠地景觀等工程項目。
黃河宮
采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寓意,凝練水滴造型形成雕塑建筑形態(tài),構建一座36.9米高的具有文化概念的城市新景點,水滴建筑體內沿內壁設人行觀景坡道,中間設觀光電梯和觀光平臺(高21米,平臺面積80余平方米)。水滴主體下建設圓形地下展示宮,直徑64米、室內凈高8.3米,主體功能為黃河文化展示、收藏和黃河水景觀賞。展示宮室內地面低于黃河豐水期水位3.2米,高于枯水期水位0.6米,臨黃河水觀景窗采用建筑級透明亞克力板(觀景窗長75米,高2.6米,厚0.22米),展示宮內設置坡道,不同季節(jié)可觀賞不同視線黃河水面景觀,可體驗到俯視、仰視、平視黃河水的奇特感受。展示宮頂面使用多媒體玻璃材料,內裝LED變換燈光,設計有10級圓形跌水面,每一級跌水高差0.03米,跌水由外向水滴圓心匯集,形成跌水漣漪。
水下景觀通道
連通香山湖公園與“大河之舞”主題文化公園的水域,消除濱河大道對南北兩岸水域的阻隔,實現(xiàn)兩大湖區(qū)的連接。在原濱河大道修建長83米的上下兩層通道,上層為人行景觀通道(凈高4.8米,寬12米),下層為車行道(凈高4.8米,寬8米),通道兩側引道各長233.5米。人行通道頂部采用弧形透明亞克力板(每一塊亞克力板長9米,寬3米,厚0.16米),香山湖夏季(豐水期)水位距板頂1.2米,冬季(枯水期)水位距板頂0.5米。置身于人行景觀通道可感受到“人在底下走,魚在頂上游,一縷陽光斜射過玻璃變成七色彩虹”的獨特體驗,成為國內外的玻璃景觀走廊和中衛(wèi)又一標志性的景觀吸引點。
三面佛
借鑒無錫靈山大佛成功的投資經(jīng)營策略,以民間投資形式在現(xiàn)有福星寺東側130米處公園湖水中建設三面佛像,佛像高20米、基座直徑18.4米,沿佛像三個面分別設供四方游客祈福的親水平臺。
目前,黃河宮、水下景觀通道、三面佛、景觀綠化及防洪砌護工程已開工建設,計劃年內建成使用。
“大河之舞”主題文化公園位于中衛(wèi)市城市新區(qū)南部,規(guī)劃范圍北承濱河大道,南臨黃河北岸,東至沙坡頭區(qū)柔遠鎮(zhèn)莫樓路,西接沙坡頭水利樞紐大壩,沿黃河北岸總長22.5公里,總規(guī)劃面積約6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