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Helen Lazareff女士在法國成功創(chuàng)刊了第一本《ELLE》雜志。截至2003年,《ELLE》雜志在6大洲已發(fā)展為35個版本。除此之外,ELLE還擁有幾個分支品牌,如ELLE Décor雜志(18個版本),ELLE Girl雜志(5個版本),ELLE Cuisine雜志(5個版本)。1987年,法國的樺榭菲力柏契在香港創(chuàng)辦中文版《ELLE》。1988年,法國樺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團與上海譯文出版社版權合作,出版了《世界時裝之苑ELLE》,第一次把“時裝”和“時尚”的概念帶給中國讀者。1991年在臺灣創(chuàng)辦《ELLE她》。截至2011年,《ELLE》在世界各地共有43個版本。
2011年,法國樺榭集團隸屬的拉加代爾集團與赫斯特集團達成協(xié)議,向其轉讓《ELLE》雜志的國際出版權,所有權仍然歸拉加代爾公司所有。拉加代爾媒體集團授權赫斯特在14個國家發(fā)行《ELLE》雜志(對應15個版本) 。
拉加代爾媒體集團授權赫斯特在14個國家發(fā)行《Elle》雜志(對應15個版本),并在27個國家擁有21個合作伙伴(對應27個版本)。包括:阿根廷、比利時(法蘭徳斯和法國版本)、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荷蘭、中國香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中東地區(qū)、挪威、波蘭、葡萄牙、魁北克、羅馬、俄羅斯、塞爾維亞、新加坡、斯洛文尼亞、南非、西班牙、瑞典、中國臺灣、泰國、土耳其、英國、烏克蘭、美國和越南。
《ELLE》是一本專注于時尚、美容、生活品味的女性雜志。 法國1945年創(chuàng)刊,國際版本達70份的驚人擴充能力,代表著法國樺榭集團的最強實力。相對于VOGUE與Bazaar的較年輕作風,以及貼近時下年輕女性的時尚需求,加上“女性都向年輕看齊”的心理暗合自然法則,《ELLE》全球開花的經(jīng)濟效益策略正日見其影響力。 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努力,《ELLE》已成為一個著名的時尚品牌。
《ELLE》雜志在世界各地月銷量為5百萬本,并且早在1985年就超過法國的界限成為領導世界時尚的雜志。
Helene Lazareff的最初目標是創(chuàng)造一個主要是時裝、美容和生活的女性周刊,提供一個時代,前瞻性的、可供選擇的潮流出版物,讓《ELLE》雜志成為新的、有希望的、有前途的時裝產(chǎn)業(yè)。
《ELLE》已經(jīng)超出時尚雜志的范疇,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時尚品牌。全球超過150 個版權商和250產(chǎn)品種類。它代表女性——自信的、有活力的、有魄力的、活潑的、好奇的、有魅力的、自由的形象。通過對時尚流行趨勢的精確分析、傳播、選擇,《ELLE》不僅擁有全世界的時尚讀者,更在產(chǎn)品形象上形成獨一無二的風格。ELLE通過對時尚流行趨勢的精確分析、傳播、選擇,擁有全世界的時尚讀者,在產(chǎn)品形象上形成獨一無二的風格 。
2005年11月21日,《ELLE》慶祝創(chuàng)刊60周年,選出了60名女性偶像,分別代表雜志成立后的6個不同年代,她們包括:十幾歲就成名的作家弗朗索瓦·薩岡,20世紀50年代風靡法國的《你好,憂愁》一書的作者;西蒙·德·波伏娃,法國文壇存在主義作家,現(xiàn)代社會女權運動理論奠基人;著名演員、不朽的時尚,奧黛麗·赫本;20世紀60年代法國情色女王、性感女神碧姬·芭杜;法國最著名的女影星凱瑟琳·德諾芙;超級名模艾麗·麥克弗森;烏克蘭前總理尤利亞·季莫申科;美國歌星麥當娜;摩納哥已逝王妃格蕾絲·凱麗;法國最具才華的演員、弗倫奇美術學院首位女院士珍妮·莫露;國際影星尼科爾·基德曼;超級名模凱特·摩絲。
《ELLE》在時尚和美麗的世界中緩和差異、平衡社會潮流,同時自身也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品牌” 。(《世界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