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寺又名麥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占地35萬平方米,位于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是伊斯蘭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國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麥加朝覲禮拜的圣地。
據(jù)《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啟示,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斗,故又稱禁寺。
每年7月為伊斯蘭教的齋戒月,數(shù)以百萬計的穆斯林信徒日前赴圣城麥加朝圣。
禁寺的整個建筑、墻壁、圓頂、臺階、通道都是用潔白大理石鋪砌,驕陽之下光彩奪目,氣勢磅礴。入夜,千百盞水銀燈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晝,顯得格外莊嚴、肅穆。也稱禁寺,世界著名的伊斯蘭教圣寺,位工麥加城中心。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圣殿克爾白(即天房--真主的房子),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來自全世界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覲時,都要圍著天房游轉(zhuǎn)。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爾白,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內(nèi) 三根頂柱昂然挺立,其東北側(cè)裝有兩扇金門,高3米,寬2米,離地約2米,用286公斤赤 金精工鑄成。圣殿又稱天房,終年用從天降下的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簾上用 金銀線繡有經(jīng)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這一傳統(tǒng)已綿延1300多年。天房外東南角一米半 高處的墻上,用銀框鑲嵌著一塊長約30厘米的隕石,即有名的玄石,呈褐色,略帶微紅,相傳它還是易卜拉欣時的遺物。朝覲按逆時針方向游轉(zhuǎn)天房走過此石時,都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天房東面正對黑石處,有個四柱圓頂小閣,圍以方形銅柵欄,閣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下的腳印。
每年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世界各地虔誠的穆斯林都辛勞跋涉,干里迢迢來到麥加大清真寺朝圣,瞻仰這圣地和圣石,履行教義規(guī)定的功課。
克爾白圣殿被稱為伊斯蘭教的第一圣殿,是全世界穆斯林朝覲的中心。圣殿克爾白在禁寺廣場中央。克爾白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又稱天房(真主的房子)。圣殿采用麥加近郊山上的灰色巖石建成,殿高14米多,殿的四角依所朝方向分別稱為伊拉克角、敘利亞角、也門角和黑色角。殿門為金制,位于東北角,高3米,寬2米,離地約2米。殿內(nèi)以大理石鋪地,3根大柱支撐殿頂。殿內(nèi)以大理石鋪地,3根大柱支撐殿頂。圣殿自上而下終年用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簾上用金銀線繡有《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據(jù)說這一傳統(tǒng)自伊斯蘭創(chuàng)始以來已綿延1300多年。圣殿每年都要在回歷7月和國歷12月隆重地洗刷2次,洗刷時,沙特國王也親臨參加,洗刷過的水由參加盛典的各國朝覲者收集起來,盛在一些容器里,贈給知名官員。在天房外東南角1.5米高的墻上,鑲嵌著一塊30厘米長的帶有微紅的褐色隕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稱玄石,穆斯林視為神物。相傳是先知易卜拉欣遺留下來的。
繞玄石而行也是朝覲活動必有的儀式,一批批的朝覲者,匯集成一股人流,按逆時針方向繞克爾白和玄石步行7圈,人流走過此石時,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天房東面,正對著玄石處有個小閣,四柱圓頂,四周圍以方形銅柵欄,傳說閣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有腳印之處。在麥加大清真寺內(nèi),有一眼古井,水深24米,清涼甘甜,被稱為“滲滲泉”,穆斯林視之為圣水,相信泉里有福澤。朝覲者游轉(zhuǎn)天房之后,必來飲此水,祈求吉祥,返回去時還經(jīng)常大瓶小罐的裝上一些圣水帶回家鄉(xiāng),當作珍貴的禮物贈送給親友。
麥加禁寺在二十世紀曾經(jīng)歷過兩次重大擴建﹐第一次是1925年在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執(zhí)政時期﹐第二次是1989年在法赫特國王在位時期﹐麥加禁寺從原來只能容納幾十萬人的小寺院被擴大成可供百萬人禮拜的世界清真寺之冠﹐寺院內(nèi)部面積達三十五萬六千平方米。
2011年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在麥加大清真寺擴建工程主持開工儀式。此次擴建預(yù)計耗資800億里亞爾(約合213億美元),將是這座清真寺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擴建。擴建工程包括新建一座禮拜大廳,完工后,清真寺總面積將從35.6萬平方米擴至81.2萬平方米,將可容納200多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另外,圍繞麥加大清真寺的尖塔將達到11座。
沙特政府于2013年決定將奧斯曼風(fēng)格的廊檐建筑拆除,從16世紀起,這些由許多柱子組成的廊檐建筑充當了禁寺的圍墻,其中一些柱子可追溯到8世紀。沙特政府擴建禁寺是為了使禁寺能夠容納每年都在不斷增長的朝圣者人數(shù)。但是,這一擴建舉措?yún)s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人們認為擴建禁寺會破壞這一圣地的歷史地位,因此,他們對監(jiān)護禁寺的沙特政府大加批判。
麥加(Mecca) 是伊斯蘭教的第一圣地。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qū)一條狹窄的山谷里,面積不到26平方公里,人口約179萬 。
這里四周群山環(huán)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
麥加,在阿拉伯語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達了這里地勢低、氣溫高,飲水困難的特征。
麥加城之所以名震寰宇,是因為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就誕生在這里。穆罕默德在麥加創(chuàng)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于遭到反對和迫害,在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在麥地那決定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麥加,控制了守護克爾白圣殿之權(quán),并廢棄多神教,把圣殿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
麥加城中心的這座大清真寺(又稱禁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總面積35萬平方米,可容72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伊斯蘭教規(guī)規(guī)定信徒的“五功”(念、禮、齋、課、朝)之一是到麥加去朝覲,《古蘭經(jīng)》也載有到麥加天房去履行朝覲的義務(wù)。
“朝覲”是伊斯蘭教信徒所必須履行的宗教義務(wù)之一,它既體現(xiàn)了尊重歷史傳統(tǒng),紀念“先知”的一種宗教儀式,又是一種帶有自發(fā)地促進各國穆斯林間彼此了解和友誼的年會。1000多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fā)達,前往麥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這些年來有70多個國家的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穆斯林紛至沓來,使到朝覲期間的麥加變成了不同種族和民族的世界各國穆斯齊聚的萬花筒般的世界。
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國建立后,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現(xiàn)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麥加舊城稱為“易卜拉欣洼地”的涸河谷。這里集聚著帶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宮殿,狹窄的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鋪,居民的服裝、習(xí)俗還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時代的風(fēng)貌。
從麥加舊城西向吉達方向逶迤的麥加新市區(qū),則是高樓大廈,貫通市區(qū)的寬廣馬路以及廣場上的巨大噴泉,入夜燈火通明,一派現(xiàn)代化城市景色。麥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譽為“諸城之母”。圣地只對穆斯林開放,非穆斯林一律謝絕入內(nèi),連記者也不例外。麥加的其他圣地還有城東20公里的阿拉法特山、穆茲達利法和米納等地,是朝覲者要站山誦經(jīng)、“射石”(驅(qū)邪)活動之地。
麥加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島上各種拜物教的中心,穆罕默德進占此地、清除其他偶像后,乃成為伊斯蘭教最主要的圣地。這里自古也是繁榮的商業(yè)城鎮(zhèn),來自亞非和地中海地區(qū)的商隊匯集于此。居民的主要職業(yè)是接待川流不息的朝覲者。麥加市區(qū)范圍,過去一直局限于“禁寺”的附近,近幾十年來,城市規(guī)模已迅速擴大到近30平方公里,人口也增至近179萬。在麥加西北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航空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和專供機場使用的海水淡化廠。
禁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規(guī)模宏偉,擴建和修葺,特別是沙特時代的擴建,總面積已擴大到18萬平方米,可容納50萬穆斯林同時作禮拜。禁寺有精雕細刻的25道大門和7座高92米的尖塔,有6道小門,24米高的圍墻將門和尖塔連接起來,6座塔聳立在3座主要大門的兩側(cè),另一座塔則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毗鄰。這7座塔環(huán)繞著圣寺,象征著一周的天數(shù),巍峨高聳,是典型的伊斯蘭風(fēng)格。全寺圍墻西北長166米,東南長近170米,東北近110米,西南約111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