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5月29日,約翰·肯尼迪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布魯克萊恩,父親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Sr.)和母親羅斯·菲茨杰拉德·肯尼迪(Rose Fitzgerald Kennedy)于1914年10月結婚,共育有子女9人,4子5女,肯尼迪是次子。
1920年,在三歲生日前三天,患上了惡性猩紅熱。
1922年,在五歲的時候進入愛德華奉獻學校(Edward Devotion School)學習,1922~1924年期間,他在那里學習幼兒園到三年級的課程。
1924年,在七歲的時候和他九歲的哥哥小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Joseph Patrick Kennedy,Jr.)被送入德克斯特學校學習。后來他又被送到位于康涅狄格州瓦林福德(Wallingford)的坎特伯雷寄宿學校繼續(xù)學習、生活。
1930年秋天,約翰·肯尼迪患上了一種無法確診的疾病,后來確診為愛迪生氏癥(Addison's Disease)。
1935年秋季,他請求插班學習普林斯頓大學的課程,但是遭到了該學校的拒絕。后來,他的父親經過努力,安排他于11月初入學。由于疾病纏身,他只堅持到12月就中斷了學習。
1936年7月,約翰·肯尼迪申請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并被順利錄取。在哈佛大學學習期間,他曾兩度到歐洲訪問。
1937年夏季,約翰·肯尼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在法國和英國旅行。探詢羅斯福政府新政下的美國的發(fā)展和歐洲的發(fā)展的情況、納粹德國與法西斯意大利是否使人們擔憂會再次爆發(fā)歐洲戰(zhàn)爭等問題。
1938年7月,大學二年級畢業(yè)后到達倫敦,利用暑假時間在美國大使館工作,并于假期結束后返回美國,參加哈佛大學三年級課程的學習。
1939年春季,再次訪問了倫敦和羅馬等地,并從天主教最高領袖教皇庇護十二世那里領受了圣體。
約翰·肯尼迪的歐洲之行和課程學習的主要成果,是一篇論述英國綏靖政策根源的大學四年級優(yōu)等生論文。他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寫成了長達148頁的論文:《慕尼黑的綏靖政策——英國民主從裁軍政策緩慢轉化為重整軍備政策的必然后果》,《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阿瑟·克羅克幫助他進行了風格方面的修改,并根據溫斯頓·丘吉爾的作品《英國沉睡的時候》推薦了一個標題:《英國為什么沉睡》(Why England Slept)??夏岬蠈懗蛇@篇論文之后,他的父親鼓勵他出版成書,這本書在美國和英國都得到了好評,銷量巨大。
1940年6月,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yè),并獲得了國際關系榮譽學位。9月-12月,肯尼迪到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學習。
1940年秋季,約翰·肯尼迪成為第一批被選定加入美國陸軍的青年。由于他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學習1940~ 1941年的課程,因此他要到學年結束的時候才會被征召。
1941年春季,在體檢時未能被陸軍錄取、然后是海軍的軍官預備役學校錄取。后來通過艾倫·柯克上校(Alan G. Kirk)——柯克曾經是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在美國駐英國大使館里的海軍武官,當時負責華盛頓特區(qū)的海軍情報局(the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ONI)——的幫助,肯尼迪于1941年10月以海軍少尉的身份到海軍情報局外國情報處工作,成為一名情報資料傳遞人員。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他結識了英戈·阿瓦德(Inga Arvad)并開始了一段充滿浪漫的關系。
1942年7月,海軍批準了約翰·肯尼迪的出海請求,安排他到芝加哥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一個分部的海軍學校學習??夏岬系脑竿且笓]一艘魚雷艇(即PT艇,patrol-torpedo)。這一愿望在1943年1月得以實現(xiàn)。他離開訓練工作,受命帶著4艘船前往佛羅里達州的杰克遜維爾,并在那里得到了新的任務,被安排到巴拿馬運河執(zhí)行巡邏任務,由于他不愿意“在戰(zhàn)爭結束前陷在巴拿馬”,便請求調到南太平洋。
1943年3月,約翰·肯尼迪踏上了前往美國和日本正值激烈交戰(zhàn)的所羅門群島的征程。成為PT-109艇(Motor Torpedo Boat PT-109)的艇長。6月,肯尼迪的船被派往新喬治亞東南的拉塞爾群島,7月被派往位于戰(zhàn)區(qū)中部的新喬治亞西部的隆巴里島。8月1日,他的船前往布萊克特海峽參與攔截一個躲過美國驅逐艦攔截的日本船隊。8月2日,約翰·肯尼迪的船參加了攔截一個日本船隊的夜間攻擊任務。在戰(zhàn)斗中,他的PT-109艇被一艘日本驅逐艦撞成兩截后沉沒,船上兩人喪生,11人落水,包括肯尼迪在內的6人抓住了漂在水面上的船殼,并將另外五名幸存者領回到漂浮的魚雷艇殘骸處。船上的工程師嚴重燒傷,因此肯尼迪不得不拽著他以抵御強勁的水流。當日14:00,在漂浮了9個小時之后,魚雷艇殘骸開始下沉,肯尼迪用牙咬著受傷艇員的救生衣帶子,在經過5個小時之后終于游到了一塊60多米寬的小島上。由于該島位于弗格森水道南部,是魚雷艇的常用通道,因此,肯尼迪決定立即出發(fā),以便打信號攔截船只等待救援。當時他已經36個小時沒有休息。由于沒有與任何船只相遇,他只能游回小島。
1943年8月4日,肯尼迪與其他艇員一起游到附近的歐拉薩納島。1943年8月5日,他與另外一名軍官游到克羅斯島。1943年8月6日,艇員們被兩名當?shù)貚u民發(fā)現(xiàn),肯尼迪在椰殼上刻了一段話:“當?shù)厝酥牢恢茫梢砸罚?1人活著,需要小船??夏岬??!蓖袓u民帶到魚雷艇基地所在地倫多瓦島。1943年8月7日,島民帶回一封新西蘭步兵中尉的回信,信中說:“我強烈建議你們跟這些當?shù)厝说轿覀冞@里來,同時,我將用電臺聯(lián)系你們在倫多瓦島的上級,然后落實如何去接你們剩下的艇員。” 1943年8月8日,肯尼迪到達新西蘭人的駐地。在經歷了7天艱苦逃生后,所有艇員在不到24小時里都被送到了倫多瓦島接受治療。
肯尼迪在這一事件中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決心使他成為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新聞人物,并先后獲頒二戰(zhàn)紫心勛章、亞洲-太平洋戰(zhàn)役獎章、二戰(zhàn)勝利紀念章、海軍勛章以及海軍陸戰(zhàn)隊勛章等諸多獎章。后由于身體上面的原因,他于1944年初回到美國就醫(yī),其間在邁阿密魚雷艇基地當教官。2002年5月一個由國家地理學會組織的探險隊在所羅門群島附近海域找到了據說是PT-109艇的殘骸。
1945年3月1日,他的名字上了美國海軍退役人員名單,僅僅幾個月之后,日本就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約翰·肯尼迪進入美國政壇(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哥哥小約瑟夫·肯尼迪在英國戰(zhàn)場上執(zhí)行任務時不幸犧牲,而他哥哥是全家寄予厚望,將來要培養(yǎng)成美國總統(tǒng)的人選。這樣一來,家人都將維護家族名聲的重任寄托在了肯尼迪的身上)。
1946年,他參加了眾議院選舉。在那一年的選舉當中,民主黨的形勢不容樂觀,自1930年以來首次失去了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但肯尼迪的表現(xiàn)卻依然不錯,由于馬薩諸塞州的國會眾議員詹姆士·柯利(James Michael Curley)將出任波士頓市長,在國會中留出了一個空缺,經過努力,肯尼迪在競選中獲得了勝利。
1947~1952年,眾議員
1947年1月,約翰·肯尼迪到華盛頓特區(qū)上任。當時恰逢民主黨經濟狀況發(fā)生重大變化、全國上下開始擔心共產主義威脅的時候,而且哈里·杜魯門總統(tǒng)當時也受到了猛烈的抨擊。在眾議院里,他反對塔夫托·哈特利勞工法(即哈特利提案),發(fā)起國家退伍軍人住房會議。1948年11月他再次當選眾議員。此間,他提出過低房租公共住房和援助公私立學校的議案,建議削減對非洲和近東地區(qū)的浪費性援助。
1952~1960年,參議員
1952年,以"肯尼迪將為馬薩諸塞做的更多"(Kennedy Will Do More For Masschusetts)為口號參加了參議院席位的競選,并戰(zhàn)勝了勢頭強勁的對手亨利·洛奇(Henry Lodge)贏得了一個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席位,在總計2 353 231票中領先洛奇70737票,兩人的得票率為51.5%和48.5%。在成功當選參議員后,約翰·肯尼迪的首要考慮是要建立一個辦公室,以滿足他為之服務的馬薩諸塞州的需要。而肯尼迪將進入參議院視為他獲得更高權力的一個跳板是個不爭的事實。1955年9月,在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心臟病發(fā)作,傳言他不可能競選連任的情況下,肯尼迪計劃獲得1956年副總統(tǒng)候選人的提名,并成為他擔任8年副總統(tǒng)的前奏,然后是1954年競選入主白宮,而到那時,他剛剛37歲。
但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田納西州的參議員埃斯蒂斯·基福弗(Estes Kefauver)獲得了副總統(tǒng)候選人的黨內提名。競爭提名失敗后,肯尼迪于1956年~1957年間制訂了一項戰(zhàn)略,以照顧到民主黨在民權問題上的各個派別,在1956年,圍繞陪審團庭審修正案(Jury Trial Amendment)的爭論引起了相當?shù)年P注,而肯尼迪投票表示支持陪審團庭審。
1953年9月12日,約翰·肯尼迪與杰奎琳·李·布維爾(Jacqueline Lee Bouvier)在羅德島州結婚,他們的結合被描寫為“年度名人婚姻”。從1953年7月開始,他的背部疾病開始嚴重,在1954年4月進行的一次X光檢查中顯示,他的第五節(jié)腰椎已經斷裂。10月21日,他做了一個長達3個多小時的手術,將一個金屬盤插進了腰椎里以固定脊椎骨,但由于插入的金屬盤被感染,1955年2月的又一次手術將它取出。
肯尼迪一直休養(yǎng)到當年5月才返回參議院。在這段時間及其后的近兩年時間里,肯尼迪數(shù)次面臨生命危險,曾先后四次接受了天主教的終傅圣事。1956年他發(fā)表了一篇有關自己脊背外科手術的文章《我的病中體會》(What My Illness Taught Me),最后定名為《當仁不讓》(Profiles in Courage),書中講述了美國歷史上8位著名參議員的職業(yè)生涯,該書出版后成為全美暢銷書,并在1957年獲頒普利策傳記文學獎。
自從1950年之后,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與肯尼迪家族的交往日漸頻繁,麥卡錫在成為參議院的焦點人物之前就與肯尼迪的父親老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老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曾花費數(shù)千美元的資金支持麥卡錫,并在后來成為了他主要的支持者之一。
20世紀40年代之后,老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常常在自己位于海厄尼斯港(Hyannis Port)的別墅里與麥卡錫共渡周末。而且麥卡錫曾經追求過肯尼迪的四妹帕特·肯尼迪(Patricia Kennedy Lawford)。在1952年的參議院競選當中,老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與麥卡錫達成了一筆交易:麥卡錫在馬薩諸塞州的投票中支持民主黨候選人,而約翰·肯尼迪則不會在國會關于譴責麥卡錫主義的表決時投票支持該決議。
1953年,肯尼迪的父親又要求麥卡錫聘請約翰·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Robert Francis Kennedy)為自己的高級職員。1954年9月,在經過了9天的聽證之后,國會的一個特別委員會建議“譴責”麥卡錫破壞參議院規(guī)則。當年12月2日,參議院以67:22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這一譴責。而在民主黨中,惟一一個沒有投票反對麥卡錫的(更確切地說,沒有就此問題投票的)是約翰·肯尼迪。
1960年,他在一次為自己的辯解中說:“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是個十全十美的人。我見過大多數(shù)人犯過的錯誤。麥卡錫的事情?我當時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處境。我的弟弟在為麥卡錫工作?!钡夏岬虾髞硎趾蠡谧约旱臎Q定,因為他沒有同民主黨伙伴和參議院的大多數(shù)人一起譴責麥卡錫的這一不光彩行為成了此后一個長期的政治遺留問題。事實上,在1954年7月,在陸軍聽證會結束的時候,即參議院第一次考慮公開譴責麥卡錫的時候,肯尼迪準備投票反對他。
約翰·肯尼迪相信,由于他的年輕、天主教的信仰、來自民主黨內領導人的有限支持以及自己身體方面的疑問,都表明他無法在1960年有把握地競選總統(tǒng)。事實上,肯尼迪覺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政治能力的表現(xiàn)。雖然在美國歷史上曾有一小批候選人在不到50歲的時候會入主白宮,但還沒有誰在43歲就登上總統(tǒng)寶座。在威廉·麥金萊總統(tǒng)遇刺后,西奧多·羅斯福繼任了總統(tǒng)職務,但他在1904年競選連任的時候已經46歲了。更重要的是,歷史上只有一位天主教徒競選過總統(tǒng)——1928年的阿爾·史密斯(Al Smith),并且他慘敗在赫伯特·胡佛的手下。
盡管如此,肯尼迪仍宣布他有意在1960年大選中競選美國總統(tǒng)。
肯尼迪在馬薩諸塞州成功連任參議員以及自1956年民主黨代表大會以來在全國范圍內越來越大的知名度,使他成了許多人心目中1960年總統(tǒng)競選的有吸引力的候選人。他的活力被看作是應對蘇聯(lián)挑戰(zhàn)、經濟蕭條、種族隔離和“雜亂無章的美國生活”的優(yōu)勢。1957年,全美各地邀請他進行演講的邀請函多達2500多份,而他同意在47個州做144場演說,平均兩天一場。1958年初,他每星期收到的此類邀請函平均達100份。民主黨在48個州的領導人大都表示肯尼迪是個很有可能參加競選的人物。1956年民主黨代表大會的1220名代表中有409人支持肯尼迪參加1960年總統(tǒng)競選。在對肯尼迪有所認識的所有潛在選民里,有64%的人相信他具有當總統(tǒng)的背景和經驗。
盡管肯尼迪取得了廣泛的支持,但畢竟他太年輕,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在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問題上將他排在第四位,列在林登·約翰遜、阿德萊·史蒂文森和密蘇里州參議員斯圖爾特·塞明頓之后。傾向于讓他競選副總統(tǒng)??夏岬喜]有接受這一建議,他曾說過:“我沒有興趣競爭副總統(tǒng),我的興趣是競選總統(tǒng)。如果我要當選總統(tǒng),我就會在1960年成功。如果我這次不成功,那么我可能要等上8年時間,那時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面孔,而我就會靠邊站。”
為了抵抗阻礙他的勢力,肯尼迪在一開始便公開否認自己是個候選人。在民主黨進行的初選中,他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參議員休伯特·漢弗萊和德克薩斯州參議員林登·約翰遜。到1959年秋季,盡管肯尼迪還沒有宣布參加競選,但他已經啟動了緊張而疲憊的日程安排,奔波于全國各地,在形形色色的場合向規(guī)模不等的人群發(fā)表演講。提高肯尼迪的支持率是贏得勝利的關鍵,為此,他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放棄了在參議院的工作,擔任了競選運動的經理。并立刻于1959年10月底在海厄尼斯港別墅里召開了17位主要人員參加的會議。
1960年1月2日,星期六,肯尼迪在參議院秘密會議廳里向300名支持者正式宣布競選總統(tǒng)。4月5日,在威斯康星州的初選中,肯尼迪獲得了56.5%、總計476 024張選票,為該州57年來候選人在初選中獲得的最多票數(shù)。而且肯尼迪在10個地區(qū)中贏得了6個地區(qū)的多數(shù)票,從而贏得了該州60%的大會代表。
1960年5月10日,肯尼迪在西弗吉尼亞州取得了60.8%:39.2%的壓倒性勝利,戰(zhàn)勝了休伯特·漢弗萊,此后10天內,肯尼迪又在馬里蘭州以70%:17%擊敗了韋恩·莫爾斯,在俄勒岡州同樣以51%:32%取勝。到此時,肯尼迪已經是第7次大獲全勝,打通了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的道路。但形式并不就此一片樂觀。林登·約翰遜于1960年6月5日宣布參加總統(tǒng)競選,并就麥卡錫問題等話題公開抨擊肯尼迪。1960年7月13日,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肯尼迪獲得了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的提名,盡管林登·約翰遜在這之前對他進行過中傷,但肯尼迪仍然邀請他加入競選隊伍,成為副總統(tǒng)候選人。
肯尼迪的天主教徒身份一直被認為是能否公正履行總統(tǒng)職務的一大疑問。就這一問題,肯尼迪于1960年9月12日,在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美國的太空城)對一群新教牧師進行的一次公開演說中作出了明確答復:“我不是天主教的總統(tǒng)候選人,我是民主黨的候選人,只是恰好還是個天主教徒。在公共事務上我不是代表我的教派——教派也不代表我?!保↖ am notCatholiccandidate for President.I am the Democratic Party's candidate for President who happens also to be a Catholic.I do not speak for myChurchon public matters—and the Church does not speak for me.)
在這次演說中,他還強調,相比于宗教信仰,1960年的大選中還有很多更加關鍵的問題。因為戰(zhàn)爭、饑餓、愚昧和絕望是沒有宗教界限的,并且懇求用宗教的寬容心服務于國家的安康。這次演說暫時抑制住了圍繞宗教問題的喧囂聲。
在1960年11月8日舉行的大選中,肯尼迪以極其微弱的優(yōu)勢戰(zhàn)勝了尼克松。當天夜里,雖然根據已經統(tǒng)計出的選票情況表明,肯尼迪可以充分肯定自己已經獲得了勝利,但由于在賓夕法尼亞州、密蘇里州、伊利諾伊州、明尼蘇達州、密歇根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數(shù)字十分接近,無法做出決斷,因此他拒絕宣布獲勝。
第二天上午他起床后,他獲知已經贏得了這六個州的勝利。事實上,加利福尼亞州還在混戰(zhàn)之中。并且最終倒向了尼克松,但這已經無關大局。直到中午,最終結果傳來之后,他才肯定取得了勝利。尼克松的新聞秘書發(fā)表了承認失敗的聲明后,肯尼迪才同意以當選總統(tǒng)的身份與媒體見面。
在總計6883.7萬張選票中,肯尼迪的優(yōu)勢極其微弱,只有118 574票。尼克松的支持者幾乎在選舉結果揭曉的同時指責說,肯尼迪取勝的原因是伊利諾伊州和德克薩斯州的選票欺詐行為所致。但這種指責無法得到證實。而且尼克松公開采取高姿態(tài),拒絕置疑選舉結果。
1961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35任總統(tǒng),他在就職演說中對國際事物給予了極大關注。他呼吁美國民眾承擔起更多的義務,做出更大的犧牲。肯尼迪的就職演說與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第一次就職演說被并稱為20世紀最令人難忘的兩次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共計1355個單詞的演說成為激勵型語言和呼吁公民義務的典范之作。
肯尼迪從當選之后就開始考慮就職演說,他不想在演說中偏激地指責當前事務,也不喜歡重新闡述有關于冷戰(zhàn)的陳詞濫調、論述一些有可能加劇美蘇緊張關系的有關共產主義威脅的問題。他希望用詞可以激起和平的希望,確定一個新時代的樂觀基調。
雖然有來自社會各界的建議和許多記者、好友、作家、陌生人提供的草稿和眾多的資料,最終的講稿卻是由肯尼迪親自撰寫的。他想使講稿能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顯然他達到了這一目的。
“我要讓每一個國家,無論他們對我們抱著善意還是敵意,我們將付出所有代價、擔負所有責任、面對所有艱難、支持所有朋友,對抗所有敵人,來確保自由的生存與成功?!诼L的世界歷史中,只有少數(shù)世代有幸擔負起在最危急關頭時捍衛(wèi)自由的使命。我對這樣的責任毫無畏懼,當仁不讓。我不相信我們其中任何人愿意與其他民族或其他世代交換處我們目前所處的地位。我們所付出的精力、信仰和忠誠將照亮我們的國家及為國效勞的人民,而它所發(fā)出的光芒也能真正照亮全世界?!?/p>
在演說中,他呼吁全人類團結起來,共同反對專制、貧困、疾病和戰(zhàn)爭,他在演說中提到的:“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而要問一下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保ˋ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更是成為了美國總統(tǒng)歷次就職演說中最膾炙人口的語句之一。在他的就職演說后,約有75%的美國民眾認可了新總統(tǒng)。這表明肯尼迪平穩(wěn)地渡過了權力交替期。
內閣組成
由于肯尼迪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不邢是組織和結構,而是人,所以在他的內閣組成中存在著幾個顯著的特點:
1.內閣成員的年輕化??夏岬蟽乳w中的重要組成成員的平均年齡不足50歲。
2.注重選拔人才。內閣中的每一名要員都曾接受過高等教育,工作能力較強。
3.沒有濃厚的黨派色彩。在肯尼迪的內閣中,出任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這兩個重要職務的克拉倫斯·道格拉斯·狄龍和羅伯特·麥克納馬拉都是共和黨成員。
4.大膽任命親屬擔任重要內閣職務??夏岬显趯λ鸬娜箮шP系的一片反對聲中,仍任命自己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為司法部長。
最高法院任命
肯尼迪提名以下法官至美國最高法院:
拜倫·懷特(Byron Raymond White) - 1962年
阿瑟·戈德堡(Arthur Joseph Goldberg) - 1962年
過程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副總統(tǒng)約翰遜陪同下到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訪問。12時30分,肯尼迪乘坐一輛敞蓬汽車游街拜會市民,行至一個拐彎處時(美茵街,Main Street),埋伏的槍手向他開了槍,子彈命中頸部和頭部,倒在他妻子懷里,送往醫(yī)院后很快不治而亡。數(shù)小時后,李·奧斯瓦爾德被警方抓獲,初步認定為刺殺總統(tǒng)的嫌疑犯;但此人僅兩天后亦被槍殺,使案情趨于復雜化。林登·約翰遜宣誓就任總統(tǒng)后下令組成以最高法院院長沃倫為首的調查組。一年后,調查組提交報告(即著名的《沃倫報告》)認為整個事件全是李·奧斯瓦爾德一人作案。
JIM MARR曾寫文聲稱,在肯尼迪被刺殺后短短三年中,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于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這種巧合的概率為十萬萬億分之一。從1963年到1993年,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的事件中“自殺”或被殺。然而該種列表過于牽強,例如它包括了肯尼迪的一名情婦,新奧爾良的市長及空軍一號的勤務員(均與暗殺案沒有關系),而當眾議院調查委員會去信給倫敦周日時報詢問如何得出十萬萬億分之一的概率時,編輯部回信說這是一個錯誤,當時他們認為在計算的是"沃倫調查委員會成員15名在三年中死亡的概率... ...
此后數(shù)年,民間有很多人士嘗試調查此案,并出版了相當數(shù)量的暢銷書。在層出不窮的結論中,古巴政府、中央情報局甚至副總統(tǒng)約翰遜都曾被列為懷疑對象?!段謧悎蟾妗泛汀侗娮h院遇刺特別委員會報告》都已在美國政府網站上公開刊登。僅還有一小部分和暗殺相關的檔案保密至2017年,其他都已開放。
有陰謀論者認為,此次刺殺肯尼迪總統(tǒng)的行為其實是共濟會圣殿騎士團的一個陰謀。
肯尼迪之死疑云重重,當局認定的兇手不久也被人槍殺。種種跡象表明真正的幕后黑手是林登·貝恩斯·約翰遜。按照法律,總統(tǒng)在任期內意外死亡由副總統(tǒng)接任。約翰遜對肯尼迪遇刺資料的掩蓋和銷毀以及對事件極為馬虎的草草調查更讓人懷疑。1991年,美國上映了著名電影《刺殺肯尼迪》反映了該事件。
葬禮
在貝蒂斯海軍醫(yī)院驗尸之后,肯尼迪的遺體為了準備葬禮而運回了白宮的東大廳并放置了24小時。在刺殺事件后的星期日,被美國國旗掩蓋住的靈柩被送到國會大廈以供公眾悼念。
從早上一直到深夜,成千上萬的公眾前來悼念這被嚴密看守著的棺材。來自超過90個國家的代表(包括蘇聯(lián)),參加了在11月25日(當天是他兒子小約翰·肯尼迪三歲的生日)舉行的葬禮,其中包括8位國家元首、10位總理(首相)以及大批各國政府要員。
1963年11月25日,美國國會圓形大廳,前來向肯尼迪致以最后敬銨意的人超過25萬。上午11:00,覆蓋著星條旗的靈柩從大廳中移出,放置在由4匹馬拉的靈車上,首先前往白宮,然后前往圣馬修斯大教堂 (St.Matthew's Cathedral),最后被送到了阿靈頓國家公墓并被安葬在一個特制的地下墓穴里。當天全球在電視機前收看葬禮現(xiàn)場直播的人有數(shù)億之多。
肯尼迪在國內政策方面提出了眾多計劃,如: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改革稅收制度、修改農業(yè)計劃、保護和發(fā)展天然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yī)療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給黑人以公平權利等。但這些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大都遭到了來自各方的重重阻礙,尤其是國會。
到1963年07月,美國媒體在評論肯尼迪的內政計劃實施情況時指出:政府開支已經達到940億美元,1963年的財政赤字將達到70億美元,黃金儲備量下降到了自1939年來的最低點。大規(guī)模減稅的議案和給予黑人公平權利的議案被拖延再三,直到1964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后才獲得通過。修改農業(yè)計劃、援助公立學校法案和其他一些議案,也紛紛擱淺或被迫放棄。
聯(lián)邦與軍事死刑
作為總統(tǒng),肯尼迪審查了之前針對死刑政策的聯(lián)邦決議案和軍事決議案。艾奧瓦州州長哈羅德·休斯(Harold Hughes)是一名死刑反對者,他以個人名義聯(lián)系肯尼迪,請求他寬待維克多·費戈爾(Victor Feguer)——一名曾經在艾奧瓦州法院被判處死刑的罪犯,但肯尼迪最終拒絕了這個請求,最后費戈爾于1963年3月15日被處以死刑。1962年2月12日,肯尼迪對一名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海軍士兵吉米·漢德森(Jimmie Henderson)予以減刑,把死刑減為無期徒刑。
民權
在美國,國家默許的種族歧視造成的動蕩是肯尼迪時代最大的國內問題之一。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已經于1954年在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中規(guī)定,在公立學校實行種族隔離制度是違背憲法的。然而,在很多學校,特別是在美國南部的學校,并沒有服從最高法院的相關規(guī)定。種族隔離在公車上、餐廳里、電影院里、廁所里和其他一些公共場所都在繼續(xù)著。
肯尼迪支持種族融合與公民權益,在1960年的一次活動中他致電給科麗塔·斯科特·金(Coretta Scott King)——被判刑入獄的牧師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的夫人,肯尼迪認為馬丁·路德·金可以為他帶來一些額外的來自于黑人的支持??夏岬虾退牡艿?,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的介入為提前釋放馬丁·路德·金奠定好了基礎。
1962年,詹姆斯·莫瑞德斯(James Meredith)嘗試去密西西比州大學(University ofMississippi)上課,但白人大學生對其百般阻撓??夏岬现笈闪?00名法警以及3000名士兵以確保莫瑞德斯可以順利的去上他的第一節(jié)課??夏岬线€派遣了一些法警去保護主張自由的人士。
作為一名總統(tǒng),肯尼迪最初認為民權的草根運動只會激怒那些南部的白人,從而使得民權法案更難在國會通過,因為國會主要被南部民主黨人士占據,所以肯尼迪自己也對他們和這件事敬而遠之。最后的結果就是,許多民權領袖認為肯尼迪不支持他們以及他們所作的努力。
在1963年6月11日,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堵住了亞拉巴馬大學教室的門以阻止兩個非洲裔學生,薇薇安·馬龍·瓊斯(Vivian Malone Jones)和詹姆斯·霍德(James Hood)去上課,肯尼迪總統(tǒng)對此進行了干預。喬治·華萊士在法警、副總檢察長尼古拉斯·卡岑巴赫(Nicholas Katzenbach)和亞拉巴馬州國民警衛(wèi)隊到來之后站到了一旁。在那一晚肯尼迪通過國家電視及廣播作了著名的講話??夏岬系某珜ё詈笞兂闪?964年公民權益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1961年,肯尼迪簽署了行政命令,建立了婦女地位總統(tǒng)委員會(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委員會統(tǒng)計顯示婦女仍然在經受著歧視。該委員會有關指出法律和文化障礙的最終報告于1963年10月,肯尼迪被暗殺前的一個月發(fā)表。
公民自由
面對對共產主義者馬丁·路德·金的指控,肯尼迪政府同意讓聯(lián)邦調查局對一些人實行竊聽,其中包括馬丁·路德·金。提出原始指控的除了J·埃德加·胡佛之外別無他人,他十分憎恨金,因為他認為金是個“經常制造麻煩的暴發(fā)戶”。盡管羅伯特·肯尼迪作為司法部長,只書面允許有限度的竊聽,但是在胡佛勢力控制下的聯(lián)邦調查局,將權力擴大到可以監(jiān)控任何和金的生活有關的事,他們認為有必要這樣做。林登·約翰遜1967年在國家聯(lián)盟(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上的演說中,引用了“窺視”和“竊聽”來形容肯尼迪政府,而其實約翰遜自己還繼續(xù)默許對金和其他人的竊聽。
肯尼迪還使用了聯(lián)邦機構的權力去阻止美國鋼鐵的價格升勢。《華爾街日報》撰文寫到:政府利用“赤裸裸的權力、威脅和國家安全警察”控制了鋼鐵的價格。耶魯大學法學教授查爾斯·瑞克(Charles Reich)在《新共和》刊物上寫到:“行政當局利用大陪審團非??斓目刂屏嗣绹撹F,這個行為已經侵犯了公民自由?!?/p>
移民問題
約翰·肯尼迪最初提出了一個全面的美國移民政策,后來成為了《1965年美國移民和國籍法案》(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65),由肯尼迪的參議員兄弟愛德華·肯尼迪發(fā)起。這個政策戲劇性地指出,移民的來源地從北歐和西歐國家轉移到拉丁美洲和亞洲國家,并且把挑選移民的條件轉移到“促進家庭團聚”??夏岬舷M梢酝黄圃纫砸泼裨幼覟橹攸c的挑選條件,他也把這項政策看做對民權政策的延伸。
肯尼迪在其任期內廢止了一些苛刻的財政方針,放松了貨幣政策以保持低利率,從而鼓勵經濟增長。這個舉措之后被當做20世紀70年代經濟問題的組成部分而受到批評,因為政府龐大的開銷助長了通貨膨脹。在1962年,肯尼迪提出了總額為1000億美元的年度財政預算,在1961年,肯尼迪任期內的第一個年度預算導致產生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非戰(zhàn)爭、非經濟衰退引起的財政赤字。
支持太空計劃
肯尼迪急切地希望美國在太空競賽中保持領先。謝爾蓋·赫魯曉夫回憶說肯尼迪分別在1961年6月和1963年秋兩度與他父親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商討在太空計劃方面的合資事宜。在早先,蘇聯(lián)在太空探索方面遙遙領先于美國??夏岬嫌?961年5月25日在議會發(fā)表了演說:
“首先,我深信我們的國家將在這個十年結束前完成一個目標,即讓宇航員登陸月球并安全返回。沒有任何單一的航天計劃會比這個更能是人類振奮,也沒有任何計劃比此對遠程宇宙探索更重要。也沒有任何計劃像登月一樣昂貴且充滿挑戰(zhàn)?!?/p>
遲些時候肯尼迪于1962年9月12日在萊斯大學發(fā)表了演說:“沒有一個期望成為其他國家領跑者的國家會在太空競賽上甘于落后。” “我們現(xiàn)在選擇登月或做任何別的事情不是因為他們容易,而是因為他們充滿挑戰(zhàn)。”
在與尼基塔·赫魯曉夫的第二次會談中,他勸說蘇聯(lián)人進行成本分攤是有益的,美國人在太空項目上穩(wěn)步前進。美國發(fā)射了一顆同步地球衛(wèi)星并在議會通過了超過250億的預算給阿波羅計劃。
尼基塔·赫魯曉夫在1963年晚期同意了合作,但肯尼迪在協(xié)定付諸實施前遇刺。1969年7月20日,肯尼迪遇刺差不多六年后,美國人最終登上了月球。
對外政策
肯尼迪總統(tǒng)的對外政策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不對有可能會傷害美國的那些國家的武裝力量進行支持和幫助,不提供武器給共產主義國家,不提供核武器給中東國家?!?/p>
古巴問題和豬灣事件
在肯尼迪當選總統(tǒng)之前,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內閣建立了一個關于推翻古巴菲德爾·卡斯特羅政權的計劃。這個計劃是由中央情報局和一小部分政府官員負責起草的,目的在于為古巴的反卡斯特羅反革命抵抗者提供武器,然后讓這些受過美國訓練的抵抗者入侵古巴,并煽動古巴民眾,從而削弱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古巴的力量。
1961年4月17日,肯尼迪命令這些先前被訓練的抵抗者開始入侵古巴。在這次被稱為“豬灣事件”的入侵古巴行動中,在中央情報局的支援下,1500名來自美國訓練營的古巴反動軍“2506突擊旅”,帶著推翻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夢想,回到了那片土地。然而,肯尼迪在下命令的時候,要求“2506突擊旅”在沒有美軍的空軍支援情況下對古巴進行襲擊。1961年4月19日,古巴政府就已經逮捕或者擊斃了這群入侵者,肯尼迪也被迫要去為釋放被俘的1189名生還者而進行談判。
這次計劃的失敗被歸咎于軍方高層之間缺乏溝通,其中所導致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讓反動軍在登陸時完全沒有得到海上的任何支援,使得他們在登陸之時就已經潰不成軍。20個月之后,古巴以價值5300萬美元的食品和藥品為交換條件,釋放了被捕的反動者。更嚴重的是,這次行動讓菲德爾·卡斯特羅開始提防美國,并且堅信類似的攻擊會再一次發(fā)生。
古巴導彈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始于1962年10月14日,美軍U-2間諜偵查機拍到了正在古巴建設中的蘇聯(lián)制中程導彈發(fā)射井的照片。這張照片在1962年10月16日被提交給肯尼迪。照片預示美國很快就會被陷于嚴峻的核彈威脅中,肯尼迪也因此陷于進退兩難:如果美國攻擊這個導彈發(fā)射井,可能會直接導致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的核戰(zhàn)爭;但是如果美國不采取任何行動,則要一直忍受近距離的核彈威脅。由于距離太過接近,如果對方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發(fā)射核彈,美國很可能會在未還擊之前就被擊垮。另一個方面的考慮則是,美國會在它所在的西半球內成為弱者。
許多軍事專家和內閣成員希望對核彈發(fā)射井進行空襲,但肯尼迪則派遣海軍監(jiān)視所有抵達古巴的船只并做好封港準備。他開始與蘇聯(lián)談判并要求蘇方撤回一切在古巴的防御武器及器械。如果不這么做的話,蘇聯(lián)和古巴人民則要面臨封港。
一周后,他和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尼基塔·赫魯曉夫達成了一個基本的共識——一個長期的協(xié)議。赫魯曉夫同意在聯(lián)合國的監(jiān)督下撤出導彈,只要美國保證永遠不會攻擊古巴并且悄悄的移除美國在土耳其境內的導彈發(fā)射井。在這次把整個世界向核戰(zhàn)爭拉近的危機是前所未有的,但所幸被兩個領袖的人性所阻擋下來。
拉丁美洲和共產主義
伴隨著“那些讓和平革命變成不可能的人,終究會讓暴力革命變成必然”的爭論,肯尼迪決定采取“進步結盟”的方式來處理拉丁美洲的共產主義,其中包括對困難國家所在的地區(qū)進行外交援助以及在該地區(qū)建立更強大的人權體制。
他與波多黎各官員劉易斯·莫諾茲·馬瑞林(Luis Muñoz Marín)進行了緊密的合作以致力于發(fā)展“進步結盟”,對波多黎各聯(lián)邦自治區(qū)內發(fā)展的支持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
和平部隊
作為肯尼迪早期的幾個行動之一,他請求國會建立一支和平隊(Peace Corps)。在這個計劃中,美國志愿者將在教育、農業(yè)、醫(yī)療和建設幾個方面對不發(fā)達國家進行幫助。
越南
肯尼迪在越南方面所涉及的內容一直都被歸為機密檔案,直到“五角文件”(Pentagon Papers)在1971年被公開后才被解密。在東南亞,肯尼迪早在1961年就受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的影響開始在越南利用有限的武力對付當?shù)赜珊久鳛槭椎墓伯a黨力量。在宣布要與蔓延的共產主義做斗爭之后,肯尼迪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對尚不穩(wěn)定的南越政府給予扶持,其中包括運送16000名軍事顧問以及美軍特種部隊至該區(qū)域??夏岬线€默許使用凝固汽油彈、枯葉劑、噴氣式飛機對所有區(qū)域進行攻擊。美國持續(xù)對這一地區(qū)進行各種干涉,直到之后直接參與到越南戰(zhàn)爭當中。
1963年7月,肯尼迪在越南面臨了一個危機。當時行政部門的決定是去幫助推翻南越天主教會的吳廷琰的政權。在1963年,南越軍官們推翻了吳廷琰的政權,逮捕并最終殺害了吳廷琰(他的具體死因尚且不明)。肯尼迪肯定了對吳廷琰政權的推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擔心吳廷琰可能會和中立政府(包括共產主義者在內)談判,類似的事曾經在1962年在老撾發(fā)生過。國務卿迪安·臘斯克曾經說過,“對中立的妥協(xié)……就等于投降。”
肯尼迪把美軍在越南的數(shù)量從800人增加至16300人,然而有歷史學家認為,肯尼迪絕非越戰(zhàn)的積極支持者??夏岬系囊约昂髞砹值恰ぜs翰遜總統(tǒng)的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陳述過,肯尼迪曾經非常想在1964年的選舉后從越南抽身出來。在電影《戰(zhàn)爭迷霧》(The Fog of War)中,不僅是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提到過這個,一盤由林登·約翰遜錄制的磁帶也證實了肯尼迪確實計劃過從越南撤軍——一個約翰遜并不贊成的計劃。
還有另一個證據就是在肯尼迪的國家安全措施備忘錄(Kennedy's National Security Action Memorandum,NSAM)第263號文件(1963年10月11日)中下達了在1963年年底前撤軍1000人的命令。不過,由于需要推翻吳廷琰的政權,可能實際發(fā)生的事情正好相反,但是,自從肯尼迪在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做了關于世界和平的演說后(1963年6月10日),他在冷戰(zhàn)中總體上確實走了弱鷹派的路線。
在肯尼迪遇刺之后,新任總統(tǒng)林登·約翰遜在1963年11月26日立即用他自己的NASM第273號文件推翻了肯尼迪之前關于在1963年年底前撤軍1000人的決定。
西柏林演講
二戰(zhàn)之后,在蘇聯(lián)和盟軍同時施加的壓力之下,德國被分裂成立兩部分——柏林墻把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而前者在蘇聯(lián)的控制之下。在1963年6月26日,肯尼迪訪問了西柏林并做了一次公開批評共產主義的演講??夏岬习寻亓謮Φ慕ǔ僧敵闪艘粋€共產主義失敗的例子:“自由十分不易,民主也并不完美,但是我們從沒有把我們的人民用墻圍起來。”這次演講因為用到了一句非常有名的短語“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柏林人”)而家喻戶曉。在肯尼迪說出這句話時有將近5的西柏林市民站在街上聆聽。他在日后還補充到:“我們再也不會有像那天的一天了?!?/p>
禁止核試驗條約
由于長時間受到放射性污染和核武器擴散的威脅,肯尼迪推動了一項“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條約中禁止在地面、大氣層以及水下進行核試驗,但是并不禁止在地下進行試驗。美國、英國和蘇聯(lián)是最初的簽約國。肯尼迪于1963年將這份條約寫入法案。
在1963年,肯尼迪管理處支持了一場由阿比德·阿爾·卡里姆·卡希姆(Abd al-Karim Qasim)將軍領導的針對伊拉克政府的政變,他曾經在1958年推翻了伊拉克的君主制度。中央情報局幫助新的阿卜杜勒·薩拉姆·阿里夫復興黨政府鏟除左派及共產主義人士。在薩達姆·侯賽因統(tǒng)治時期復興黨的屠殺中,伊拉克政府使用了由中情局提供的左派及共產主義人士清單,系統(tǒng)性的暗殺了無數(shù)知識分子,其中包括上百名的醫(yī)生,教師,技術人員,律師和其他專業(yè)人員。美國和英國的石油公司,包括美孚,貝克特爾,英國石油在這之后開始在伊拉克得到發(fā)展壯大。
約翰·肯尼迪是美國歷史上支持率最高的總統(tǒng)。
肯尼迪的遇害引發(fā)了公眾對他深深的懷念。在一次民意調查中,1000名美國人中有30%認為此案應被列為20世紀頭號犯罪案件。如今,雖然這一事件過去已經40多年了,但是美國人仍然將肯尼迪評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五位總統(tǒng)之一。在1975年進行的一次蓋洛普民意測驗(Galluppoll)為總統(tǒng)排名的調查中,52%的答卷人將肯尼迪排在首位,位居林肯和羅斯福之上。
1985年時,他仍然位居第一位,支持率達56%。
1982年,2000名學者被邀請來將美國總統(tǒng)分別按照相當偉大、偉大、優(yōu)秀、一般、較差和失敗的標準進行評分,肯尼迪排名第13位,屬于優(yōu)秀類別的底部。
在“蓋洛普二十世紀最令人敬佩的人物”中約翰·肯尼迪排名第三〔僅次于小馬丁·路德·金和特里薩修女〕1999年2月總統(tǒng)日上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人們認為林肯是最偉大的一個總統(tǒng),并列排在第二位的是華盛頓、肯尼迪、里根和克林頓。
2000年時,肯尼迪名居排名榜首,其后是林肯、羅斯福和里根。同年10月,78位歷史學家、政治和法律領域的權威學者在一項相當重視總統(tǒng)任期長短的調查中,唱將肯尼迪排在第18位,屬于優(yōu)秀類別的底部。
2001年,有關里根90歲生日的報道中,將里根提到了排名的首位,肯尼迪排名第二,林肯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