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嶝島,是嶝島群島中的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廈門最大的衛(wèi)星島,位于廈門東部海面,面積約13平方公里。大嶝島原屬金門縣,由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哈白島組成的嶝島群島。1949年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現(xiàn)屬廈門市翔安區(qū)管轄。大嶝大橋長931米,連接大嶝島與翔安半島。
抗戰(zhàn)時期金門縣政府總部舊址,位于大嶝田墘北里131號,建于清末至民國初年(1910~1920年),坐東朝西,兩落紅磚古厝民居,面闊11.7米,總進深31米,建筑面積約362.7平方米。前落面闊3間,雕磚貼面,菱形紅磚裝飾墻面,上部為清水煙炙紅磚院墻,門楣上方鐫刻“滎陽衍派”四字。正面院墻水車堵裝飾著彩繪泥塑,有鳳鳥吉祥圖案和“居之安”、“和為貴”楷書文字。裙堵為花崗巖石砌筑,底部是柜臺腳石柱礎,前面花崗巖磨面石埕。中為天井,兩側櫸頭。后落面闊3間;進深3間,進深11米;高8.5米。中為廳堂,硬山頂,燕尾脊,脊堵裝飾吉祥花卉。步通兩端板頂上各有一間用清水煙炙磚砌筑的小閣樓,馬鞍脊。
邱葵(1244~1333年),字吉甫,號釣磯,宋末元初同安縣金門小嶝鄉(xiāng)人,理學家。少時聰穎好學,進秀才后又拜呂大奎等許多儒學名家為師。呂大奎師事王昭復,而王昭復曾拜朱熹的門生陳淳為師,故邱葵為朱熹的四傳弟子,其氣節(jié)與學術造詣,在泉郡頗有名氣。
宋景炎元年(1276年),邱葵的恩師呂大奎不肯降元被害,激起邱葵的民族義憤,他送長子必書隨張世杰人粵勤王。元延佑四年(1317),元朝廷知道邱葵在地方上有很高聲望,派遣御史馬伯庸來勸他出仕,邱葵避而不見。同安縣達魯花赤也帶著重金至家禮聘,邱葵仍然堅決推辭,并寫了一首卻聘詩,詩中寫道:“天子來請老秀才,秀才懶下讀書臺……”廣為后人傳誦。此后,邱葵長期隱居海島,耕釣自給,刻志勵學,一意著述。
離邱葵故居不遠,有一座順英橋連著“順濟廟”和“英靈殿”。兩座廟之間有一個湖,兩旁植滿柳樹,在此漫步,真是心曠神怡。湖邊還有一處宋代遺跡-美人井。村民說,姑娘們在井口照一照,就會變美的。
鐵樹的學名叫做蘇鐵,有人叫它“番蕉”“鳳尾蕉”“避火蕉”,屬蘇鐵科常綠喬木,是裸子植物的一種,蘇鐵起源于東亞,是優(yōu)美的觀葉植物。明清時期小嶝航海發(fā)達,航戶經(jīng)濟實力雄厚,有財力建造三檜甚至五檜的大海船,長十幾丈,載重100多噸,清同治年間,邱大順船戶在福州建碼頭,以此為基地南下廣州、汕頭,北上煙臺、天津各地,甚至遠航南洋、琉球群島。當時琉球王國是我國的屬國,鐵樹園的這棵古鐵樹就是邱大順遠航琉球時船員從那里帶回小嶝的,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樹齡,為廈門市樹齡最長、樹體最大的鐵樹,被譽為“八閩鐵樹王”,在早期被列為廈門市重點保護古樹,現(xiàn)已逐步成為小嶝島海島漁村特色旅游景點之一。這棵鐵樹不僅僅樹齡大,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每年都開花,鐵樹開花代表了吉祥,所以村里的人都把它當成了吉祥物。
英雄三島戰(zhàn)地觀光園坐落在風光旖麗的大嶝島東南端,占地87000多平方米,這里曾經(jīng)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zhàn)的洗禮,一度成為戰(zhàn)爭廢墟,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顆炮彈。昔日的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成為全國唯一一座面向金門,以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為主題,以戰(zhàn)地觀光為內容,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知識教育、軍事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基地和旅游勝地。
觀光園內建有“世界之最——大喇叭”、“八·二三炮陣地遺址”、“英雄雕塑廣場”、“戰(zhàn)地坑道”、“英雄三島軍民史跡館”、“軍事武器陳列場”、“國防教育館”、“世界兵器模型展館”、“祖國和平統(tǒng)一展覽館”、“空飄、海漂史跡展覽館”等景點。
戰(zhàn)地觀光園,陳列有飛機、大炮、坦克、巡邏艇、戰(zhàn)艦及各式輕重武器;昔日對金廣播、直徑達2.95米的"世界之最"大喇叭,金門島的青山綠水和碉堡、哨所、防護網(wǎng)等軍事設施歷歷在目,近在咫尺;置身在200多米長的戰(zhàn)地坑道,四面掃射的激光,轟轟的炮聲,震動的搖晃板,滾滾的硝煙,讓你親身體驗槍林彈雨的洗禮。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三島非英雄”。英雄三島戰(zhàn)地觀光園將以旖旎的海濱風光,獨特的戰(zhàn)地氛圍,深厚的文化內涵,無微不至的熱情服務,誠迎海內外賓客前來觀光旅游。
大嶝島與金門島僅一水之隔。白哈礁位于金門水道西側,西北距大嶝島3.7公里,東南距金門島1.8公里,為花崗巖明礁。礁盤長80米,寬60米,高11米,面積約4800平方米。自古為海上航標,原名“陛下礁”,相傳景炎元年(1276年)宋端宗趙昱南航,落水于此獲救而得名,廈門話諧“陛下”為“白哈”、“白蝦”,又因其形似兔而色灰白,故俗稱“白兔仔礁”。礁石嶙峋突兀多洞竅,風吹浪拍,鐘鼓琴瑟之聲陣陣,妙若蓬萊仙樂。登白哈,看金門,不但可以激化促進祖國統(tǒng)一的熱情,而且將形成“北上支持北京辦2008年奧運會”,“南下英雄三島盼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主義的強烈氛圍,具有現(xiàn)實和深遠的意義。
廈門白哈礁位于大嶝、金門正中間,屬廈門市翔安區(qū)大嶝街道管轄,距離金門僅1800米,是祖國大陸離金門最近的地方,古名“陛下礁”(既皇帝礁)。史載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入閩,宋少帝趙昺泛海南航,于此拋硯輕舟而得名,方言諧稱“陛下礁”為“白哈礁”,又因礁形似兔而巖色灰白,別名“白哈礁”、“玉兔伏波”,為小嶝十八景之一。炮戰(zhàn)時期,白哈礁為雙方偵察兵出沒之地,礁巖上彈跡累累。而今硝煙盡散,華亭巍立,海闊天空,波瀾不驚。白哈礁四周水域遼闊,盛產(chǎn)石斑魚、黃花魚、對蝦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也常在這一帶出沒。更特別的是,在礁上即使用肉眼也能飽覽金門風光。此前,大嶝街道已對該島礁進行了一些基礎性開發(fā)建設,使之成為“近看金門,盼祖國統(tǒng)一”的旅游觀光地。
全國唯一的廈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大嶝小鎮(zhèn)是1998年5月由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lián)合批準設立,1999年5月局部建成開業(yè)2010年5月,乘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建設之東風,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改擴建工程開工,定名為大嶝小鎮(zhèn)。大嶝小鎮(zhèn)規(guī)劃面積約83萬㎡,實際用地面積約80萬㎡,建筑面積112萬㎡,總投資約35億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二期用地52萬㎡,建筑面積60萬㎡。三期用地28萬㎡,建筑面積52萬㎡。臺灣李祖原建筑師事務所規(guī)劃設計。中央軍委辦公廳聯(lián)合發(fā)文批準設立的,目的在于增強對臺經(jīng)貿(mào)合作的吸引力,從而加快臺灣和廈門乃至兩岸經(jīng)貿(mào)合作的步伐。
大嶝小鎮(zhèn)以促進兩岸合作交流為宗旨,重點建設臺灣商品展示交易商城、街店等商業(yè)設施,倉庫、貨場、簡單包裝及貼標、信息化服務平臺等物流設施,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博物館、民俗風情博物館等文化交流設施,特色酒店、餐飲、休閑娛樂等配套設施。重點引進臺灣生產(chǎn)廠商、經(jīng)銷商和大陸從事對臺經(jīng)貿(mào)及文化交流的商家入駐。將發(fā)展成為集商貿(mào)、旅游、休閑、購物于一體的獨具對臺特色的商貿(mào)旅游綜合體、臺灣民生消費品集散中心,發(fā)展成為跨越海峽的經(jīng)貿(mào)金橋。
位于大嶝海濱的小鎮(zhèn),外來游客免不了要吃下這里的海鮮,可以找許多漁家酒店吃海鮮。如果吃慣了酒店的可以去國貿(mào)金門灣大酒店(四星級的),酒店每季都會推出特色菜、特價菜,還有7款上報的招牌菜。
如果想漫步沙灘,一進島便都是在海邊行駛,隨時可以停下來一覽海景。如果興致來了,可以去一展歌喉。如果想環(huán)島吹吹海風,路上的電瓶車搖手就停。如果想感受海水飛濺到身上的樂趣,請在風大漲潮時,到虎頭寨的堤岸上走走,小心被吹走。島上的軍事禁區(qū)里面環(huán)境幽雅,空氣清新,軍營與森林融為一體,走在其中,可謂心曠神怡,如果有幸可以練習打靶,那更平添了幾分樂趣,可惜我只在初中時在學校安排下進去玩過,常人是難以進入的。
大嶝養(yǎng)殖的鮑魚有三種:①北方的皺紋盤鮑(顆粒大);②北方的日本黑鮑;③南方的雜色鮑,俗稱臺灣九孔鮑(顆粒?。F漯B(yǎng)殖模式為工廠化全人工養(yǎng)殖,生產(chǎn)程序如下:親鮑促熟--催產(chǎn)(體外受精)--育苗--養(yǎng)成,共需8個月左右。
鮑魚的食用與藥用價值:鮑魚自古以來被列為八珍之首,肉味鮮美,具有明目清肝之功效,乃高蛋白低脂肪之名貴海產(chǎn)品。其銷售除閩南一帶之外,還銷往金門、臺灣、新加坡等地。
大嶝紫菜品種為壇紫菜,其養(yǎng)殖分為室內全人工育苗(果孢子采苗--絲狀休培育)及室外半人工養(yǎng)殖兩階段,放養(yǎng)收割之后,經(jīng)過曬干或烤熟制成干品,其過程共需10個月?,F(xiàn)大嶝放養(yǎng)紫菜面積約6500畝,正常年總產(chǎn)量近1000噸,產(chǎn)值2000萬元。
紫菜的食用與藥用價值:紫菜是常見的食用紅藻,滋味鮮,營養(yǎng)好,又有特殊的香草味,有防治動脈硬化及降低高血壓之功效。由于三島沒有工業(yè)污染源,因此大嶝紫菜的品質極佳,其產(chǎn)品占閩南一帶90%的市場,并銷往全國地及東南亞各國,北京城內大嶝的紫菜小有名氣。
大嶝街道由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三個島嶼組成,俗稱“英雄三島”,大嶝街道位于廈門市翔安區(qū)東南海面,與大金門島距離僅1800米,面積13.2平方公里,下轄9個社區(qū),近2萬人,擁有東南沿海純凈海域,水質、空氣質量符合國家環(huán)境一級標準,素有“天然氧吧”的美稱,是國家白鷺自然保護區(qū)。
大嶝島古屬泉州府同安縣所轄。
1914年,清代地方區(qū)劃制度廢除,廈門自同安縣獨立分置思明縣(今廈門市),金門及大嶝劃歸思明縣管轄。
1915年,始創(chuàng)金門縣,歸金門縣管轄。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金門縣的大嶝鄉(xiāng)大嶝島、小嶝島及附近島嶼,成立大嶝區(qū),委托由南安縣代管。
1971年01月,由南安縣管轄的大嶝公社劃歸同安縣。
1984年06月至1984年10月,大嶝公社更名為大嶝鄉(xiāng)。
1991年10月29日起,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銷大嶝鄉(xiāng)的建制,設立鎮(zhèn)建制。
2003年9月,原廈門市同安區(qū)管轄的大嶝鎮(zhèn)劃歸廈門市翔安區(qū)。
2005年,撤銷大嶝鎮(zhèn),設立大嶝街道。辦事處駐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