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卷的引首處有乾隆帝八字行楷:“楊少師韭花帖妙跡”,中間正上方鈐蓋“乾隆御筆”朱文印一方,書法正文如下:
晝寢乍興,輖饑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dāng)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shí)謂珍羞,充腹之馀。銘肌載切,謹(jǐn)修狀陳謝伏惟鑒察。謹(jǐn)狀。七月十一日,狀。
“七月十一日”后有漫漶不清的“凝式”款識,具有明顯的刮擦痕跡。
該作品鑒藏印章極為繁多,其中南宋高宗趙構(gòu)(1107年—1187年)時期印章有:“紹興(連珠?。薄邦K嫉钣 ?。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1254年—1322年)印章:“趙”(朱文長方印,兩方)、“天水”“趙子昂印”“松雪齋圖書記”“趙氏子昂(騎縫印,兩方)、“松雪齋”。元代大德至延祜年間藏家張宴(13世紀(jì)末—14世紀(jì)初期,河北沙河人,元末鑒藏家)私印:“張宴之印”“端本家傳”。明人項元汴(1525年—1590年)鑒藏印章如下:“項元汴印”“神游心賞”“項墨林鑒賞章”“墨林(連珠?。薄白泳┧亍薄叭羲帯薄霸辍薄皺d李父印之書畫記(半?。薄疤旎[閣(兩方)”“項子京家珍藏”“子孫永寶(鳥文)”“子孫世昌(三方)”“神品”“項墨林父秘笈之印”“檇李項氏士家寶玩(九曲篆)”“子京之印(騎縫?。薄皩m保世家”“平生真賞”“向叔子”“寄傲(騎縫?。薄澳肿印薄白泳êJ?。薄白泳T縫印)”“神奇(連珠印,兩方)”“檇李(圓形印,兩方)”“墨林秘玩”“退密(騎縫?。?。明代天啟崇禎年間藏家吳楨(17世紀(jì)前期,安徽歙縣人,生卒年不詳,字周生,明天啟崇禎年間書畫藏家)印章:“吳楨”“周生”。清初四王之一王時敏(1592年—1680年)及其子王掞(1644—1728年,字藻儒,一作藻如,號顓庵、西田主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之子)的印章:“煙客(三方)”“西田(葫蘆?。薄邦呪郑T縫印,兩方)”“王顓庵書畫印”“王掞之印”“王掞字藻儒號顓庵又號退軒”。又乾隆帝(1711年—1799年)印章如下:“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清宮鑒藏寶”“古稀天子”“乾隆御覽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此外尚有嘉慶帝(1796年—1820年)“嘉慶御覽之寶”印章一方,清朝遜帝溥儀(1906年—1967年)印章兩方:“宣統(tǒng)御覽之寶”“無(舞)逸齋精鑒璽”。再無錫藏家薛滿生(20世紀(jì)初期至80年代)印璽:“知過堂”“滿生心賞”“薛處子”“約齋一人”“滿生審定”“約齋”“梁溪薛氏滿生珍藏(兩方)”“滿生之?。T縫印)”“曾藏薛處(騎縫?。?。此外,尚有一些無法確定印主或者疑偽的印章:“古玩之章(白文)”“鄭元齡氏(朱文)”“棱嚴(yán)精舍(騎縫?。薄敖?jīng)筵講官(騎縫印)“墨妙”。畫心后是諸家題跋,依次是張宴跋文:大德壬寅忠宣后人張宴嘗收。宣和書譜載,楊凝式正書韭花帖,商旅般渡,紹興以厚價購得之,故傳之于江南??膳c參政涮(浙)西回,攜來相惠。大德八年,歲在甲辰三月初十日,集賢學(xué)士嘉議大夫兼樞密院判張宴敬書。
后鈐朱文印“張宴私印”。
乾隆帝跋文:
名翰留傳謝韭花,軒軒舉欲擬飛霞。馳情詎為盤餐計,乞米流風(fēng)本一家。甲戌早春重展因題御筆。
后鈐白文印“幾暇怡情”和“退佳趣”兩方。再:
楊凝式書,筆跡遒放,每以欹側(cè)取態(tài),評者稱為魯公后一人。此帖收入宣和譜中,尤膾炙人口,今閱世幾千年,紙墨完好,神采奕奕,如初落筆時,乃知古今尤物,每有丁甲護(hù)持,良非偶然。而書譜所載諸跋,如張宴、賈希朱,真跡猶存。獨(dú)董華亭容臺集中一跋,不知何時割去,致可惜也。庚午立春,勺辛盤初獻(xiàn),早韭新嘗,時與興俱,一再展閱,輒志數(shù)言于尾,用寄清賞。乾隆御筆?!?/p>
后鈐朱文連珠印“乾”“隆”。
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賈希朱跋文:
此帖元奎章閣舊蓄也,頒賜與封巨鹿王時公。元社屋時,王弟攜避通許蘆氏里,國初希朱高祖文稿中有此題跋,決唐物無疑也。今其孫瑭與其婿崔應(yīng)奎秀才始售之。聞被賜時,有蘇武牧羊圖一,玉壺印一,今止存此帖云。正德壬申夏,通許人賈希朱記”。
后鈐朱文印“渫旵”。
明陳繼儒(1558年—1639年)跋:
楊少師韭花帖,米元章一見,得正書之變。余與董思翁見之秀州項鑒臺齋中。今年丁丑八十,子毗攜過山中,老眼摩挲,頓覺一番明凈。陳繼儒記?!?/p>
后鈐朱文連珠?。骸按肌薄叭濉薄?/p>
明末徐守如(明代安徽歙縣藏家,字號頗多,計有朗白、朗白父、清真居士、晉逸、若水等)題跋:
題楊少師韭花帖后
春畦雨后滋蔬甲,五代風(fēng)流映韭花。八百年來誰作祖,十三行外自成家。涪翁美譽(yù)塵埃絕,米老清評品格賒。博雅翩翩張學(xué)士,珍藏妙跡果非差。
韭花燁燁動秋蔬,歷歲經(jīng)霜久未枯。味壓侯鯖思學(xué)圃,氣凌奉橘欲吞吳。與顏上下名何重,并柳低昂品不孤,七百卜年尚完美,若非神護(hù)定為芻。崇禎十七年甲申冬至日,朗白父徐守如。
后鈐白文?。骸笆厝缢接 薄袄拾住?。
陸世韶跋文:
韭花帖膾炙舊譜,今觀真跡,風(fēng)度凝遠(yuǎn),古法進(jìn)逸,虞、歐后欲自作祖矣。楊少師故是參悟一流,卓然見其道韻蹁躚高邁,襄陽驚嘆,何怪焉?余輩得見此八百年神明物,良是大幸事。周生兄鑒藏一何多奇,時倪遁庵同在座,咀嘆不能舍去。同社鏡衲韶識。”
后鈐自文?。骸瓣懯郎赜 保煳挠。骸扮R汭”。
張照(1691年—1745年)跋文:
楊少師韭花帖,董香光刻入鴻堂中者也。少時曾在平湖高文恪家見之,今再入仙源,自嘆凡骨如故。卷首有煙客奉常顓庵相國父子圖書,知其曾貯西廬。裝池騎縫,松雪印識宛然,不特真帖。閱七百余年,印裱綾亦自元時到今日矣。東坡有云,無奈天公令鬼守,又云人生安得如汝壽,斯之謂歟。乾隆五年九月張照家識。
后鈐自文?。骸皬堈账接 薄?/p>
最后一行跋文是行楷書,乃是項元汴的題識:
五代楊凝式韭花帖名賢題識,項元汴真賞。其值三百金。
后鈐朱文葫蘆?。骸白泳?,白文印:“墨林主人” 。
楊凝式的父親楊涉是身居高位的宰輔,楊凝式也歷仕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朝,卻都做不圓滿,常以“心疾”為由推辭官場事務(wù),又曾佯瘋行于世上,為人所難理解。但是,楊凝式對于書法十分敏感,由于異于常人,又令人感到驚奇?!毒禄ㄌ肥菞钅接浭鏊约簳儗嬛螅杏X饑餓無比,得韭花珍饈而食,心中愜意無比,于是靈感大發(fā)寫下此作。
楊凝式(873~954),字景度,號虛白,又自稱希維居士、關(guān)西老農(nóng),因出生于癸巳年,由此自號癸巳人,陜西華陰人。他的祖輩均為唐朝重臣,父親楊涉更是官至宰相。自唐昭宗時中進(jìn)士后,曾任秘書郎一職。唐朝滅亡后,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頻繁更替,楊凝式這個出身官宦之家的才子,亦“大為時輩所推”。他文才風(fēng)流,文章為世人喜愛,在詩作上,亦有佳名傳世,如“院似禪心靜,心如覺性圓”,清麗而脫俗。
整體
《韭花帖》用筆和緩,不同于《蘭亭序》的輕快巧麗,筆畫的氣息更加質(zhì)樸沉著。在結(jié)體上,奇中寓險,險中見奇。在用墨上盡力使墨氣沉入紙下,充分吸收。章法布局上將字距與行距拉得很開,是真正的清朗寬綽,這種布局在楊凝式以前的作品中是很少見到的,這大概是因?yàn)樗藭r已經(jīng)不是年少輕狂,而更追求簡淡瀟散,追求自然。此外,《韭花帖》雖不及楊凝式其他作品那樣以欹側(cè)取態(tài),卻在單字結(jié)體上獨(dú)出機(jī)杼。從書法意趣的追求來看,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人喜寫楷書,宋人愛作行草。楊凝式處在唐完結(jié)而宋未開啟的這樣一個時間段內(nèi),早年師法歐陽詢、顏真卿、懷素和柳公權(quán),再上溯“二王”,取眾家精髓而又不被任何一家圈禁,于不期然中走出了唐人書法的境界而開一片天地,身后又開啟了宋代尚意書法的先河。
此帖字體點(diǎn)畫生動,結(jié)構(gòu)端穩(wěn),風(fēng)神簡靜,全帖表現(xiàn)出入規(guī)入矩的端莊與溫雅,結(jié)體妍麗,并以精嚴(yán)的技巧表達(dá)出含蓄內(nèi)在的文人之氣。用筆一絲不茍,卻不顯得古板呆滯,巧妙地將內(nèi)擫和外拓的筆法融為一體。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卻不失森嚴(yán)密布,通篇秀雅恬淡,二王精髓畢現(xiàn),魏晉風(fēng)神十足,可謂是作者“心手雙暢,翰逸神飛”的佳作。筆畫遒勁,結(jié)體趨長,勁健而不乏嫵媚,章法布局更是獨(dú)特——字距較大,行距更寬,疏朗而又渾然一體,在空間之中充滿了平和之氣,這種行距、字距都留得很寬綽的章法,得益于甲骨文、兩周金文和漢隸的疏散排布。
該作品洋溢的逸氣靈韻,以及作為其表現(xiàn)特征之一的疏闊章法,則是由楊凝式首開其風(fēng)的。在分章布白上,《韭花帖》的最大特點(diǎn),在于字距或緊密或疏離,總體上字與字間距明顯拉大。行間距寬度更被人為地夸大了,顯著超過字距,可謂前無古人。楊凝式以精到的中鋒用筆、流美的線條分割空白,形成虛實(shí)相生、變化無窮的空間。在時空交錯中,點(diǎn)畫振動,計白當(dāng)黑,墨華鮮潤,云光徘徊。
局部
首先是該帖用筆的筆法對二王精神的繼承?!毒禄ㄌ酚小拔宕m亭”的美譽(yù),這緣于該帖閑適、瀟灑的體貌給欣賞者帶來的感動?!胺蛉酥钅群跤霉P” ,《韭花帖》在筆法和意境上都追摹《蘭亭序》的遺蹤,用筆精致含婉,平和中又寄以異態(tài),行筆乍行乍楷,纖絲連帶自然生動,全然一股二王風(fēng)度。
其次是該帖章法與《蘭亭序》的排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帖在大塊空白的襯托下文字主體顯得更加空靈秀美、淡雅平和。前兩行的字距較小,連接緊密,但相互有穿插,避免了平如算子的棋盤式布局。這種內(nèi)外空間的巧妙處理得益于二王的作品,也能從王羲之的《蘭亭序》中發(fā)現(xiàn)作者的肇端,但楊凝式強(qiáng)化這種美。他不僅使字內(nèi)空間的表現(xiàn)突破了王羲之的含蓄工穩(wěn),最主要的是強(qiáng)化外部空間,除了前兩行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連接的比較緊密之外,其他部分皆極盡疏朗之能。從第三行開始行距越來越大,逐步疏朗開闊,節(jié)奏也越來越舒緩。
《韭花帖》散置的單字看上去似乎各自獨(dú)立,無牽絲連筆。但字與字間,藏鋒起筆間氣勢呼應(yīng),形散神聚,無爛漫凋疏之蔽,所謂“散僧入圣”是也。第三行“乃”字一撇,用隸筆作楷法,但一筆并未到底,似向半空高抬左腳,真是“最喜小兒無賴”,稚態(tài)可掬。第四行“珍羞”二字?!罢洹弊窒蚝箪?cè);“羞”字的“羊”頭躬身前傾,“羞”字一撇“長舒左足”,“丑”部如右腿環(huán)彎,弓馬步般穩(wěn)穩(wěn)撐住。其單字軸線形成折角,脫盡凡骨。
最有趣的是“寢”、“實(shí)”、“察”三字的“宀”頭,從字的構(gòu)成角度看,有些像斜戴的帽子。古今中外,人們多以側(cè)帽為美。而“察”字的“祭”部,寫得圓融流走,剛勁婀娜,如曼妙少女別有韻味。而第一行“寢”字,不衫不履,則像“側(cè)帽風(fēng)流”的北周貴族獨(dú)孤信。第四行“實(shí)”字,“宀”像懸浮空中的帽子,使人想起“孟嘉落帽”風(fēng)流軼事?!毒禄ㄌ分腥齻€“宀”的寫法,多年來成為書論界的熱門話題。
“實(shí)”之上的三個字,步步左移,寫到“實(shí)”時,其“宀”仍保持這一趨勢,也許為了糾偏,作者將其下的“貫”大幅度向右向下挪動,造成間離、錯位,翻空出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明董其昌:“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瀟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敬側(cè)取態(tài)者有殊。然敬側(cè)有態(tài),故是少師佳處?!?/p>
清王文治《論書絕句》:“《韭花》一帖重謬琳,千古華亭(董其昌)最賞音。想見晝眠人乍起,麥光鋪案寫秋陰?!?/p>
清末民初李瑞清:“楊景度為由唐人一宋一大樞紐,《韭花帖》筆筆斂鋒,《蘭亭》法也?!贝颂及资栝煂捓?,令人耳目一新,尤為后世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