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塔——天寧寶塔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天寧禪寺內(nèi) 。天寧寶塔始建于2002年4月,總建面積2.7萬平方米,塔高13層153.79米;從底層地宮到頂層鐘樓,整座寶塔以佛教文化為主線,以東陽木雕、揚州漆器、常州亂針繡、惠安石雕等手工藝術(shù)為表現(xiàn)手法,巧妙地詮釋了大乘佛教的諸多教義。佛塔的建成,與北方云崗大佛、中原龍門大佛、西方樂山大佛、東方靈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壇大佛遙相呼應(yīng),成為五方五佛的佛心。 天寧寶塔在外形上采用了唐宋古塔的風格:八角飛檐,形態(tài)端莊,簡潔粗獷,氣勢宏大。
天寧禪寺
襲唐宋建筑的風格:華貴而不繁復(fù),簡潔亦顯大氣,雖無雕梁畫棟之美,卻有古色古香之韻,透出一股莊嚴之氣。自2002年4月奠基以來,天寧寶塔已經(jīng)使用了6500噸鋼材撐起了塔身骨架,寶塔鋼結(jié)構(gòu)在2003年底封頂,經(jīng)精密測量,塔尖與底部的垂直度誤差不足1厘米。為天寧寶塔贏得了個獎項:2004年國家鋼結(jié)構(gòu)協(xié)會頒布的金獎。
天寧寶塔中的大柱、欄桿、吊頂、樓梯、扶手、門檻等全部使用的是楠木,用量已達5000立方米。這些楠木出自于緬甸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深山老林,均為直徑1米、長度則分別為9米和6米的原材。其中,每一層分別60至72根,13層總量達1000余根的楠木大柱,用材即達1000多立方米。而在一層的附節(jié)層,伸向塔身外8米多的飛檐全由楠木制成,僅這一層,楠木用材即達1300立方米。在天寧寶塔承載的1000噸銅飾中,
奪人眼球的就是塔頂那座金剛寶座型的塔剎。這座塔剎包括蓮臺、象輪、鼓座、火焰板等組成,由75噸黃銅澆鑄而成。考慮到安裝難度,整座塔剎被分別澆鑄成5節(jié),然后逐節(jié)套接,澆鑄拼接的出色工藝讓整座塔剎渾然一體。在層層寶塔屋檐上,共加蓋了5萬張青銅銘文瓦,底部是條形的青銅底瓦。瓦上銘文,緣于古代青銅器上銘文而引發(fā)的靈感,這一創(chuàng)新設(shè)計令青銅銘文瓦獲得了國家專利。此外,屋頂?shù)拇?、望板,檐上的斗拱,也全為銅材裝飾,不再承重的斗拱由銅皮包出外型,而斗與拱的型制、尺寸則按古建法則。在中國現(xiàn)存塔林之中,具盛名的是少林寺的塔林。而新建的天寧寶塔,在寶塔基座的6層圍欄上,將圍繞起1000座漢白玉雕刻的玉塔塔林,與天寧寶塔形成“眾聚如林”的盛況。玉塔每座高65厘米,加上基座高1.75米,由四川雅安的“東方白”玉,經(jīng)中國南北的雕刻之鄉(xiāng)福建惠安和河北曲陽兩縣的民間藝人之手精心雕琢而成。在1000座玉塔之間,是由1000塊玉石旁板聚成一座佛教經(jīng)文碑林,碑林上的經(jīng)文,將邀請海內(nèi)外500名高僧書寫,迄今為止,已經(jīng)搜集到了200多位高僧撰寫的經(jīng)文。
在寶塔13層頂?shù)溺姌菍樱瑧覓煲豢?5噸重的大鐘。鐘身需數(shù)人合圍,鐘壁厚如青磚,敲鐘之柱更粗于碗口,需幾人合力。鐘聲幽遠,福音廣布。這口大鐘雖然稱不上大,但118米的高度足以令其成為高鐘。“高鐘”及天寧寺松純方丈題寫的“國泰民安”八個大字,分別位于南北兩壁。另外六面墻壁,則是一部完整的《金剛經(jīng)》全卷,8000個8厘米見方的大字,鐫刻于千年香樟木上,蒼勁古樸,一氣呵成。在高鐘四側(cè)內(nèi)壁上,是四幅雕刻精致、金色飽滿、富麗堂皇、莊嚴肅靜的揚州漆畫。這四幅《華嚴大法》、《法華妙典》等大型貼真金漆藝壁畫,是江蘇省工藝美術(shù)名人呂永林、楊忠寶等人的嘔心之作,也是揚州漆畫進入佛門。寶塔13層,展現(xiàn)的是佛祖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各路佛法神仙共聚靈山盛會的宏大場面。詮釋這一場面的分別是五方五佛和四幅壁面。五方五佛分別供奉于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位于中央的是一尊堪稱鎮(zhèn)塔之寶的天然水晶佛。這尊通體透明渾然天成的釋迦牟尼古佛像源于16世紀印度,上世紀流落于歐洲,2003年,愛華人士高培芝將其迎請回國并捐贈給天寧寶塔,另四方玉佛將采用新疆和田玉和昆侖玉中白、墨、藍、紅四種色玉雕刻而成。五方佛表現(xiàn)佛祖講經(jīng)場面,而四面壁面展現(xiàn)萬佛朝圣的宏大氣勢。每面壁長6米高2.4米,雕刻的工藝為中國好的東陽木雕。十多位東陽民間雕刻大師們,將用8個月的時間,以凸出10多厘米的陽刻工藝,在柚木上展現(xiàn)500-600個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造型以及各種場面。
步入天寧寶塔塔基廣場,抬眼望去,是寶塔一二層間懸掛的“龍城象教”的大匾,匾長5米高2米。而在塔基四角,高5.3米、全銅鑄成的四大天王高大威嚴、神采威武,分別手持的劍、琵琶、傘、龍四件“法寶”,隱含著對“風調(diào)雨順”的祈求。每座天王像兩側(cè),分別擺放銅鑄大象共8只,每只大象高3.2米,長5米。另有兩根高19.8米、直徑3米的九龍柱矗立于寶塔兩邊,九龍柱由花崗巖雕刻而成,重200余噸。龍與象共聚廣場,也應(yīng)了“龍城象教”之說。此外,廣場上還有兩只長5米、寬1.8米、高2.8米的香爐,是迄今全國大的香爐。
在外形上,天寧寶塔傳承了唐宋古塔遺風:樓閣式寶塔八角飛檐、形態(tài)端莊、氣勢宏偉,透出一股莊嚴之氣。新塔基臺采用印尼婆羅浮屠佛教建筑形式,用998個漢白玉制成的小寶塔圍繞主塔四周,形成氣勢恢宏的塔林。塔林間鑲有1000多塊經(jīng)文碑,鐫有由全國500名寺廟方丈書寫的佛教經(jīng)文。塔基下有地宮群,擁有8明8暗16個地宮,地宮將珍藏舍利、經(jīng)文典籍、佛足、唐卡、唐朝石佛等。由6500噸鋼材撐起的塔身骨架,經(jīng)精密測量,塔頂與底部的垂直度誤差不足一厘米,為此而獲得了2004年國家鋼結(jié)構(gòu)協(xié)會頒布的“金鋼獎”。天寧寶塔的大柱、大梁、飛檐、吊頂、欄桿、門檻等均使用了極其珍貴的木料——產(chǎn)自于緬甸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深山老林的金絲楠木,這些木料即使風吹日曬,千年都不會壞,給天寧寶塔奠定了堅實的基矗。其承載的1000噸銅飾中,眩目的就是塔頂那座金剛寶座型的塔剎,由75噸黃銅澆鑄而成,塔剎的表面還貼了幾十公斤的黃金,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出色工藝使整座塔剎渾然一體。由中國銅雕大師朱炳仁先生設(shè)計的5萬張青銅銘文瓦,與2萬多塊岫玉磚裝飾的塔身構(gòu)成了寶塔的金頂玉身,意蘊金玉滿堂。由趙樸初先生書寫的“般若心經(jīng)”繞塔基一周,符合信眾禮塔繞塔求福納福的心愿。
此外,該塔一層大殿因4尊大佛而得名“大佛殿”。大佛殿中供奉的4尊大佛高10.5米,大殿面積1600平方米,高13米,氣勢恢宏。大佛殿的殿頂有一塊高3米,長72米的景泰藍觀音三十二應(yīng)身壁畫,是全國大的景泰藍工藝品,已經(jīng)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寶塔13層頂上的梵音閣118米高處,懸掛著一口高3.2米、重15噸的大鐘,鐘聲渾厚悠揚十里可聞,每逢節(jié)日或盛典,鐘聲響起,生智慧,增福澤,禮贊太平盛世,祝頌國泰民安。
天寧寶塔坐落在享有“東南叢林”美譽的江蘇常州天寧禪寺南北中軸線北端,前俯京杭大運河,后倚常州紅梅公園,總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佛教講“千尺十三率”,寶塔以十三層為,天寧寶塔就有13層,總高153.79米,塔體凈高108米,塔高為世界佛塔之。該塔的建成,與云崗大佛、龍門大佛、樂山大佛、靈山大佛和香港天壇大佛遙相呼應(yīng),為佛緣世界增添了新的光彩。全塔由中國寶塔設(shè)計大師路秉杰教授設(shè)計,其建設(shè)理念是:要建成一座“盛世之塔、文化之塔、傳世之塔”。其核心理念是“文化之塔”。
寶塔采用唐宋樓閣式風格,八角形布局,塔身采用鋼架結(jié)構(gòu),塔剎為金剛寶座塔型,70噸青銅鑄成,外貼金箔,金碧輝煌。外墻飾砌漢白玉,展現(xiàn)金頂玉身風采。塔基臺1000多個漢白玉小寶塔圍繞主塔四周,形成氣勢恢弘的塔林;寶塔第13層118米高度懸掛3萬斤重銅鐘,鐘聲悠揚,廣播福音。無論從體量,高度,材質(zhì),還是從塔的定位,天寧寶塔都堪稱中華之最,也堪稱佛塔世界之最。
自古有寺有塔,天寧寺也不例外,但塔在宋代曾毀于兵火。俗語有云:亂世毀廟,盛世興塔。為禮贊盛世、祈福百姓,天寧禪寺現(xiàn)任方丈松純大和尚發(fā)大宏愿,由天寧寺籌措資金,重建天寧寶塔,這個想法得到了市政府及各界人士的肯定與支持,重建工程于2002年4月奠基,耗資3億元人民幣,在2007年4月30日上午9點08分,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釋一誠,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明學,印度正覺大佛塔使者等108位海內(nèi)外大德高僧齊集常州為天寧寶塔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