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湖中,樓臺遠距世俗紅塵。走過九曲小橋,進入洞門,即到四周環(huán)水的煙水亭。在粉墻環(huán)抱、樓臺高聳、綠樹濃郁、湖平如鏡的環(huán)境中。猶如到達世外桃源。亭為水榭式建筑,有船廳、翠照軒、境波樓、純陽殿等。純陽殿左壁嵌石碑一方,上刻大草書“壽”字,由“九轉(zhuǎn)煉丹”四字組成,傳為呂洞賓手跡。殿內(nèi)陳列文物,以有東林寺標記的砂缽引人注目。亭前方丈地,石雕圍欄貼水而起,垂柳翠柏點綴其間。兩邊有石鑿“藏劍匣”,相傳因為廬山北雙劍峰之刃直對九江市,于是人們鑿石匣收藏。從煙水亭向南眺望,在湖面波光粼粼、水岸交接的極遠處,青黛色的山脈起伏迤邐,此即名聞中外的避暑勝地廬山。在煙水亭遠眺,別有一番景色。
煙水亭是歷代文人騷客宴游之地。亭內(nèi)有風(fēng)格各異的楹聯(lián)匾額,或敘事繪景,或?qū)懸馐闱?,?lián)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觀聯(lián),雅趣盎然。
舊時,煙水亭是本城民眾祭祀先賢的香火之居。五賢閣內(nèi)紀念的五位賢士和賢吏是:田園詩人陶淵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馬白居易、宋、明理學(xué)大師周敦頤、王陽明?,F(xiàn)煙水亭各廳室已改作九江文物陳列室,在這里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
據(jù)府志記載,“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曾當(dāng)過潯陽縣令,為九江人辦過不少好事。純陽殿中的呂洞賓塑像早已毀于兵燹,殿后留下一塊相傳呂道人親書的“壽”字碑。斗大的“壽”字,一筆九轉(zhuǎn),寓意“九轉(zhuǎn)成丹”。字體蒼古,初看是個“壽”字,細看則為“丹”字。據(jù)說這塊似“壽”似“丹”的字碑,寄寓了呂洞賓對九江百姓人壽年豐的美好祝愿。
煙水亭石級兩旁有藏劍石匣一對,立于亭前石級兩旁,有納峰藏劍之意。據(jù)載:九江常遭屠城和匪寇騷擾,按陰陽家之說,皆因郡城面對廬山雙劍峰所致?!八吻篱g,郡守唐立方乃辟譙樓前地筑為二城,夾樓矗其上,謂之匣樓,曰:匣實藏劍”。后遭毀?,F(xiàn)石鑿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為知縣陳鼐擴建煙水亭時所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