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海灣大橋(Shantou Bay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境內連接濠江區(qū)與龍湖區(qū)的跨海通道,位于礐石海之上,是沈海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構成汕頭市區(qū)東部的城市主干道路之一。
汕頭海灣大橋于1991年12月17日舉行奠基儀式;于1992年3月28日動工興建;于1995年12月28日通車運營;于2011年1月30日納入廣東省高速公路聯(lián)網收費系統(tǒng)。
汕頭海灣大橋南起南濱路,上跨礐石海及媽嶼島,北至泰星路;線路全長2500米,正橋長961.8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汕頭海灣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南北引橋、兩座塔柱、及其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總體 汕頭海灣大橋主橋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加勁主梁懸索橋
橋塔 主塔身為鋼筋混凝土剛架結構,由空腹雙柱及三道空腹橫梁組成,橫梁設置預應力束,塔柱在橋面處設有混凝土主梁約束支座。
錨碇 錨碇采用重力式錨碇,基底為花崗巖,上下游各一混凝土塊體由后混凝土系梁相連成整體,與主纜鋼絲束連接的錨桿與鋼錨梁相連埋置與混凝土塊體后補,錨桿與混凝土塊體設有隔離層
主梁 主梁采用單箱三室橄欖型薄壁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主梁中間設一道主橫梁,兩端是連接兩端的現(xiàn)澆副橫梁;混凝土標號為C60。頂板為制孔穿束預應力,底板較薄,預應力采用無粘結鋼絞線體外束。每股鋼絞線外包PE套,吊點設在主橫梁兩端吊索孔附近。
主纜 主纜由平行鋼絲束組成,鋼絲束由高強鍍鋅平行鋼絲組成,兩端帶熱鑄錨頭,采用PWS法預制。
吊索 吊索采用鍍鋅鋼絲絞成麻花狀鋼絲繩;兩端個貸一冷鑄錨頭,兩個吊索騎掛在主纜索夾槽內形成四顧鋼絲繩與通過主梁端部兩個錨栓及錨板相連接,支承主梁。索佳為ZG35I鑄鋼,由兩個半圓合成,索夾圓弧內側表面經噴鋅處理。
鞍座 鞍座由上座體和底板組成,分三件鑄造加工,上座體材質為ZG35I,用M68錨栓固在塔頂。散索鞍座安裝在錨碇洞口;主纜鋼絲束通過散索鞍座想水平及豎直分散后與錨桿連接。
汕頭海灣大橋全長2500米,其中正橋長961.8米,采用(154+452+154)米跨徑布置;北引橋1129.1米,南引橋409.1米。主橋橋面寬24.2米,引橋橋面全寬28.1米。主塔全寬31.2米,高92米。兩根主纜各長1030米,直徑0.56米,由10100根直徑5毫米的鍍鋅高強鋼絲組成,重15噸。
1991年12月17日,汕頭海灣大橋舉行奠基儀式。
1992年3月28日,汕頭海灣大橋動工興建。
1995年12月28日,汕頭海灣大橋通車運營。
1996年10月,汕頭海灣大橋通過驗收。
2011年1月30日,汕頭海灣大橋撤銷主線收費站,納入廣東省高速公路聯(lián)網收費系統(tǒng),并設置海灣、澳頭匝道收費站。
2013年3月,汕頭海灣大橋更換八根試驗吊索。
2015年4月7日,汕頭海灣大橋進行檢查維修工作。
2016年8月13日,汕頭海灣大橋完成全橋吊索更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