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府城隍廟,原為忠烈侯坊,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蘭州府城隍廟。城隍廟占地面積約906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87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進院落。主體建筑以中軸線分左右前后排列,由大門牌坊、鐘鼓樓、享殿、正殿、寢宮及其配殿、垂花門、東西廂房、六角亭組成。主體建筑周圍環(huán)置圍廊,“六屬城隍”及“光眼”“痘診”諸祠錯置圍廊之間。建筑高低錯落有致,布局對稱嚴整。院內(nèi)存有6棵蘭州市人民政府掛牌保護的唐槐、漢柏,以及大量的保存完好的磚雕、清代名人匾額及石獅子等附屬文物。
大門牌坊
牌坊門為蘭州城隍廟大門,并非城隍廟原有建筑,是節(jié)園(凝熙園)明肅王顏妃墓前的“貞烈遺阡”牌坊?,F(xiàn)存建筑為四柱三間三樓木結(jié)構(gòu),前后用四組人字形斜戧支撐。明間歇山頂,屋面覆蓋綠琉璃瓦,正脊雕蓮花紋,兩端飾龍吻;垂脊、戧脊飾五把鬃、三把鬃脊獸。檐下施十一踩斗栱六攢。明間懸掛兩塊匾額。次間屋面低于明間,綠琉璃瓦廡殿頂,脊端飾三把鬃獸。平板枋上坐九踩斗斗栱共八攢。木構(gòu)件油飾彩繪為青綠云子彩畫,輔以山水、瑞獸、花草枋心,系近年重繪而成。
享殿
享殿,也稱獻殿,四明廳式殿堂,坐北向南,建于高0.6米的臺基上,南北兩面有石條臺階三級。享殿面闊五間(16.5米),進深五間(約16米),廊深約2米,八檁歇山卷棚四周出廊結(jié)構(gòu)。鼓形柱礎(chǔ)。南北兩側(cè)金柱間裝棋盤心槅扇門12扇,東西兩側(cè)山墻青磚砌筑,磚雕海棠心,裝龜背紋通間檻窗。檐下施七踩重翹三昂斗栱50攢,栱眼用木板封堵。廊柱間飾卷草紋透雕雀替。屋面覆蓋綠琉璃瓦,垂脊、戧脊均浮雕蓮花紋,脊端飾五把鬃、三把鬃脊獸。木結(jié)構(gòu)均繪制青綠云子彩畫,均為近年重繪。
正殿
正殿建于磚砌臺基上,面闊五間(約22米),進深四間(約20米),七架梁重檐歇山式構(gòu)架,后帶懸山頂檐廊。上層屋面覆蓋琉璃瓦,正脊雕蓮花紋,鴟尾正吻,脊中為蓮珠寶頂,垂脊、戧脊飾垂、戧脊獸,勾頭、滴水模印螭紋。平板枋下施圍脊一圈。外檐施七踩三翹品字科斗栱,下檐58攢,上檐42攢,木板封護栱眼。前檐柱間裝雀替、荷葉等木雕飾。明、次間裝槅扇門,梢間磚雕海棠心檻墻、檻窗。后部檐廊東、西、北三面均為磚雕檻墻,裝檻窗。殿內(nèi)原塑城隍像,無存。
寢宮
寢宮位于院落后部,單檐七架梁歇山頂,前檐接四檁卷棚抱廈,正立面外觀似重檐,東、西兩側(cè)各接兩間懸山頂陪殿,總面闊十一間(32.4米),進深五間(約15米)。外檐下施七踩三翹品字科斗棋,總計109攢。屋面覆蓋琉璃瓦。明間、次間均裝木槅扇門,梢間砌磚雕檻墻(已被改建);兩側(cè)陪殿屋面覆蓋琉璃瓦,山墻為五花山墻,墻上開圓形窗洞,正面裝木槅扇門窗。寢宮內(nèi)原塑城隍夫婦像及侍童,無存。
鐘鼓樓
鐘鼓樓位于享殿前東、西兩側(cè),建筑形制相同,均建于磚石砌筑高臺上,歇山頂二層木樓閣,平面呈方形,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根金柱為通柱,柱、枋間飾雀替、荷葉墩等木雕飾件。一層檐柱間設(shè)木欄桿。二層室內(nèi)置鐘、鼓,無存。
磚雕
蘭州府城隍廟正殿梢間山面加施牌樓、寢殿明間檐柱下裝飾巨型磚雕寶瓶等特有的修飾手法等為甘、青地區(qū)所僅見,對研究中國不同時期建筑布局的演變軌跡及不同地區(qū)的建筑技藝史,具有較高的價值。
蘭州府城隍廟是甘肅省保存較好的古建筑群之一,雕花琉璃屋脊和大量的磚雕,體現(xiàn)了當時工匠較高的建筑技藝水平,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實物遺存,具有較高價值。蘭州城隍廟是甘肅省唯一幸存的府城隍廟,等級高,規(guī)模大,作為歷史上蘭州乃至甘青地區(qū)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建筑遺存,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中國西北地區(qū)宗教及民俗文化的淵源和發(fā)展,對研究地區(qū)宗教、民俗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蘭州府城隍廟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張掖路。
自駕:自甘肅省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蘭州府城隍廟,路程約1.6千米,用時約20分鐘。
北宋,創(chuàng)建蘭州府城隍廟,之后各代屢有維修。
據(jù)明代蘭州學(xué)者黃諫的《城隍廟記》記載,金明昌七年(1196年)“嘗修葺之”。元至大元年(1308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重修蘭州府城隍廟。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蘭州府城隍廟主體建筑部分毀于火災(zāi)。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通省官紳捐資重修蘭州府城隍廟,后二年始成。
民國初年,政府利用蘭州府城隍廟的一些殿廊,創(chuàng)辦國貨陳列館,組織一些藝術(shù)品、農(nóng)產(chǎn)品、礦產(chǎn)、藥材等進行展示,供市民參觀。
解放后,蘭州市政府籌資對蘭州府城隍廟進行了全面維修,并將維修后的隍廟改名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交由蘭州市總工會管理使用。
1956年,遷建節(jié)園(凝熙園)明肅王顏妃墓前的“貞烈遺阡”牌坊為城隍廟大門。
1969年,蘭州府城隍廟被蘭州市革委會宣傳組接管使用。
1979年5月1日,蘭州府城隍廟作為市工人俱樂部重新開放。
1984年11月,蘭州府城隍廟前院戲樓、耳房、回廊等76間房屋被火焚毀,原一進五院變成四進院落格局。
2009年,維修蘭州府城隍廟,發(fā)現(xiàn)寢殿、正殿之間柱廊遺存。
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蘭州府城隍廟被公布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蘭州府城隍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
東至東廡后墻外側(cè)以東5米,南至牌坊門外立柱外側(cè)底部以南10米,西至西廡后墻外側(cè)以西5米,北至后廂房后墻外側(cè)以北7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
保護范圍外向東、西、北各延伸50米,向南延伸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