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的防腐木涼亭--侗族鼓樓,鼓樓是侗鄉(xiāng)具有地域特點的建筑物,流行于貴州、湖南、廣西地區(qū)。鼓樓以防腐木木鑿榫銜接,頂梁柱撥地凌空,排枋縱橫交錯,上下吻合,采用杠桿原理,層層支撐而上。
鼓樓通體全是防腐木木質(zhì)結構,不用一釘一卯,由于結構嚴密堅固,可達數(shù)百年不腐不斜。在古代侗族鼓樓還有作為開會場所、外敵入侵鳴鼓警示等作用。
鼓樓以杉木鑿榫銜接,頂梁柱撥地凌空,排枋縱橫交錯,上下吻合,采用杠桿原理,層層支撐而上。
鼓樓通體全是本質(zhì)結構,不用一釘一鉚,由于結構嚴密堅固,可達數(shù)百年不朽不斜。這充分表現(xiàn)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藝的高超。
建造鼓樓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經(jīng)過族中長輩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選定,木材優(yōu)良、粗大,高度均勻,樹齡古老,方可作為鼓樓建造用材。未優(yōu)先標記,其他用材不得取用。可見打上標記的杉木,自然是“杉海”之王了。據(jù)傳說;鼓樓一詞含義,應該是侗寨古時放鼓之樓。因此,有鼓則有樓,有樓則置鼓,后來人民習慣,俗稱鼓樓。鼓以樺樹作身,名為“樺鼓”,安放于鼓樓高層。在侗族歷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議,起款定約,抵御外來官兵騷擾,均擊鼓以號召群眾。由寨中“頭人”登樓擊鼓,咚咚鼓聲響徹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來。無事是不能隨便登樓擊鼓的。
鼓樓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長凳,中間有一大火塘;樓門前為全寨逢年過節(jié)的娛樂場地。每當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涼,寒冬臘月來這里圍火,唱歌彈琵琶、講故事。侗寨有坐鼓樓的習俗。特別是春節(jié)期間,村村寨寨聚集鼓樓廣場,吹蘆笙,“哆耶”對歌作樂?;蛞远弊迕耖g傳統(tǒng)故事為題材,自編自扮侗戲,登臺演唱。
據(jù)清代雍正年間有資料記載: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樓高數(shù)丈,歌者夜則緣宿其上……”。侗族鼓樓建筑是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象征和標志。哪里有侗族,哪里就有鼓樓,只有侗寨才有鼓樓,有了鼓樓才算侗寨。鼓樓是侗族人民娛樂、儀事的公共場所,為侗族多元文化之載體。侗族鼓樓一般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朝中葉尤為盛行。建造鼓樓的主要大柱、枋梁需經(jīng)過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選定,方可作為鼓樓建造用材。樓中高層的中心位置一樺樹牛皮大鼓,凡有重大事宜商議,起款定約,則擊鼓以號召群眾。
鼓樓建筑系木質(zhì)的四柱貫頂,多柱支架八角密檐塔式結構。“神奇的建筑師”憑一根丈桿,一支筆,錯綜復雜的金瓜梁方、斗拱支柱,以杉木開糟穿榫和接而成,不用一釘一鉚,銜接不隙,絲毫不差,牢固嚴謹,經(jīng)風霜,歷雨露,百年不倒。更為罕見者是神奇的獨柱鼓樓。為了裝飾、防腐,在鼓樓的外額上抹粉描繪或白灰泥塑龍鳳鳥獸,古今人物,以及侗族生活風情的油飾圖案。琳瑯滿目,栩栩如生。形式生動活潑,內(nèi)容豐富多彩。
鼓樓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學歌,民間老藝人傳歌編侗戲的集中場所。侗鄉(xiāng)被稱為“歌的海洋”,是名副其實的。侗族大歌不僅曲調(diào)優(yōu)美動聽,而且在曲式上緊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潑多樣,特別是合唱中自由和諧地出現(xiàn)多音部,在我國各民族的民歌中是罕見的。侗戲就是在大歌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為廣大侗族人民所喜聞樂見。從外觀上來看,侗族鼓樓是一種極富有視覺效果的建筑。一座建好的鼓樓,樓頂是連串葫蘆形的頂尖,直刺蒼穹,猶如塔尖一樣。中部是層層疊樓,形如寶塔的樓身。樓檐一般為六角、八角、四角,六角的俗稱“六面倒水”,每一分水的突出部分都有翹角,它的重檐層層疊疊,從上而下,一層比一層大。鼓樓底部,多是正方形,四周有寬大結實的長凳,供人歇坐。中間是一個或方或圓的大火塘。從基本的輪廓和整體的形式上來說,鼓樓的形態(tài)的顯著的特點是,大體上在不脫離杉樹原型的基礎上揉合漢族密檐多層佛塔的造型,形成下大上小的樓塔形。鼓樓形態(tài)的第二個特征是它的高密度重檐疊加的樓體塔身。這是侗族鼓樓同漢族的重檐樓塔明顯不同的地方。鼓樓形態(tài)的第三個特征是侗族的鼓樓在重檐數(shù)上皆為單數(shù)。最少的有1層,最多的達21層。這是由于侗族把奇數(shù)視之為吉祥之數(shù)。
座座鼓樓高聳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氣概雄偉。飛閣垂檐層層而上呈寶塔形。瓦檐上彩繪或雕塑著山水、花卉、龍鳳、飛鳥和古裝人物,云騰霧繞,五彩繽紛。從江縣高增侗寨鼓樓高達二十余米,十三層次;黎平紀堂侗寨一寨就有三個鼓樓,侗寨風光可說十足了。
追溯鼓樓的起源,也許要追究越僚人的“巢居”了。關于中國南方古代民族的巢居,古文獻中亦多有記載。張華的《博物志》中有“南越巢居”?!段簳分杏辛湃恕耙罉浞e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不過,巢居只是還未完全開化的民族簡陋的住屋而已,但從起源上看,所有干欄式木構建筑都同巢居有淵源關系,鼓樓當然也不例外。
鼓樓始建于何時?由于侗族無文字記載,無從考究。不過,侗鄉(xiāng)世代相傳:從有侗族村寨的時候起,就有鼓樓了。據(jù)清代雍正年間有關資料記載: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樓高數(shù)丈,歌者夜則緣宿其上……”??梢娒髂┣宄蹰_始見于史冊了,距今約三個多世紀。侗族人民自古以來就有集中居住的特點,較大的侗寨上千戶人家,小者三、五十戶。侗寨鼓樓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個族姓一座鼓樓。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時有幾個鼓樓并立,上述紀堂侗寨的三座鼓樓即其一例,這在侗鄉(xiāng)是常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