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站(Zibo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國山東省淄博市,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貨一等站,是淄博市首個綠色智慧示范區(qū),也是集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淄博站始建,時稱張店站;1987年1月1日,改稱淄博站;2005年,車站進行改擴建。
截至2018年8月,淄博站建筑面積55700平方米;站場規(guī)模4臺15線;日均發(fā)送旅客2.75萬人次。
截至2018年8月,淄博站北廣場,又稱齊風廣場,采取“高進低出”的立體交通模式,建筑面積27000平方米;北廣場的主題雕塑名為“齊之風”,是以大篆書“齊”字為基本結構設計的玻璃雕塑,表面刻有象征著齊國歷史和社會經(jīng)濟繁榮景象的8幅圖案,同時,“齊”字還有齊心協(xié)力、奮發(fā)向上的含義,雕塑以5條直立的柱體組合,以玻璃為主材料,具有晶瑩潔凈的特點,體現(xiàn)琉璃作為淄博地方傳統(tǒng)工業(yè)產(chǎn)品的特點,并采用鋼化玻璃、膜紋圖案、金剛砂玻璃等材料和新技術,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材料和技術相結合,該雕塑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截至2018年8月,淄博站北廣場分高、底兩層廣場,售票大廳位于高層廣場;高層廣場設有進站口、停車場和送站臨時??奎c等;低層廣場設有出站口、出租車候車區(qū)等。
截至2018年8月,淄博站北站房設候車室4個,VIP候車室1處,無障礙通道5個,進站實名制檢票口5個和“三品”檢查儀3部,候車廳面積3425平方米,商業(yè)區(qū)面積500平方米,主體為鋼架結構,墻體外部使用玻璃,在候車大廳等部位可引入自然光。截至2018年8月,淄博站北站房共分為兩層;一層主要設有進站口、售票大廳、安檢通道、服務臺、公安值班室等;二層主要為候車大廳,大廳東側分布有東候車大廳、VIP候車區(qū)、軍人候車區(qū),大廳西側分布有西候車大廳、軟席候車室等。
淄博站是集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車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同時,為綠色智慧示范區(qū)和現(xiàn)代化組群式大城市建設示范區(qū)。
截至2018年8月,途經(jīng)淄博站北廣場的有淄博公交2路、淄博公交6路等26條淄博公交線路。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一月,淄博站始建,時稱張店站,車站最初由德國人修建。
光緒三十年(1904年)七月,膠濟鐵路和張博支線通車,張店站正式啟用,時設2臺4線。
民國3年(1914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領車站,接替德國人所享有的特權,并對車站水電設施進行了改造。
民國11年(1922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收回日本侵略者在車站的主權。
民國12年(1923年)春,中共濟南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王復元奉命到張店,成立了車站工會。
民國20年(1931年),車站調(diào)車場開工建設。
民國22年(1933年),車站擴建后的調(diào)車場投入使用。
民國23年(1934年),車站調(diào)車場辦公室、車務段等附屬設置投入使用。
民國28年(1939年),日本侵略者拆除客車場第4股到發(fā)線后,建中間旅客站臺1座。
民國29年(1940年),車站開始擴建調(diào)車線路。
民國35年(1946年),車站調(diào)車線路擴建為10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車站站場設備因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遭受嚴重破壞,只留有客車場的6股線路通車,東場10股線路全部癱瘓。
1951年,車站東場10股線路全部修復完成并投入使用。
1959年,車站利用原東牽出線改建成駝峰1座。
1960年1月,車站由原二等站升為一等站。
1972年,車站站房改建開工。
1974年,車站改建后的站房投入使用。
1982年12月,車站運營業(yè)大樓動工興建。
1983年,車站營業(yè)大樓竣工使用。
1987年1月1日,經(jīng)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研究決定,將張店站正式更名為淄博站。
2002年4月28日,淄博站北廣場改造完成。
2004年5月,淄博站站房再次進行改擴建。
2005年1月9日,淄博站改擴建后的站房正式投入運營。
2011年初,淄博站南廣場規(guī)劃建設。
2012年2月,淄博站南廣場的規(guī)劃情況,由淄博市市委與原濟南鐵路局就進達成共識。
2013年,淄博站內(nèi)部服務設施升級改造;同年12月26日,淄博站升級改造工程進行了驗收。
2017年5月19日,淄博站南廣場站房建設指揮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