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墓穴坐落在埃及亞歷山大城西南的馬里尤特沙漠中,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圣城占地遼闊,建筑用料豪侈,建筑物主體用小石塊砌壘,大理石石柱、柱頭和柱頭下楣雕鑿考究精細,其所用大理石可能取自亞歷山大采石場,祭臺間內(nèi)壁還裝飾有大理石雕刻和鎦金鑲嵌圖案。 埃及古都亞歷山大城曾是偉大的文化藝術(shù)中心,而阿布米那遺址則是這一時代的遺存,它巧妙地融匯了拜占庭藝術(shù)和埃及法老時代的傳統(tǒng)文化,阿布米那遺址同時還顯示了東方基督教在最初幾個世紀里的蓬勃生機。
公元3世紀,埃及的殉教者美納斯被葬在這里,其墓地成為埃及最初的基督教徒朝拜圣地之一。在亞歷山大主教和拜占庭王室的支持下,崇拜美納斯的浪潮不僅席卷拜占庭帝國,而且波及羅馬、高盧和日耳曼等地。為滿足日益增多的信徒的需要,阿卡丟(公元395-408年)和耿奧多斯二世(公元408-450年)在位期間,敕令修建了一座規(guī)模巨大的新教堂阿布米那。阿拉伯人奪取埃及后朝拜阿布米那之風(fēng)隨之中斷。到了法特米時代,圣地已無人問津。今日所見僅是一些殘垣斷壁。
挖掘工作始于1905年,現(xiàn)代圣城輪廓已為世人所知。建筑布局為:大教堂居中,其前部為覆蓋陵墓和前祭臺遺址的中庭;與大教堂相互對應(yīng)的是一座八角形圣洗堂;在南面即主體建筑的后部,建有修道院、信徒居室、浴室和工場;在北面和東面,各有一座教堂,其中稱為“東方”的教堂恰好位于修道院的中央。該建筑極可能是亞歷山大地下陵墓。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朱利亞歷)亞歷山大在巴比倫去世。他去世的消息一經(jīng)公布就引起了一片嘩然,士兵無法相信,將領(lǐng)陷入震驚,大家都希望能目睹亞歷山大的遺體以確證國王是否確實過世了?;蕦m里騎兵和步兵先起了沖突,關(guān)于他們沖突的具體內(nèi)容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亞歷山大的遺體反倒被擱置一旁。當沖突停止,人們來視察遺體時,發(fā)現(xiàn)它還完好無損,根本沒有任何腐爛跡象,沒有一塊尸斑,看起來就像陷入深度昏迷而熟睡的樣子。
亞歷山大臨死前把自己的戒指交給騎兵長官柏第卡斯,遺言“讓最強大的人作我的繼承人”。埃蓋是歷代馬其頓王陵墓所在,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國王就在那里長眠。柏第卡斯想要得到亞歷山大的遺體,因為預(yù)言家阿里斯坦德說,征服之王亞歷山大的遺體所在之國將永遠不能被征服。托勒密也希望得到遺體。柏第卡斯命人打制一輛豪華無比的靈車。公元前322年的下半年靈車載著亞歷山大的金棺準備前往馬其頓。但是靈車的負責(zé)人阿基達俄斯和托勒密早已串通,在靈車到達大馬士革附近的時候,托勒密派人劫持了它并改道往埃及的方向駛?cè)?。柏第卡斯一個星期后得知靈車被劫持的消息,派心腹阿特拉斯、柏里蒙前往追趕。由于靈車行動緩慢,阿特拉斯兩人追上了靈車,但是托勒密派一支軍隊護送靈車,阿特拉斯等人無法接近。
公元前48年凱撒追擊對手龐培到達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城,他成功地發(fā)動了一場政變,把法老托勒密十三趕下臺,讓他的情人克里奧帕特拉當上埃及國王。同時,凱撒還不忘了去朝拜他心中的英雄——征服王亞歷山大。
在這之后幾個世紀,亞歷山大的陵墓一直是羅馬皇帝的朝圣地。19年,7歲的蓋烏斯·卡里古拉隨同其父前往埃及,目睹了亞歷山大陵墓。此人后來成了羅馬皇帝。69年左右韋斯巴鄉(xiāng)皇帝和提圖斯皇帝都見到了亞歷山大陵墓。130年左右哈德良皇帝和安提努斯皇帝先后參觀了亞歷山大陵墓。然而。200年的時候塞維魯皇帝在參觀亞歷山大陵墓時,被墓道里的陰森氣氛嚇怕了,下令封鎖墓室。最后一次關(guān)于亞歷山大陵墓的明確記載是塞維魯?shù)膬鹤涌ɡɡ实鄣膩碓L,他把自己的戒指和佩帶留給亞歷山大,然后策劃一場鎮(zhèn)壓叛亂活動,幾乎要滅絕所有亞歷山大里亞城的年輕人。
亞歷山大傳奇的陵墓從此在歷史中消失。
亞歷山大的陵墓自四世紀末以后就從歷史上消失了,當遠方來的旅行向當?shù)厝舜蛱竭@位征服者的陵墓時,亞歷山大里亞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按古希臘的習(xí)俗,創(chuàng)建城市的國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學(xué)家分析認為,陵墓很可能在位于城市東部皇宮區(qū)。也有人認為,陵墓應(yīng)在兩條街道的交叉點上。波蘭考古學(xué)家瑪麗亞·貝爾納德對當?shù)爻鐾恋墓盘諢暨M行了一番研究后發(fā)現(xiàn),古人在制作陶燈時,在邊上繪制了古代亞歷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對陵墓的位置做了一個有趣的推測。她認為在模型中的許多建筑物之中,有一個圓錐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亞歷山大陵墓。因為,奧古斯丁皇帝的陵墓就是尖頂圓錐形建筑。這種墓形很可能就是在模仿亞歷山大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