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山經》卷二“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郭璞云:“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于此山也。”
自古以來,青鸞被賦予了許多層涵義:
宋趙令畤《蝶戀花》詞:“廢寢忘餐思想徧。賴有青鸞,不必憑魚雁。”
清納蘭性德《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詞:“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絕。”
相傳罽賓王于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飾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后因以“
青鸞”借指鏡。
閩徐夤《上陽宮詞》:“妝臺塵暗青鸞掩,宮樹月明黃鳥啼?!?/p>
明湯三江《題唐玄宗還宮感舊·雙調夜行船序》套曲:“侍兒扶傍粧臺,懶把青鸞高照?!?/p>
清阮元《小滄浪筆談》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常如見故人?!?/p>
北周庾信《謝趙王賚干魚啟》:文鰩夜觸,翼似青鸞。
《笠翁對韻》:肥對瘦,窄對寬。黃犬對青鸞。
青鸞,體表接近孔雀而體大約如雞,羽色華麗。雄鳥中尖尾羽特別長,兩翼具許多赤黃色及白色眼狀斑紋,展開時甚為顯鳳。古人視赤色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傳說中類似鳳凰一類的神鳥,是祥和、喜慶的瑞兆。
唐王昌齡《蕭駙馬宅花燭》詩:“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p>
宋柳永《木蘭花》詞:“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p>
明楊珽《龍膏記·錯媾》:“偷看,分明舊識青鸞,卻做雙棲新燕?!?/p>
清吳騫《扶風傳信錄》:“二十八日生歸,見惟空室,悵悢若失,乃為詩曰:‘靈瑣知何處,青鸞杳不回?!?/p>
青鸞亦作“青鑾”。鑾鈴。天子之車衡上有鸞,鸞口銜鈴,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車駕。
南朝齊武帝《耕藉詔》:“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p>
南朝梁江淹《倡婦自悲賦》:“侍青鑾以云聳,夾丹輦以霞飛。”
唐范傳正《謝真人還舊山》詩云:“白鹿行為衛(wèi),青鸞舞自閑。”后人引作“青鸞獻壽”來指吉祥長壽。
代指愛情。傳說這世上有一種鳥叫青鸞,可是誰也沒有見過,傳說也只不過是傳說!
傳說青鸞是僅次于鳳凰的鳥,羽翼青如曉天,在太陽下泛著柔和的光芒!
傳說青鸞是為愛情為生的鳥,它們一生都在尋找另一只青鸞!
傳說青鸞有世上最美妙的聲音,但是它們只為愛情歌唱,可是誰也沒有聽過,因為這世上只有一只青鸞!
傳說中的這只青鸞是天地孕育而生,美麗優(yōu)雅卻無法發(fā)出聲音,它孤獨寂寞,因為它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同類,別的鳥類羨慕的眼光沒有增添它的光環(huán),反而加深了它的寂寞。
直到有一天它遇見了鳳和凰,它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于是它開始尋找另一只青鸞,它飛過高山,越過大海,飛過沙漠,穿過城市,可是它始終沒有找到和它一樣的鳥類。
精疲力盡時它落到一戶人家的窗戶上,對著窗有一面鏡子,青鸞的眼睛一亮,它看見了一只和它一模一樣的鳥,正用熱切的眼光望著它!另外的一只鸞!它終于找到它!
忽然間,一股辛酸甜美、劇烈疼痛的暖流沖破了它的心。它唱出了沒有其它鳥兒唱過的絕美歌聲。所以青鸞也被用來引申為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