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出生在一個“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為了在政治上求得發(fā)展,曾到處奔走尋找門路,花了不少錢,弄得傾家蕩產(chǎn),也沒得到一官半職,遭到鄉(xiāng)人的譏笑、誹謗。吳起為此氣憤不過,殺了誹謗他的三十多個人。在臨逃走時,他對母親發(fā)誓說:“不當(dāng)卿相,決不回衛(wèi)?!眳瞧鹣热タ组T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xué)習(xí)儒術(shù)。
母親去世后,吳起沒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條回家奔喪守孝。曾申認(rèn)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門徒,跟吳起斷絕了師生關(guān)系。此后,吳起棄儒學(xué)兵。
公元前412年,齊宣公發(fā)兵攻打魯國。魯穆公想任用吳起,但吳起妻子是齊國人,穆公疑。吳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殺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大敗齊軍。后來魯穆公對吳起產(chǎn)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而吳起的主公季孫氏也因懈怠賓客被殺,經(jīng)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
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qū)的臨晉、元里并筑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在與秦軍作戰(zhàn)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占領(lǐng)的繁龐(今陜西省韓城市東南),魏國全部占有原本屬于秦國的河西地區(qū),并在此設(shè)立西河郡。經(jīng)翟璜推薦,由吳起擔(dān)任首任郡守。
吳起擔(dān)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xué)習(xí)儒家思想,并改革魏國兵制,創(chuàng)立武卒制。吳起擔(dān)任西河郡守期間,為抵御秦國的進(jìn)攻,修筑了吳城(今山西省孝義市西南)。
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吳起親自率領(lǐng)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zhàn)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
前387年,魏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山東省滕縣東)。
吳起投奔楚國后,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擔(dān)任令尹后的吳起在楚國國內(nèi)進(jìn)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具體措施有:
制定法律并將其公布于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
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yuǎn)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nèi)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yuǎn)之處。
淘汰并裁減無關(guān)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jié)約的財富用于強兵。
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fēng)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
統(tǒng)一楚國風(fēng)俗,禁止私人請。
改“兩版垣”為四版筑城法,建設(shè)楚國國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
經(jīng)過吳起變法后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公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zhàn)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楚軍穿越梁門(位于大梁西北的關(guān)塞),駐軍林中(位于梁門以北),飲馬于黃河,切斷魏國河內(nèi)郡與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的聯(lián)系。趙國借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南),楚、趙兩國大敗魏軍。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但吳起的變法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fā)動兵變攻打吳起。貴族們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尸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辟F族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體。楚國的法律規(guī)定傷害國王的尸體屬于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楚肅王繼位后,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吳起的尸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吳起死后,他在楚國的變法宣告失敗。
《漢書·藝文志》兵家權(quán)謀論著中記載吳起著有《吳起》48篇?,F(xiàn)存《吳子兵法》僅有六篇,包括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yīng)變、勵士這些篇目。
《吳子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將《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合稱為《孫吳兵法》,北宋時期將《吳子兵法》列入《武經(jīng)七書》中。
吳起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吳子兵法》。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jié)合起來,對內(nèi)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zhàn)備,兩者必須并重,不可偏廢。在政治、軍事并重的前提下,吳起更重視政治教化,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吳起還從戰(zhàn)爭起因上將戰(zhàn)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zhì),主張對戰(zhàn)爭要采取慎重的態(tài)度,反對窮兵黷武。
李悝: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臨武君:夫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上者,變軸攻奪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于天下。
魯仲連: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
孟子:善戰(zhàn),如孫臏、吳起之徒。連結(jié)諸侯,如蘇秦、張儀之類。
范雎: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茍合,行不取茍容,行義不圖毀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兇。
蔡澤: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并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
韓非:楚不用吳起而削亂。
尉繚子:有提十萬之眾而天下莫當(dāng)者誰?曰桓公也。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dāng)者誰?曰“吳起”也。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dāng)者誰?曰武子也。
《吳子·圖國》:與諸侯大戰(zhàn)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則鈞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賈誼: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司馬遷:①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shè)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睂O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②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與道同符,內(nèi)可以治身,外可以應(yīng)變,君子比德焉。
劉向: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亦滅其國。
班固:當(dāng)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②彼孫、吳者,上勢利而貴變詐;施于暴亂昏嫚之國,君臣有間,上下離心,政謀不良,故可變而詐也、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于前,而國滅亡于后。報應(yīng)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曹操: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曹丕: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葛洪:孫吳韓白,用兵之圣也。
司馬貞:吳起相魏,西河稱賢;慘礉事楚,死后留權(quán)。
張說:光乘積學(xué)而善謀,求之古人,吳起、韓信敵也。
白居易: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唐彥謙:貪名笑吳起,說國嘆蘇秦。
《舊唐書》:凡言將者,以孫、吳、韓、白為首。
《幼學(xué)瓊林》:孫臏吳起,將略堪夸;穰苴尉繚,兵機莫測。
曾鞏:戰(zhàn)國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于說之易合。其設(shè)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zhàn)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
張預(yù):孫子曰:“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逼鹋c士分勞苦。又曰:“輔周則國必強。”起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xiāng)是也。
徐鈞:兵書司馬足齊名,盟母戕妻亦駭聞。
于石:吳起為魯將,殺妻殊不仁。樂羊伐中山,食子太無情。
陳元靚:兵盡其法,士盡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國,旡以恃險,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李贄:吳起用之魏則魏強,用之楚而楚伯。
黃道周:吳子忍人,怒誅笑謗。母死不歸,殺妻求將。曾子薄之,魯君疑放。然而用兵,穰苴不讓。甘苦與同,士卒樂仗。守魏西河,秦畏東向。在德一言,圣賢度量。魏人忌之,去為楚相。北并南平,功在人上。惜犯貴宗,終令身喪。
丁耀亢:吳起,名將也。在德不在險之一言,亦似聞道者歟?急功名而殺其妻,何殘賊乎!
黃彭年:同甘苦,問疾病,卒伍和睦,上下一心,寬也,吳起近之。
鄭觀應(yīng):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zhàn)將?!瓕O臏、吳起、白起、耿弇、楊素、慕容紹宗、李光弼、馬燧等,才將也。
郭沫若: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xué)家是與孫武并稱,作為政治家與商鞅并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