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石的質(zhì)地堅硬,外表呈青灰色,里面有天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結(jié)晶體,看上去很像自然界的菊花。其中的“菊花”部分,“花蕊”是晶粒狀礦物的集合體?!盎ò辍笔且粋€個菱面體晶體形態(tài)緊挨或斷續(xù)連接所產(chǎn)生,礦物成分依據(jù)品種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其長短不等柱狀礦物集合體,以花蕊為中心向三度空間做放射狀排列,形態(tài)萬千,慰為奇觀。其中湖南瀏陽出產(chǎn)的菊花石主要是方解石和玉髓(石英),有的含菱鍶礦及天青石,另外還有如北京西山紅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紅柱石巖中,巖石基底為黑色、密集分布著灰白色的放射狀紅柱石集合體,成菊花狀,每個花瓣則是一個紅柱石晶體。其主要礦物成分則為紅柱石。
菊花石主要成分是紅柱石,它的基本特性因此和紅柱石非常接近,所以這里直接描述紅柱石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分是Al2SiO5,斜方晶系,晶體常呈柱狀,橫斷面接近正四邊形。
經(jīng)化驗證明:菊花石不含放射性元素,因此菊花石對人體無害。有益元素如Fe、Zn及Ca、Se含量較高——是玩石賞石愛好者的理想藏品。
彩色菊花石是地質(zhì)中的天然花卉,獨產(chǎn)于湖南省瀏陽市古港鎮(zhèn),形成于2.7億年前的淺海中,其資源已相當有限?;ò晷螤畋普妫瑢哟呜S富,質(zhì)地堅硬細膩,玉潔晶瑩,酷似迎霜怒放的秋菊,它石材顏色豐富,石質(zhì)堅韌細膩,且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鍶、硒等微量元素,更突出了菊花石的珍奇。工藝美術(shù)大師按照彩色菊花石的天然形態(tài),經(jīng)過精心雕琢,反復磨礪,便成為舉世稀奇的工藝美術(shù)珍品。
中國原地礦部將菊花石列入寶玉石類,而彩色菊花石,更是寶玉石中的瑰寶!它“珍”在舉世罕見稀有,全球唯湖南瀏陽磊獅山獨有。它“奇”在異彩紛呈:常見的菊花石原料顏色單一,石材呈灰黑色,花為白色。彩色菊花石多呈白色、乳白色、粉紅色、淺黃色,異彩紛呈。它“貴”在形態(tài)自然逼真:彩色菊花石花形碩大(大的花直徑達87厘米),花蕊突出、花瓣層出分明,變化萬千,酷似迎霜怒放的秋菊!
褐色菊花石主要出產(chǎn)于湖南瀏陽永和,為淺灰?guī)Ш稚?,灰白色,其基質(zhì)顏色偏褐,呈淺灰黑色或淺灰褐色,一般需要上色,肖氏硬度(HSD)為53,硬度適中,易于雕刻,易于拋光,是理想的石雕材料。
花形較小的瀏陽褐色河石質(zhì)較硬,花的層次較少,易于拋光。
花形較大的瀏陽褐色河石硬度適中,易于雕刻造型,花色與基質(zhì)顏色對比強烈。
瀏陽民間藝人根據(jù)永和菊花石的菊花花徑大小、花瓣長短、疏密特征,有的稱繡球菊、銅錢菊、金錢菊,有的稱蝴蝶菊,有的稱蟹爪菊和雞爪菊,有的取名竹葉菊,龍葵菊等等。瀏陽菊花石花蕊明顯可見,少數(shù)見雙蕊,一般0.3-1.2cm大小?;ò昝芗?,數(shù)量一般有30-70瓣,花瓣平直,花朵大小均勻,一般長大于2cm,寬0.05-0.4cm。
黑色菊花石主要出產(chǎn)于湖北宣恩,花色白色,較純,基質(zhì)灰黑色或黑色,石質(zhì)較脆。湖北菊花石花形多為蝴蝶花形、爪花形和圓柱花形。圓柱花形的花蕊明顯,立體形態(tài)成棒狀,有一定彎曲,寬0.2-1.5cm,長3-13cm。蝴蝶花形的花蕊不明顯?;ò暌话阌?0-40瓣,多彎曲,大小不均勻,有分枝復合、穿插等現(xiàn)象。一般花瓣長1-30cm不等,寬0.2-3cm。
花形不完整,花瓣(同一朵花)大小懸殊,且彎折,花瓣稀疏,花形變化復雜多樣,尤以蝴蝶花形多見,花朵分布密集,小者秀氣可愛,大花粗獷豪放,有較高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