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袋鼠是紅袋鼠,其體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亞干燥地帶,其地帶的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由于袋鼠的食物含大量水分,所以他在沒有活水的地區(qū)也能生存。紅袋鼠實際上只有公袋鼠是紅色的,母袋鼠為灰藍(lán)色,但是在群體飼養(yǎng)雜交下,也出現(xiàn)了紅色的母袋鼠。
生活于澳大利亞東南部開闊的草原地帶的大赤袋鼠是最大的有袋動物,也是袋鼠類的代表種類,堪稱現(xiàn)代有袋類動物之王。
大赤袋鼠的形體似老鼠,仿佛一只特大的巨鼠。其實,它與老鼠并沒有什么親緣關(guān)系。它的體毛呈赤褐色,體長130~150厘米,尾長120~130厘米,體重70~90千克。頭小,顏面部較長,鼻孔兩側(cè)有黑色須痕。眼大。耳長。相貌奇特,惹人喜愛。它們的頭小,耳大,眼睛也很大。適應(yīng)于跳躍的生活方式,前肢短小而瘦弱,可以用來摟取食物,后肢強(qiáng)大,趾有合并現(xiàn)象,一步可跳5米遠(yuǎn),時速可達(dá)40~65公里。尾長大,為棲息時的支撐器官和跳躍時的平衡器。
大赤袋鼠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白天隱藏在草窩中或淺洞中。喜歡集成20~30只或50~60只群體活動,以草類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它膽小而機(jī)警,視覺、聽覺、嗅覺都很靈敏。稍有聲響,它那對長長的大耳朵就能聽到,于是便溜之大吉了。
東部灰大袋鼠(Macropus giganteus)雖然沒有紅大袋鼠著名,但是東部灰大袋鼠是最常見的。生活在較為肥沃的地區(qū)。
西部灰大袋鼠(Macropus fuliginosus)是三種袋鼠中最小的一種:成年雄性的體重為54千克 (119磅)。生活于澳洲西南海岸和達(dá)令河盆地。
體長僅15~20厘米,尾巴長度12.7~1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袋鼠,與在草原上跳躍的普通袋鼠相比,它們是典型的侏儒物種。它們在熱帶雨林已生活2000多萬年,科學(xué)家十分擔(dān)心它們的生存,認(rèn)為它們很容易遭受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
不同種類的袋鼠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羅伊德袋鼠會給自己做巢而樹袋鼠則生活在樹叢中。大種袋鼠喜歡以樹、洞穴和巖石裂縫作為遮蔽物。
主要分布在澳洲和南北美洲的草原上和叢林中。大多數(shù)袋鼠都是澳大利亞的特產(chǎn),但是有些樹袋鼠則生活在新幾內(nèi)亞。廣為分布在澳洲的各個地區(qū),從寒冷的塔斯曼尼亞到干旱炎熱的北領(lǐng)地,從國家公園到城市近郊,都可以發(fā)現(xiàn)袋鼠的蹤影。
動物學(xué)家考證,袋鼠是袋類動物的典型代表。袋類動物是發(fā)育不完全的動物,屬早產(chǎn)胎兒,所以需要在育兒袋中發(fā)育,母袋鼠有四個乳頭,兩個高脂肪,兩個低脂肪,母袋鼠一般每胎產(chǎn)3至4個仔,袋鼠出生后即要入袋,食用低脂肪乳水。這就決定了每胎袋鼠仔只能存活2個;袋鼠出生時非常小,大約只有1粒花生米那么大,成年袋鼠的身高有1.3~1.5米,體重可以達(dá)到50公斤。袋鼠用下肢跳動奔跑速度非???,時速可達(dá)50公里以上。袋鼠有一條“多功能”的尾巴其作用非常大,在休息時它可以支撐于地與雙下肢共同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跑動中尾巴更是重要的平衡工具另外袋鼠尾巴還是重要的進(jìn)攻與防衛(wèi)的武器。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強(qiáng)健而有力的、長著長腳的后腿;袋鼠的Crural指數(shù)(即(小腿長/大腿長)×100指數(shù),或(脛骨長/股骨長)×100指數(shù))達(dá)到172,其中紅袋鼠更是達(dá)到202,遠(yuǎn)遠(yuǎn)超過其它動物,而人類平均只有80多,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yuǎn)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yuǎn)的哺乳動物。大多數(shù)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qiáng)健的后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qū)分開來。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jìn)行平衡,當(dāng)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yuǎn)。所有雌性袋鼠都長有前開的育兒袋,但雄性沒有,育兒袋里有四個乳頭?!坝揍獭被蛐〈缶驮谟齼捍锉粨狃B(yǎng)長大,直到它們能在外部世界生存。
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動。
袋鼠以矮小潤綠離地面近的小草為生,將長草與干草留給其它動物。個別種類的袋鼠也吃樹葉或小樹牙。袋鼠家族中“種族歧視”十分嚴(yán)重,它們對外族成員進(jìn)入家族不能容忍,甚至本家族成員在長期外出后再回來也是不受歡迎的。家族即使接受新成員,也要教訓(xùn)一番,直到新成員學(xué)會許多“規(guī)矩”后,才能和家族融為一體。
袋鼠通常以群居為主,有時可多達(dá)上百只,但也有些較小品種的袋鼠會單獨生活,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后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后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而在太陽出來后不久就回巢。在野外,大袋鼠被敵害追趕的時候,有它們獨特的反擊辦法。它們背靠大樹,尾巴柱地,用有力的后腿狠狠地蹬踢跑過來的敵害腹部。然而在動物園里,大袋鼠還是比較溫馴老實的動物。它們受到精心照料,吃營養(yǎng)豐富的飼料,習(xí)慣了動物園里的生活。寒冷氣候,就搬進(jìn)裝著大玻璃窗的暖房里生活。
母袋鼠由于長著兩個子宮,右邊子宮里的小仔剛剛出生,左邊子宮里又懷了小仔的胚胎。袋鼠長大,完全離開育兒袋以后,這個胚胎才開始發(fā)育。等到40天左右,再用相同的方式降生下來。這樣左右子宮輪流懷孕,如果外界條件適宜的話,袋鼠媽媽會一直繁殖。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左右即出生,非常微小,無視力,少毛,生下后立即存放在母袋鼠的保育袋內(nèi)。直到6~7個月才開始短時間地離開保育袋學(xué)習(xí)生活。一年后才能正式斷奶,離開保育袋,但仍活動在母袋鼠附近,隨時獲取幫助和保護(hù)。母袋鼠可同時擁有一只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只在袋內(nèi)的小袋鼠和一只待產(chǎn)的小袋鼠。
小袋鼠長到四個月的時候,全身的毛長齊了,背部黑灰色,腹部淺灰色,顯得挺漂亮。五個月的時候,有時候,小袋鼠探出頭來,母袋鼠就會把它的頭按下去。小袋鼠越來越調(diào)皮,頭被按下去,它又會把腿伸出來,有時還把小尾巴拖在袋口外邊。有時候,這么大的小袋鼠也會在育兒袋里拉屎撒尿,母袋鼠就得經(jīng)?!按驋摺庇齼捍男l(wèi)生:它用前肢把袋口撐開,用舌頭仔仔細(xì)細(xì)地把袋里袋外舔個干凈。小袋鼠在育兒袋里長到七個月以后,開始跳出袋外來活動。可一受驚嚇,它會很快鉆回到育兒袋里去。這時候的育兒袋也變得像橡皮袋似的,很有彈性,能拉開能合攏,小袋鼠出出進(jìn)進(jìn)很方便。
最后,小袋鼠長到育兒袋里再也容納不下了,它只好搬到袋外來住??伤€得靠吃母袋鼠的奶過日子,就把頭鉆到育兒袋里去吃奶。
經(jīng)過三四年,袋鼠才能發(fā)育成熟,成為身高1.6米、體重100多公斤的大袋鼠。這時候,它的體力發(fā)展到了頂點,每小時能跳走65公里路;尾巴一掃,就可以致人于死地。
作為澳大利亞的象征之一,袋鼠一直是當(dāng)?shù)厝说尿湴?。澳大利亞現(xiàn)有6000萬只野生袋鼠,袋鼠肉制品和其他衍生產(chǎn)品市場每年可帶來1.72億美元的收益。
袋鼠皮具有獨特的纖維結(jié)構(gòu),是制革的優(yōu)良原料,袋鼠皮的張幅約5~6平方英尺,皮型呈三角形。袋鼠皮的膠原纖維束與一般哺乳類動物皮的膠原纖維束相比,編織形式不同,大部分膠原纖維束平行于皮面呈波浪式層狀編織,不同層次間相互交錯連接,層與層之間的交錯角小于90°,各部位膠原纖維的編織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緊密程度上稍有差別,一般臀部和頸部較厚,而腹部較薄,袋鼠皮的彈性纖維較小,但分布比較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