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唐人街
英語名稱: China Town of Bangkok
遍布街區(qū)的是數以千計各種商號,懸掛著醒目的中文招牌,經營來自中國和當地生產的商品。食品店、酒店、百貨店、雜貨店、鞋店、工藝品商店,比比皆是,但較多的是金店,門面雖不大,但裝飾得富麗堂皇,據說曼谷金店的70%分布在唐人街。精品商店出售的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知名產品,貴州的茅臺酒、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北京同仁堂的丸藥、漳州的片仔癀、重慶的天麻等中藥,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此外,還有出售華文書報的書店、報攤,也有潮州戲院,國語影院等。
唐人街至今保留著典型的中華傳統文化和華人社區(qū)習俗的特點,店鋪前都供奉著福、祿、壽三位官人像,門上、門旁匾額,對聯往往寫的是"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等吉祥語。凡來曼谷的中國人都喜來此一游,而外國人也因唐人街有中國名特產而慕名而來。大王宮是泰國曼谷王朝一世至八世王宮,又稱"故宮",是歷代王宮保存較完美、較壯觀、規(guī)模較大、較有民族特色的王宮,現仍用于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活動。庭園內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樹影婆娑??偯娣e約26萬平方米。
唐人街較大特點是店鋪招牌林立,其中較顯眼的是金店。全長不到兩公里的耀華力路上,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金店,門口豎著巨大的招牌,柜臺里陳列著金光閃閃的首飾和黃金制品。曼谷70%的金店都在唐人街。與北京不同的是,這里的金飾是一堆一堆擺在那兒,透出一股豪氣,仿佛在賣白菜,讓顧客不自覺地也跟著大方起來。
曼谷唐人街與曼谷城同時誕生,至今已有兩百年歷史。現在已成為繁華商業(yè)區(qū)。這里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巷稱演說街,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為推翻滿清政府,動員華人為祖國出錢出力的宣傳地點。故稱演講街。
早就聽說泰國的唐人街是很有名氣的,此次到曼谷自然要找時間去看看。
聽寵參贊介紹,在泰國的華人眾多,由上三個世紀開始,到現在泰國華人已有千萬人之眾,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拼搏華人在泰國也較有影響力,算是遍布各行各業(yè)了,但最多的應該還是商人吧。這里的華人以閩南人(主要是潮州人)為主,也許對于這里的人來說,潮州話就是他們的母語,就是別人眼中的中國語了吧,事實上也是這樣的。一進入唐人街范圍,就發(fā)現原來這里很是熱鬧繁榮,伊然像到了國內那些大都市十分繁忙的大市場,門店林立,人頭涌涌。店牌基本都標注了泰中兩種文字,當然又以中文為主的,也許就是為了凸顯唐人的特點吧。這里似乎是曼谷較熱鬧的地方,人聲鼎沸,車潮滾滾,到處熱火朝天的。街是老街,兩旁都是像南中國許多地方的騎樓式建筑,樓上住人,店鋪就在樓下面,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典型的大集市,看來咱們華人是很會做生意的,當然這里多是貿易,也以咱們華人地區(qū)的產品為主,而且所售商品,較國內似乎更傳統一些,很多都是以前很有名的舊品牌,像食品、藥品等。更有意思的是,還有許多的金店、草藥鋪和小吃鋪,均是典型而傳統的中國特色。這里還是以小商鋪為主,加上各式各樣的小攤檔,叫賣聲此起彼伏,感覺那樣的親切和熟悉,仿佛就像進入了時光隧道,把你帶回到了那遙遠的少年年代。
以前的潮州人本就很不會說普通話的,可至少他們還始終記得自己是華人自己的根在中國,也許就因為如此,這么小小的幾條街,竟然有好幾個典型的中國式廟宇,應該是常年在異鄉(xiāng)漂泊的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吧,站在廟宇前,心中滿是滄桑和戚戚然的感覺。很多人說,在這樣的潮州人占大部分的聚居地,所謂的華人應該就是潮州人了,所謂的中國話可能就應該是潮州話了。
當然,這只是唐人街罷,據說,很多出息了的華人都搬離了這里,很多人進入了泰國主流社會,為泰國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華人帶來了莫大的影響,可以說從唐人街走出去的莫不是成功的華人了。當然,唐人街不僅僅是這幾代華人在泰國的生活縮影,也是泰國民生的一個映照,現在的華人也是泰人了!唐人街除了華人和華商產品多外,其它與曼谷的繁華商業(yè)街區(qū)已沒有太大區(qū)別,在這里,沒有過多的感觸,有的也可能只是一點點的印象罷。
曼谷的“唐人街”,車水馬龍。這個聞名遐邇的“中國城”,現已不僅僅是傳統的華人居住和商業(yè)區(qū),也成為了這個“天使之城”的一張城市名片,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前往觀光、購物。
泰國有“自由之國”、“微笑之邦”的美譽。泰國人民性情又溫和有禮,富有慈悲胸懷,除與篤信佛教有關外,亦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泰國政府的施政,也成功令在該國的華僑被同化,兩民族之間相處極為融洽。
據考古學家研究,認為泰國民族原是中華民族的一支,上古時代已居于中國西南部一帶。在泰國歷史上,也出了一位華裔的鄭信王,他于1767年建立了短短15年的吞武里王朝。
自古以來,均有大批華人移居泰國,其中尤以華東南岸的潮州人居多。他們將中國的風俗習慣帶到這里,在飲食方面,泰國菜受到中國的烹煮方法影響很大,與潮州菜相近。泰語中也滲入了一些潮州語。
泰國華人人口占全國14%,這是指仍保留中國國籍者而言;其實,多年以來,有大量華裔居民已入泰籍,并擁有泰人姓名。在曼谷,華人及擁有華裔血統泰人數目幾占一半人口。目前泰國60%大機構及銀行由華裔人士控制。
曼谷是泰國的首都,泰文是“天使之城”的意思。泰王拉瑪一世定都曼谷,就是希望國家能夠受到保護。不過,曼谷目前卻是世界上最繁榮而交通最堵塞的大城市之一。
早期生活在曼谷的華人,大都集中在耀華力路一帶,久而久之那里便發(fā)展為著名的唐人街。耀華力路為拉瑪五世朱拉隆功所建,其原意為“太子”,中國人把它譯為“耀華力”,實在十分貼切。
唐人街也包括與耀華力路平行的石龍軍路。該路十分長,順著湄南河而建,超出唐人區(qū)范圍,至今已逾百年歷史,為拉瑪四世孟吉王所建。無論在耀華力路或石龍軍路上,會令你恍如置身于60、70年代的香港,觸目所及都是傳統的中文商號招牌,行人、車輛川流不息,非常熱鬧。
該處的商鋪中,以金行最為突出,也有出售許多中國傳統物品的商店,如臘味、藥材和其它雜貨。在那里還可以買到中文報章、書刊及觀賞華語電影或潮州戲,夜總會亦有歌星唱出華語歌曲,可解當地華僑思鄉(xiāng)之情。
1782年暹羅國遷都曼谷后,居住在大王宮現址附近的華人遷移到現在耀華力路和石龍軍路一帶。幾百年過去了,這一地區(qū)發(fā)展成為重要的商業(yè)區(qū)。雖然沒有現代化的大型購物中心,但大大的中文招牌,掛滿黃燦燦、沉甸甸金飾品的金店和充塞著各種干鮮果品的雜貨店洋溢著濃厚而古樸的商業(yè)氣氛。這座富有華夏風采的名副其實的“中國城”,長約2公里,矗立在泰京城西,由三聘街、耀華力路、石龍軍路三條大街以及許多街巷連接而成。它是老曼谷的街區(qū)之一,已有近200年歷史。這里的房屋大都比較古舊,但商業(yè)卻異常繁榮,經營者幾乎全是華人、華僑。濃郁的潮汕風情,是曼谷唐人街較大的特色,潮洲話在這里通行無阻。曼谷市內華人很多,大約有50多萬。唐人街的大街小巷、店鋪比比皆是,它不僅是華人居住的典型社區(qū),也是一個工商業(yè)十分繁華的熱鬧市場。唐人街較為顯眼和突出的是金鋪、珠寶店、鐘表店、中西藥房、中國土特產店、中國食品店、名酒店、中國餐館,真是一家挨一家,讓您看得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