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中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指樹上本來沒有開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綢子剪成花朵粘在樹上,做得和真花一樣,不仔細去看,真假難辯。
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獲。語出《蕩寇志》?!度嫛坊蚍Q“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jù)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jīng)驗總結(jié)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chǎn)之一。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①。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也②。
①借局布勢,力小勢大:句意為借助某種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陣勢,兵力弱小但可使陣勢顯出強大的樣子。
②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語出《易經(jīng)·漸》卦。漸,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巽上)。上卦為巽為木,下卦為艮為山。卦象為木植長于山上,不斷生長,也喻人培養(yǎng)自己的德性,進而影響他人,漸,即漸進。本卦上九說“鴻漸于陸,其羽可為儀,吉利,”是說鴻雁走到山頭,它的羽毛可用來編織舞具這是吉利之兆。
此計是說弱小的部隊通過憑借某種因素,改變外部形態(tài)之后,陣容顯得充實強大了,就象鴻雁長了羽毛豐滿的翅膀一樣。
古之按語有: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彩粘之,不細察者不易覺。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瓏全局也。此蓋布精兵于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
樹上本來沒有“花”;但是,樹上需要“花”,可以人為地剪彩花以粘貼在樹上。不以仔細觀察,是難以分辨其真實的。“花”與“樹”交相輝映,則玲瓏剔透、滿堂生輝。用此方法,等于布“精兵”在盟軍陣中,可以造勢而顯示強大,借以威懾敵人。
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亂真的效果,前邊已作過分析。因為戰(zhàn)場上情況復(fù)雜,瞬息萬變,指揮官很容易被假象所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況,巧布迷魂陣,虛張聲勢,可以懾服甚至擊敗敵人。
此按語的最后—句,是將此計解釋為:把自己的軍隊布置在盟軍陣地上,以造成強大聲勢懾服敵人。不過,古今戰(zhàn)爭史上,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方面的出色例子。
戰(zhàn)國時,楚國楚考烈王膝下無子,正為無人繼承自己的王位而擔憂。趙國士人李園,為人頗有心計,他了解到楚王的情況后,不由想出一招移花接木、樹上開花的計策來:李園有個非常美麗的妹妹,他本來想把妹妹獻給楚王的,又擔心他們生不出兒子而得不到寵信,他就先讓妹妹暗地里嫁給楚宰相春申君,等到妹妹同春申君交合而有了身孕后,李園就唆使妹妹跟春申君說:“你就楚國相位已有二十年了,楚王對你比親兄弟還好。但如果楚王去世后,別人繼承王位,你就沒有這么富貴了。我現(xiàn)在已有身孕,但別人不知道的,如果你把我敬獻給楚王,生下兒子后,楚王肯定以為兒子是他的,這樣,我們的兒子將來一定能繼承王位,你我不就永享富貴了嗎。”春申君聽從了李園妹妹的話,設(shè)法讓她做了楚王的貴妃,果然在不久后生了一個兒子,被楚王立為太子,即楚幽王。
劉備與曹操交戰(zhàn),多次失利。劉備只得敗退,令大將張飛斷后。當時張飛手下只有二三十個騎兵,怎敵得過曹操大隊人馬?于是張飛心生一計。他命令二十名騎兵到林子里砍下樹枝綁在馬后,然后讓騎兵騎馬在林中飛跑打轉(zhuǎn),揚起塵土。之后張飛一人騎著黑馬,橫著丈二長矛,威風(fēng)凜凜站在長板坡的橋上。
追擊的曹兵趕到,見張飛獨自騎馬橫矛站在橋中,又看見橋東樹林里塵土飛揚。追兵以為樹林之中定有伏兵。馬上停止前進。
這是腓特烈大帝親自指揮的最后一場戰(zhàn)役。該戰(zhàn)役發(fā)生在七年戰(zhàn)爭時期,普軍發(fā)起戰(zhàn)役的目的是從奧軍手中奪回博克施道夫地區(qū),從而重新掌控整個西里西亞。
本來按計劃普軍本應(yīng)和俄軍一起聯(lián)手對奧軍發(fā)起攻擊,但是就在戰(zhàn)役前夜俄國發(fā)生政變,沙皇彼得三世被妻子葉卡捷琳娜推翻,俄國隨即退出戰(zhàn)爭。俄軍指揮官切爾尼謝夫在得到撤退回國的命令后腓特烈大帝連夜找他密談,不知開出了怎樣的條件最終兩人達成協(xié)議俄軍推遲三天回國,這三天俄軍與普軍一起行動但不參與戰(zhàn)事。
1762年7月21日,博克施道夫戰(zhàn)役開始。俄軍依約在奧軍正面擺開陣勢而普軍則從側(cè)翼對奧軍發(fā)起了進攻。由于普軍行動迅速奧軍未能完成集結(jié)在當?shù)刂挥?0000余人。戰(zhàn)斗結(jié)果奧軍小敗損失2000余人(奧軍總兵力約82000),普軍損失大概1600余人(普軍總兵力約72000人)。謹小慎微的奧軍統(tǒng)帥道恩擔心遭到普俄聯(lián)軍的夾擊放棄Schweidnitz要塞防務(wù)后撤回國。1762年10月9日,Schweidnitz守軍1萬人投降,西里西亞盡歸普魯士。
此戰(zhàn)腓特烈大帝再次展現(xiàn)了他非凡的戰(zhàn)場智慧,利用對手道恩為人拘謹?shù)奶攸c巧施樹上開花之計迫使道恩放棄防衛(wèi)主動撤退以極小的代價完成了重奪整個西里西亞的戰(zhàn)略目的,也在戰(zhàn)爭史上留下了難得一見的樹上開花的范例。
此計并沒有年代限制,當前多國同樣隱瞞自己實力,通過網(wǎng)絡(luò)水軍等各種新時代的東西向自己的敵方制造一定聲勢進行恐嚇,當對方多人迷茫并失去判斷后,再完成自己的心愿。所以自己對這些要識別,有時甚至需通過反間計來反間敵方。
“樹上開花”是三十六計第二十九計。原意是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于陸,其羽可以為儀也。語出《蕩寇志》。龐涓攻城:韓國太子仍按兵不動,韓國將士情緒激憤,許多將軍以死逼太子出兵,眾怒難犯,太子只好出戰(zhàn)。
韓國軍隊依照孫臏"樹上開花"之計,四方出兵,虛張聲勢,龐涓錯誤的以為,韓軍主攻方向在韓國太子一路,率主力迎擊太子,結(jié)果申大夫率韓軍主力突破魏軍包圍,將糧食和援軍送進成皋。
太子不聽勸告,違背孫臏之意,被龐涓大軍圍困在城西。
孫臏再用"樹上開花"之計,讓成皋守城軍隊東門出,南門進,造成大軍進城的假象。龐涓估計孫臏將從成皋西門突襲龐涓,調(diào)集大軍埋伏在城西。誰知孫臏大軍從魏軍包圍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將士.
「樹上開花」是兵法2.的第廿九計。原文為:「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彩貼之,不細察者不易覺,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瓏全局也。此蓋布精兵於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意思是說樹上本來沒有花,卻貼上花,讓外人不易察覺,這是指利用「虛張聲勢」來欺騙敵軍。這個成語來自於「鐵樹開花」,由於鐵樹很難看到開花的情形,所以被認為是很難實現(xiàn)達成的事情,而「樹上開花」則是指在樹上貼上花,而使其他人認為達成了很困難的事情,進而達到欺騙敵人的效果。
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樹都會開花,只是因花朵細小、樹木高大,不易察覺。
商業(yè)者都很重視銷售宣傳,造勢取勝,為提高自己企業(yè)和產(chǎn)品的知名度,他們積極運用各種媒介,創(chuàng)造出很多獨特的廣告方式,從而獲得了很高的效益。
古爾德靠消息狂賺一筆
1871年,美國大資本家古爾德幾乎收購了除國庫以外的美國市場上的所有黃金,基本上控制了金價。但是,當時國庫還有不少黃金,如果政府拋售黃金,金價勢必下跌。因此,古爾德處心積慮,設(shè)法不讓國庫的黃金出籠。
古爾德了解到格蘭特總統(tǒng)有個妹妹嫁給了柯爾平上校,而柯爾平上校并不富有。于是,古爾德找到了柯爾平上校,十分熱情地邀請他入股。柯爾平上校坦率地表示自己沒有資本,古爾德對他說:“不要緊,您不用拿一分錢。我很敬佩上校的為人和才能,想與您交個朋友。這點施予就算我的一點誠意吧!”兩人最后簽訂了如下協(xié)議:柯爾平在古爾德這里認購200萬美元的黃金股,只要黃金價格上漲,柯爾平每周可領(lǐng)到黃金股的漲價費。若黃金下跌,柯爾平要作相應(yīng)的賠償。
為防止金價下降,柯爾平不用古爾德示意,就自己主動通過妻子勸總統(tǒng)不要拋售國庫的黃金。過了一段時間,市面上黃金漸少,金價飛速上升。到1871年9月22日,市面上無黃金供應(yīng),這引起全美國人民的強烈反響。迫于輿論壓力,格蘭特總統(tǒng)決定拋售國庫的黃金??聽柶絼裾f無效后,馬上把這一消息通知古爾德,同時請總統(tǒng)暫緩一天宣布。就在這最后一天里,古爾德拋售出他手里所有的黃金,凈賺2000萬美元。
古爾德抓住關(guān)鍵人物投機取巧,借局布勢,是商業(yè)經(jīng)營中典型的樹上開花之計。安德烈如愿以償?shù)奖睒O探險
1895年,瑞典探險家安德烈正式向瑞典科學(xué)院提出了乘飛船到北極探險的計劃。但是,許多人對他的計劃并不感興趣,新聞界用一種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作了簡單的報道。
由于公眾不關(guān)心此事,安德烈很難募集到經(jīng)費。他挨家挨戶地找那些大企業(yè)家和大富豪,但沒人愿意資助他。有誰愿意投資于一項也許沒有任何成功機會的冒險事業(yè)呢?
安德烈經(jīng)過考慮,把自己的探險計劃及其意義寫成一份報告,請一位開明企業(yè)家呈給了瑞典國王。國王對此事很重視,召見了安德烈,兩個人談得很投機,最后安德烈要求國王象征性地提供一點經(jīng)費,國王慨然應(yīng)允。
從此,安德烈的處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聞界對他的探險計劃給予連篇累牘的報道,許多名流、富豪也開始資助他。安德烈終于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