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唇魚(Bahaba flavolabiata)閩粵人金錢猛魚、大鷗、白花等,溫州人稱為黃甘,隸屬于硬骨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黃唇魚屬。黃唇魚體長,側扁,尾柄細長,體長1~1.5米,重可達50千克。
分布于東海閩南漁場和南海北部珠江口漁場,其中珠江口是盛產區(qū)。體長,側扁,尾柄細長。近海暖溫性稀有底層魚類,棲息于近海水深50-60m海區(qū),幼魚棲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為肉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和蝦、蟹等大型甲殼類為食,幼魚則以蝦類為食。
黃唇魚為近海暖溫性稀有底層魚類,棲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區(qū),幼魚一般棲息于河口咸淡水區(qū)域附近及其沿岸淺水區(qū)。
黃唇魚體背部隆起,腹緣廣弧形,尾柄細長,頭中等大,側扁,吻短而尖,吻長大于眼徑:吻上孔不顯著:眼間隔小于眼徑,后鼻孔較大,橢圓形,在眼的前方,口裂較斜;上下領等長,上頜內行牙細小,排列成齒帶,外行齒擴大,尖錐狀:舌端尖圓,游離,鰓蓋骨后緣有2根柔弱扁棘,假鰓發(fā)達。
頭部、軀干及尾部均被櫛鱗,吻部被小圓鱗;背鰭鰭條及臀部鰭條,均有鱗鞘,側線完全,幾乎延伸尾部末端。體背側棕灰略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色略帶淡黃色,胸鰭腋下有一黑斑;腹鰭及臀鰭淺色,尾鰭灰黑色;背鰭連續(xù),臀鰭短,第二鰭棘粗長,尾鰭尖圓或楔形。
黃唇魚在水清時集群,水濁時分散。3月-6月向沿岸洄游,產卵繁殖。在此期間,由于其鰾內空氣振動在水下傳:出媚媚動聽的聲響,時強時弱,且有韻律,百米之內可聞其聲。
黃唇魚為肉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和蝦、蟹等大型甲殼類為食,幼魚則以蝦類為食。
研究表明,黃唇魚肌肉和鰾的營養(yǎng)成分都屬于高蛋白、低脂肪類型,具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肌肉和鰾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豐富,與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分別為1.45和1.51,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鈣、鈉、鉀、鎂、鐵、銅、鋅等。
解放前,溫州沿海各地常捉到黃唇魚,視為上等補品,尤其魚鰾(俗稱“魚膠”)甚為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