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鹿屬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動物,但由于分布范圍較大,棲息環(huán)境也極為多樣。東北馬鹿棲息于海拔不高、范圍較大的針闊混交林、林間草地或溪谷沿岸林地;四川白臀鹿則主要棲于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及冷杉林邊緣;而在新疆,塔里木馬鹿則棲息于羅布泊地區(qū)西部有水源的干旱灌叢、胡楊林與疏林草地等環(huán)境中。
馬鹿在世界上分布很廣,歐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包括亞美尼亞、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匈牙利、印度、伊朗、愛爾蘭(撒丁島)、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烏克蘭、英國、格魯吉亞、烏茲別克斯坦。
馬鹿是大型鹿類,體長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體重約200千克,雌性約150千克。由于產(chǎn)地不同,馬鹿的形態(tài)也有一些差異,在全世界共分化為24個亞種,中國的馬鹿大約有7-9個亞種之多,大多是中國的特產(chǎn)亞種。雌獸比雄獸要小一些。頭與面部較長,有眶下腺,耳大,呈圓錐形。鼻端裸露,其兩側(cè)和唇部為純褐色。額部和頭頂為深褐色,頰部為淺褐色。頸部較長,四肢也長。蹄子很大,尾巴較短。
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獸才有,而且體重越大的個體,角也越大。雌獸僅在相應(yīng)部位有隆起的嵴突。雄性的角一般分為6或8個叉,個別可達(dá)9-10叉。在基部即生出眉叉,斜向前伸,與主干幾乎成直角;主干較長,向后傾斜,第二叉緊靠眉叉,因為距離極短,稱為“對門叉”。并以此區(qū)別于梅花鹿和白唇鹿的角。第三叉與第二叉的間距較大,以后主干再分出2-3叉。各分叉的基部較扁,主干表面有密布的小突起和少數(shù)淺槽紋。
夏毛短,沒有絨毛,通體呈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冬毛厚密,有絨毛,毛色灰棕。臀斑較大,呈褐色、黃赭色或白色。馬鹿川西亞種,背紋黑色,臀部有大面積的黃白色斑,幾蓋整個臀部,與馬鹿其他亞種不同,故亦稱“白臀鹿”。
馬鹿隨著不同季節(jié)和地理條件的不同而經(jīng)常變換生活環(huán)境,但一般不作遠(yuǎn)距離的水平遷徙,選擇生境的各種要素中,隱蔽條件、水源和食物的豐富度是最重要的指標(biāo)。它特別喜歡灌叢、草地等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隱蔽,而且食物條件和隱蔽條件都比較好。但如果食物比較貧乏,也能在荒漠、蘆葦草地及農(nóng)田等生境活動。馬鹿在白天活動,特別是黎明前后的活動更為頻繁,以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為食,種類多達(dá)數(shù)百種,也常飲礦泉水,在多鹽的低濕地上舔食,甚至還吃其中的爛泥,夏天有時也到沼澤和淺水中進(jìn)行水浴。
平時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群體成員包括雌獸和幼仔,成年雄獸則離群獨居,或幾只一起結(jié)伴活動。馬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敵有熊、豹、豺、狼、猞猁等猛獸,但由于性情機警,奔跑迅速,聽覺和嗅覺靈敏,而且體大力強,又有巨角作為武器,所以也能與捕食者進(jìn)行搏斗。
馬鹿的發(fā)情期集中在每年9-10月,此時雄獸很少采食,常用蹄子扒土,頻繁排尿,用角頂撞樹干,將樹皮撞破或者折斷小樹,并且發(fā)出吼叫聲,初期時叫聲不高,多半在夜間,高潮時則日夜大聲吼叫。發(fā)情期間雄獸之間的爭偶格斗也很激烈,幾乎日夜?fàn)幎凡恍?,但在格斗中,通常弱者在招架不住時并不堅持到底,而是敗退了事,強者也不追趕,只有雙方勢均力敵時,才會使一方或雙方的角被折斷,甚至造成嚴(yán)重致命的創(chuàng)傷。取勝的雄獸可以占有多只雌獸,發(fā)情期一般持續(xù)2-3天,性周期為7-12天。雌獸的妊娠期為225-262天,在灌叢、高草地等隱蔽處生產(chǎn),每胎通常產(chǎn)1仔。
初生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有白色斑點,體重為10-12公斤,頭2-3天內(nèi)軟弱無力,只能躺臥,很少行動。5-7天后開始跟隨雌獸活動。哺乳期為3個月,1月齡時出現(xiàn)反芻現(xiàn)象。12-14月齡時開始長出不分叉的角,到第三年分成2-3個枝叉。3-4歲時性成熟,壽命為16-18年。
馬鹿在中國尚有一定數(shù)量,在黑龍江和吉林可能有近10萬只,但由于過量獵捕幼仔和棲息地的喪失,也逐漸產(chǎn)生危機,尤其是在新疆,塔里木的野生種群已經(jīng)由15000只下降到4000-5000只;阿爾泰馬鹿由20世紀(jì)70年代的10萬只下降到4萬只左右;野生天山馬鹿則正以每年3000只左右的速度銳減。如果這樣下去,野生馬鹿很快就將有絕跡于伊犁河谷的危險。
2017年10月,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發(fā)現(xiàn)并拍攝到4只白色馬鹿,這在當(dāng)?shù)厥趾币?,專家判斷系自然發(fā)生的基因突變。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ver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LC)。
中國國家Ⅱ級保護(hù)動物。
馬鹿的鹿茸產(chǎn)量很高,是名貴中藥材,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貴的滋補品。